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思古人兮俾无尤。

曹雪芹清代〕《琴曲四章

风箫箫兮秋气深,
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桂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
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惙,
素心如何天上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思古无尤

思古 sī gǔ
怀古。 汉 班固 《西都赋》:“愿宾攄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汉 班固 《咏史》:“上书诣闕下,思古歌《鸡鸣》。”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兮 xī《國語辭典》

兮 [ xī ]

  1.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啊」:➊ ​ 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➋ ​ 表示赞叹、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俾 bǐ《國語辭典》

俾 [ bì ]

  1. 使。如:「俾能自立」。《左传·成公十三年》:「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2. 服从。《书经·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文选·汉武帝·贤良诏》:「日月所烛,罔不率俾。」

俾 [ ​bēi ]

  1. (一)​之又音。
无尤(無尤)wú yóu
(1).没有过失。《老子》:“夫唯不争,故无尤。”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奉礼度以战兢,及亲疎而无尤者,良人也。”
(2).不加谴罪。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祀》:“天无尤焉,而辞顺恭,宜可喜也。”
没有过失。《老子》:“夫唯不争,故无尤。”《晋书·挚虞传》:“若推之於物则无忤,求之於身则无尤,万物理顺,内外咸宜。”无,一本作“ 无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