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皮日休:遥瞻山露色,渐觉云成片。

陆龟蒙唐代〕《开元寺楼看雨联句

海上风雨来,掀轰杂飞电。登楼一凭槛,满眼蛟龙战。 ——陆龟蒙
须臾造化惨,倏忽堪舆变。万户响戈鋋,千家披组练。 ——皮日休
群飞抛轮石,杂下攻城箭。点急似摧胸,行斜如中面。 ——陆龟蒙
细洒魂空冷,横飘目能眩。垂檐珂珮喧,zh瓦珠玑溅。 ——皮日休
无言九陔远,瞬息驰应遍。密处正垂縆,微时又悬线。 ——陆龟蒙
写作玉界破,吹为羽林旋。翻伤列缺劳,却怕丰隆倦。 ——皮日休
遥瞻山露色,渐觉云成片。远树欲鸣蝉,深檐尚藏燕。 ——陆龟蒙
残雷隐辚尽,反照依微见。天光洁似磨,湖彩熟于练。 ——皮日休
疏帆逗前渚,晚磬分凉殿。接思强挥毫,窥词几焚研。 ——陆龟蒙
佶栗乌皮几,轻明白羽扇。毕景好疏吟,馀凉可清宴。 ——皮日休
君携下高磴,僧引还深院。驳藓净铺筵,低松湿垂鬋. ——陆龟蒙
斋明乍虚豁,林霁逾葱蒨.早晚重登临,欲去多离恋。 ——皮日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日休遥瞻山露

皮 pí《國語辭典》

皮 [ pí ]

  1.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如:「兽皮」、「皮开肉绽」、「树皮」。
  2. 物的表面。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3. 很薄的东西。如:「铁皮」、「粉皮」、「豆腐皮」。
  4. 包装东西的外皮,以为保护或美观用。如:「封皮」、「书皮」。
  5. 姓。如唐代有皮日休。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皮制的。如:「皮鞋」、「皮箱」、「皮筏」。
  2. 厚颜、没有羞耻心。《喻世明言·卷二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讪语时,口要紧;刮涎处,脸须皮。」
  3. 性情顽劣不听话。如:「这孩子好皮。」
  4. 有弹性的。如:「皮球」、「皮蛋」。
日休
南北朝 庾信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二十四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韵府拾遗 尤韵》:通书君子日休小人日忧  ——《骈字类编》
遥瞻 yáo zhān
犹遥望。 唐 张籍 《小院春望宫池柳色》诗:“遥瞻万条柳,迴出九重城。” 明 杨慎 《登丹稜县白塔寺塔与吕竿川同赋》:“鱼鳧疆域遥瞻外,龙鵠山川近览中。” 明 陈子龙 《舟次七里濑》诗:“遥瞻前渚封,已顾后溪缅。”  ——《漢語大詞典》
山露
唐 王建 晚蝶 日高山露解,飞入菊花中。
元 揭傒斯 题王山仲所藏潇湘八景图卷 其五 烟寺晚钟 相唤复相送,山露湿人衣。  ——《骈字类编》
色 sè《國語辭典》

色 [ sè ]

  1. 物体表面的色彩。如:「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鲜艳」。
  2. 面容、神情。如:「不动声色」、「和颜悦色」、「面不改色」、「察言观色」。
  3. 女色,容貌美丽的妇女。《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4.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5. 种类、式样。如:「货色齐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6. 品质、成分。多指金银而言。如:「成色」、「足色」。
  7. 性欲、情欲。如:「色情」、「桃色纠纷」。《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8.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生气发怒,改变脸色。《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2. 访求。如:「物色」。

色 [ shè ]

  1. 俗称男子的性欲冲动。

色 [ shǎi ]

  1. 之语音。
渐 ( 漸 ) jiàn/jiān
渐 [ jiàn ]
  1.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2. 加剧:疾大~。
  3. 疏导:~九川。
渐 [ jiān ]
  1. 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2. 流入:东~于海。
觉 ( 覺 ) jué/jiào
觉 [ jué ]
  1.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知~。触~。视~。~察。
  2. 睡醒;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
觉 [ jiào ]
  1. 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睡了一大~。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1.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2. 姓。如漢代有云敞。
  1.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2.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1.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2.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3.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1.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片 piàn/piān《國語辭典》

片 [ piàn ]

  1. 薄而扁平的東西。如:「肉片」、「洋鐵片」。
  2. 量詞:➊ ​ 計算薄而成片的東西的單位。如:「一片樹葉」、「兩片土司」。➋ ​計算地面物的單位。如:「一片樹林」、「門前兩側各有一片草地。」
  3. 印有姓名或可供通信的紙片。如:「名片」、「明信片」。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將厚物以刀橫著或斜著切成薄片狀。如:「片肉」。《老殘遊記·第六回》:「我們那裡有人送的兩隻山雞,都已經片出來了。」
  1. 微少的。如:「片簡殘牘」、「隻字片語」。唐·韓愈〈贈徐州族姪〉詩:「一名雖云就 ,片祿不足充。」
  2. 單一的。如:「片面」。《論語·顏淵》:「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3. 短暫的。如:「片刻」、「片晌」。

片 [ piān ]

  1. 扁平的東西。如:「相片兒」、「唱片兒」、「畫片兒」、「電影片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