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复:一言当要害,忽忽醒诸醉。
段成式〔唐代〕《游长安诸寺联句。光宅坊光宅寺。中禅师影堂联句》
名下固无虚,敖曹貌严毅。洞达见空王,圆融入佛地。 ——张希复
一言当要害,忽忽醒诸醉。不动须弥山,多方辩无匮。 ——郑符
坦率对万乘,偈答无所避。尔如毗沙门,外形如脱履。 ——段成式
但以理为量,不语怪力事。木石摧贡高,慈悲引贪恚。 ——升上人
当时乏支许,何人契深致。随宜讵说三,直下开不二。 ——段成式
一言当要害,忽忽醒诸醉。不动须弥山,多方辩无匮。 ——郑符
坦率对万乘,偈答无所避。尔如毗沙门,外形如脱履。 ——段成式
但以理为量,不语怪力事。木石摧贡高,慈悲引贪恚。 ——升上人
当时乏支许,何人契深致。随宜讵说三,直下开不二。 ——段成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 商店开业:开~。
- 拉紧:紧~。~力。
- 扩大,夸大:夸~。
- 放纵,无拘束:乖~。嚣~。
- 料理,应酬:~罗。
- 惊惶,慌忙:~惶失措。
- 看,望:~望。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 姓。
希 xī《國語辭典》
希 [ xī ]
形- 少有、不多。如:「希罕」、「物以希为贵」、「人生七十古来希」。《论语·公冶长》:「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通「稀」。
- 渴望、恳求。如:「希求」、「希冀」。《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宪威权震朝庭,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必有盛才重誉改革体裁者,实吾所希。」
- 仰慕。《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三》:「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 止、渐歇。《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 姓。如宋代有希缋。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一言 yī yán
(1).一个字。《论语·卫灵公》:“ 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汉 班固 《白虎通·谥篇》:“謚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謚,质者以两言为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2).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孙炳华 《重赏之下》三:“ 林启达 每天都要到车间转转,到机床边上看看,一言不发,看一会就走。”
(3).谓陈述一次。《穀梁传·昭公四年》:“ 庆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语·屈节解》:“遽发所爱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单父 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
(4).众口一词。《韩非子·内储说上》:“今 鲁国 之羣臣以千百数,一言於 季氏 之私。” ——《漢語大詞典》
(2).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孙炳华 《重赏之下》三:“ 林启达 每天都要到车间转转,到机床边上看看,一言不发,看一会就走。”
(3).谓陈述一次。《穀梁传·昭公四年》:“ 庆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语·屈节解》:“遽发所爱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单父 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
(4).众口一词。《韩非子·内储说上》:“今 鲁国 之羣臣以千百数,一言於 季氏 之私。” ——《漢語大詞典》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 掌管,主持:~家。~权。~政。
-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 应该:应~。理~。老~益壮。
- 抵敌:万夫不~之勇。
-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 顶端,头:瓦~。
-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 合宜:恰~。适~。妥~。
-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 吃亏,受骗:上~。
-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要害 yào hài
(1).特指身体上易于致命的部位。《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不当要害,无虞也。” 周立波 《纪念》:“ 老郑 首先动手了,他学过拳术,一下找到了对方腰部下边的要害。”
(2).引申指关键之处,致命之处。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盖作者言虽简略,理皆要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犬灯》:“忽忆女子一小红衫,密著其体,未肯暂脱,必其要害,执此可以胁之。” 茅盾 《子夜》九:“然而 赵伯韬 的炯炯目光也似乎早已看透了这中间的症结,他掐住了 吴荪甫 的要害。”
(3).喻紧要的关键的部分,亦指军事上的要地。 汉 贾谊 《过秦论上》:“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周书·文帝纪上》:“今若移军近 陇 ,扼其要害,示之以威,服之以德,即可收其士马,以实吾军。” 清 李渔 《比目鱼·寇发》:“你们伏在要害之处,听见砲声,合兵追斩。” ——《漢語大詞典》
(2).引申指关键之处,致命之处。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盖作者言虽简略,理皆要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犬灯》:“忽忆女子一小红衫,密著其体,未肯暂脱,必其要害,执此可以胁之。” 茅盾 《子夜》九:“然而 赵伯韬 的炯炯目光也似乎早已看透了这中间的症结,他掐住了 吴荪甫 的要害。”
(3).喻紧要的关键的部分,亦指军事上的要地。 汉 贾谊 《过秦论上》:“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周书·文帝纪上》:“今若移军近 陇 ,扼其要害,示之以威,服之以德,即可收其士马,以实吾军。” 清 李渔 《比目鱼·寇发》:“你们伏在要害之处,听见砲声,合兵追斩。” ——《漢語大詞典》
忽忽 hū hū
(1).倏忽,急速貌。《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兮其将暮。” 宋 王安石 《骅骝》诗:“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 清 戴名世 《戴母唐孺人寿序》:“忽忽遂至四五十年,恍如昨日,而余亦老矣。” 胡国梁 《黄花岗之役》:“我在教练所,忽忽已有一个多礼拜了。”
(2).迷糊,恍忽。《文选·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怊悵自失。” 李善 注:“忽忽,迷也。”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后其人忽忽如失魂,经日乃差。” 明 何景明 《还至别业》诗之一:“寧知非梦寐,忽忽心未安。”
(3).失意貌。《史记·韩长孺列传》:“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南史·刘孝绰传》:“﹝ 孝绰 ﹞晚年忽忽不得志。”《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尧咨 性刚戾,数被挫辱,忽忽无聊。”
(4).模糊不清。《管子·内业》:“折折乎如在於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 汉 王粲 《伤夭赋》:“昼忽忽其若昏,夜炯炯而至明。”《隋书·天文志中》:“鬼质欲其忽忽不明则安,明则兵起,大臣诛。” 清 龚自珍 《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诗之十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靄生。”
(5).不经意,轻率。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忽忽之谋不可为也,惕惕之心不可长也。”
(6).象声词。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六段:“松林又爱招风,光听见四面山头忽忽好响,不知风有多大。” ——《漢語大詞典》
(2).迷糊,恍忽。《文选·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怊悵自失。” 李善 注:“忽忽,迷也。”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后其人忽忽如失魂,经日乃差。” 明 何景明 《还至别业》诗之一:“寧知非梦寐,忽忽心未安。”
(3).失意貌。《史记·韩长孺列传》:“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南史·刘孝绰传》:“﹝ 孝绰 ﹞晚年忽忽不得志。”《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尧咨 性刚戾,数被挫辱,忽忽无聊。”
(4).模糊不清。《管子·内业》:“折折乎如在於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 汉 王粲 《伤夭赋》:“昼忽忽其若昏,夜炯炯而至明。”《隋书·天文志中》:“鬼质欲其忽忽不明则安,明则兵起,大臣诛。” 清 龚自珍 《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诗之十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靄生。”
(5).不经意,轻率。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忽忽之谋不可为也,惕惕之心不可长也。”
(6).象声词。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六段:“松林又爱招风,光听见四面山头忽忽好响,不知风有多大。” ——《漢語大詞典》
醒 xǐng《國語辭典》
醒 [ xǐng ]
動- 酒醉或昏迷後恢復正常。如:「甦醒」、「清醒」。《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 睡眠狀態結束或尚未入睡。如:「你還醒著嗎?」。唐·韓愈〈東都遇春〉詩:「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
- 覺悟、明白。如:「覺醒」、「醒悟」。
- 顯明、清楚。如:「醒目」、「醒眼」。
醒 [ xīng ]
- (一)之又音。
诸 ( 諸 ) zhū
诸 [ zhū ]
- 众,许多:~位。~君。~侯。
-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
- 犹“之”:“能事~乎?”。
-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
-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
- 姓。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动-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