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峰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唐 陶翰 宿天竺寺 天开一峰见,宫阙生虚空。
唐 李颀 少室雪晴送王宁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唐 韦应物 寄黄刘二尊师 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
唐 皇甫冉 渡汝水向太和山 落日事搴陟,西南投一峰。
唐 戴叔伦 将至道州寄李使君 犹隔箫韶一峰在,遥传五马向东来。
唐 卢纶 奉陪侍中游石笋溪十二韵 双壁泻天河,一峰吐莲萼。
唐 陆畅 送独孤秀才下第归太白山 须寻最近碧霄处,拟倩和云买一峰。
唐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 其十 一峰凝黛当明镜,十仞乔松倚翠屏。
唐 李德裕 重忆山居六首 罗浮山 龙伯钓鳌时,蓬莱一峰坼。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 戢戢乱峰里,一峰独凌天。
唐 徐凝 香炉峰 香炉一峰绝,顶在寺门前。
唐 韩垂 题金山 灵山一峰秀,岌然殊众山。
唐 陆龟蒙 头陀僧 万峰围绕一峰深,向此长修苦行心。
宋 苏轼 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行作三绝句 其三 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宋 杨万里 明发韶州过赤水渴尾滩 一峰忽自云端出,只见孤尖不见根。
元 元好问 黄华峪十绝句 其七 谪仙剩有银河句,不道香炉更一峰。
元 黄镇成 临川青云亭 平野荒荒雉堞低,一峰阑槛与云齐。 ——《骈字类编》
唐 陶翰 宿天竺寺 天开一峰见,宫阙生虚空。
唐 李颀 少室雪晴送王宁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唐 韦应物 寄黄刘二尊师 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
唐 皇甫冉 渡汝水向太和山 落日事搴陟,西南投一峰。
唐 戴叔伦 将至道州寄李使君 犹隔箫韶一峰在,遥传五马向东来。
唐 卢纶 奉陪侍中游石笋溪十二韵 双壁泻天河,一峰吐莲萼。
唐 陆畅 送独孤秀才下第归太白山 须寻最近碧霄处,拟倩和云买一峰。
唐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 其十 一峰凝黛当明镜,十仞乔松倚翠屏。
唐 李德裕 重忆山居六首 罗浮山 龙伯钓鳌时,蓬莱一峰坼。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 戢戢乱峰里,一峰独凌天。
唐 徐凝 香炉峰 香炉一峰绝,顶在寺门前。
唐 韩垂 题金山 灵山一峰秀,岌然殊众山。
唐 陆龟蒙 头陀僧 万峰围绕一峰深,向此长修苦行心。
宋 苏轼 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行作三绝句 其三 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宋 杨万里 明发韶州过赤水渴尾滩 一峰忽自云端出,只见孤尖不见根。
元 元好问 黄华峪十绝句 其七 谪仙剩有银河句,不道香炉更一峰。
元 黄镇成 临川青云亭 平野荒荒雉堞低,一峰阑槛与云齐。 ——《骈字类编》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 掌管,主持:~家。~权。~政。
-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 应该:应~。理~。老~益壮。
- 抵敌:万夫不~之勇。
-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 顶端,头:瓦~。
-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 合宜:恰~。适~。妥~。
-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 吃亏,受骗:上~。
-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胜地(勝地)shèng dì
(1).制胜的地位、形势。《管子·七法》:“成功立事,必顺於礼义,故不礼不胜天下,不义不胜人。故贤知之君,必立於胜地。”《六韬·战车》:“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凡车之死地有十,其胜地有八。”
(2).指形势有利的地方。《新唐书·王承元传》:“ 承元 据胜地为鄣,置守兵千,詔号 临汧城 。”《封神演义》第七一回:“营安胜地,寨背孤虚。”
(3).名胜之地。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东望平皋,千里超忽,信 楚 都之胜地。” 明 刘基 《养志斋记》:“ 华亭 在 松江 之滨,胜地冠於 浙 右。” 碧野 《白云·绿树·金花》:“那时, 鸡公山 与 北戴河 、 庐山 被誉为 中国 三大避暑胜地。”
(4).美妙的境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卫军 云:‘酒正自引人箸胜地。’” ——《漢語大詞典》
(2).指形势有利的地方。《新唐书·王承元传》:“ 承元 据胜地为鄣,置守兵千,詔号 临汧城 。”《封神演义》第七一回:“营安胜地,寨背孤虚。”
(3).名胜之地。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东望平皋,千里超忽,信 楚 都之胜地。” 明 刘基 《养志斋记》:“ 华亭 在 松江 之滨,胜地冠於 浙 右。” 碧野 《白云·绿树·金花》:“那时, 鸡公山 与 北戴河 、 庐山 被誉为 中国 三大避暑胜地。”
(4).美妙的境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卫军 云:‘酒正自引人箸胜地。’” ——《漢語大詞典》
万点(万点)
唐 李白 冬日归旧山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 温庭筠 薛氏池垂钓 池塘经雨更苍苍,万点荷珠晓气凉。 ——《骈字类编》
唐 温庭筠 薛氏池垂钓 池塘经雨更苍苍,万点荷珠晓气凉。 ——《骈字类编》
照 zhào《國語辭典》
照 [ zhào ]
动- 映射。如:「照耀」、「阳光照在窗户上。」
- 投映。如:「照镜子」。
- 比拟、依据。如:「仿照」、「照猫画虎」、「比照办理」、「照本宣科」。
- 比对、核对。如:「对照」。
- 通知。如:「照会」、「关照」。
- 向著、对著。如:「照头一棍」、「照著敌人开枪」。
- 看、顾。如:「照顾」、「照应」、「照料」。
- 知晓。如:「心照不宣」。《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臣闻骐骥长鸣,则伯乐照其能;卢狗悲号,则韩国知其才。」
- 摄取影像。如:「照相」、「这张像片是新照的。」
- 日光。如:「夕照」、「残照」。
- 像片。如:「近照」、「玉照」。
- 凭证。如:「执照」、「护照」。《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申公道:『钱却有,何以为照?』」
严城(嚴城)yán chéng
戒备森严的城池。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公车》诗:“禁门儼犹闭,严城方警夜。” 唐 皇甫冉 《与张諲宿刘八城东庄》诗:“寒芜连古渡,云树近严城。” 清 吴伟业 《石公山》诗:“忽而遇严城,猿猱不能縋。” 郁达夫 《晨进东华门口占》诗:“疏星淡月夜初残,鐘鼓严城欲渡难。”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