古诗词网

兔脱中山醢,鱼藏丙穴腴。

虞集宋代〕《酬崔御史送熊掌

熊掌来东国,分甘到老夫。鸾刀寒断节,翠釜煖柔肤。

兔脱中山醢,鱼藏丙穴腴。藜肠浑未厌,玉食恐时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兔脱中山鱼藏丙穴

兔脱 tù tuō
谓如兔之突围逃走。喻迅速逸去。 明 苏伯衡 《玄潭古剑歌》:“神光兔脱飞雪霜,宝气龙腾贯霄汉。”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秦娘》:“﹝假母﹞入房审视,客固醉卧未醒,而女兔脱,乃始追女。”  ——《漢語大詞典》
中山 zhōng shān
(1).中等的山。《周礼·地官·序官》:“山虞,每大山:中士四人,下士八人……中山:下士六人。”
(2).山中。《荀子·富国》:“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虽为之 逢蒙 视……由将不足以免。”
(3).古国名, 春秋 末年 鲜虞 人所建,在今 河北省 定县 、 唐县 一带,后为 赵 所灭。参阅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卷八。
(4).《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 汉 郑玄 注:“清酒,今 中山 冬酿接夏而成。”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五:“ 刘元石 於 中山 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殮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 元石 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 元石 亡来三年,已葬。’於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中山不知醉,饮德方觉饱。” 唐 骆宾王 《咏云酒》:“无復中山赏,空吟 吴会 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陵乙》:“ 金陵 卖酒人某乙,每酿成,投水而置毒焉,即善饮者,不过数盏,便醉如泥。以此得‘中山’之名,富致巨金。”
(5).中山狼的省称。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完忠》:“不思报再造之洪恩,转欲肆中山之反噬。”
(6).指 明 初著名将领 徐达 。 徐 死后封 中山王 。 章炳麟 《征信论》:“其武略虽不逮 明祖 ,视 中山 、 开开 犹近。”  ——《漢語大詞典》
醢 hǎi《國語辭典》

醢 [ hǎi ]

  1. 肉酱。《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
  1. 剁成肉酱。《战国策·赵策四》:「鲁仲连曰:『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
鱼藏(鱼藏)
淮南子见鸟翔下  ——《骈字类编》
丙穴 bǐng xué
(1).地名。 大丙山 之穴,在今 陕西省 略阳县 东南,与 勉县 接境。 四川省 城口县 南、 广元县 北、 雅安县 南亦有 丙穴 。《文选·左思〈蜀都赋〉》:“嘉鱼出於 丙穴 ,良木攒於 褒谷 。” 李善 注:“ 丙穴 在 汉中 沔阳县 北,有鱼穴二所,常以三月取之。 丙 ,地名也。”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诗之一:“鱼知 丙穴 由来美,酒忆 郫筒 不用酤。” 清 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稻近 磻谿 种,鱼从 丙穴 尝。”
(2).鱼名,亦泛指嘉鱼。《太平御览》卷九三七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江阳县 北有鱼穴二所,常以二月八日出鱼,鱼名丙穴。” 宋 杨万里 《谢叶叔羽总领惠双淮白》诗:“未知丙穴果何似,只恐子鱼无此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饭鱼》:“日在鼉宫蚊藪,终难振鬣 西江 口;看鱼肠自羞,岂是长鋏歌声丙穴愁。”  ——《漢語大詞典》
腴 yú《國語辭典》

腴 [ yú ]

  1. 肥沃。如:「膏腴之地」。《金史·卷四七·食货志二》:「腴地尽入富家,瘠者乃付贫户。」
  2. 丰满。如:「丰腴」。唐·白行简《李娃传》:「未数月,肌肤稍腴,卒岁,平愈如初。」
  1. 肥肉。《文选·枚乘·七发》:「犓牛之腴,菜以笋蒲。」《南史·卷七·梁武帝本纪下》:「膳无鲜腴,惟豆羮粝饭而已。」
  2. 猪狗的肠胃。《礼记·少仪》:「君子不食圂腴,小子走而不趋,举爵则坐立饮。」唐·孔颖达·正义:「腴,猪犬肠也。」
  3. 油脂。汉·王充《论衡·艺增》:「稻粱之味,甘而多腴。」宋·苏轼〈送乔仝寄贺君〉诗六首之一:「结茅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卢。」
  4. 富裕之境。《晋书·卷六九·周𫖮传》:「伯仁凝正,处腴能约。」唐·孟浩然〈赠萧少府〉诗:「处腴能不润,居剧体常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