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泉急使镳珂。菱钿真堪帖,——陆龟蒙

陆龟蒙唐代〕《报恩寺南池联句


  古岸涵碧落, ——陆龟蒙
虚轩明素波。坐来鱼阵变, ——皮日休
吟久菊□多。秋草分杉露, ——嵩起
危桥下竹坡。远峰青髻并, ——陆龟蒙
□□□髯和。赵论寒仍讲, ——皮日休
支硎僻亦过。斋心曾养鹤, ——嵩起
挥翰好邀鹅。倚石收奇药, ——陆龟蒙
临溪藉浅莎。桂花晴似拭, ——皮日休
荷镜晓如磨。翠出牛头耸, ——嵩起
苔深马迹跛。伞欹从野醉, ——陆龟蒙
巾侧任田歌。跁跒松形矮, ——皮日休
般跚桧樾矬。香飞僧印火, ——嵩起
泉急使镳珂。菱钿真堪帖, ——陆龟蒙
莼丝亦好拖。几时无一事, ——皮日休
相伴著烟萝。 ——嵩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使菱钿,——龟蒙

泉 quán《國語辭典》

泉 [ quán ]

  1. 水的源头。《文选·曹冏·六代论》:「夫泉竭则流涸。」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 地下水。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3. 人死后所在的地方。如:「黄泉」、「九泉」。《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一》:「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唐·白居易〈夜遇微之于峡中〉诗:「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流落半归泉。」
  4. 古代的钱币。钱的流行像泉水一样,故称为「泉」。如:「泉布」、「刀泉」、「货泉」。《管子·轻重丁》:「凡称贷之家,出泉参千万,出粟参数千万锺。」
  5. 姓。如唐代有泉男生。
急 jí《國語辭典》

急 [ jí ]

  1. 没耐心、暴躁的。如:「急性子」、「急得要命」。《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
  2. 不能等、亟待解决的。如:「急事」、「急件」、「急邮」。
  3. 快而猛烈。如:「急病」、「急流勇退」。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1. 因想把事情尽速完成而激动。如:「为这事我都急昏了。」、「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2. 令人著急。如:「考试铃都响了,还不见他人,真急人!」
  3. 忙于解决他人之事或困难。如:「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1. 迅速的。如:「急转弯」。《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项羽急击秦军。」
  1. 困难、严重的事。如:「告急」、「救急」。《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使 shǐ《國語辭典》

使 [ shǐ ]

  1. 命令、派遣。《左传·桓公五年》:「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水浒传·第八五回》:「若得如此,宋江星夜使人回家搬取老父,以绝根本。」
  2. 让、以致于。《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 役用、役使。《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晋·范宁〈为豫章临发上疏〉:「古之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扰,殆无二日休停。」
  4. 可、行、做。如:「使不得」。《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如要看全,也不过一百多钱,倘若租看,亦使得。」
  5. 用。《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至少也得几百块钱,少了不够使的。」
  6. 放纵、放任。如:「使性子」。
  7. 出使。《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 奉命到外国执行任务或留驻的外交长官。如:「大使」、「公使」。
  1. 假设、如果。《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汉·王充《论衡·祀义》:「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尽。」

使 [ shì ]

  1. (一)​、
  1. 之又音。
镳 ( 鑣 ) biāo
镳 [ biāo ]
  1. 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分道扬~(喻趋向不同)。
  2. 同“”。
珂 kē《國語辭典》

珂 [ kē ]

  1. 一种次于玉的美石。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九下·释地》:「珂,石之次玉。」
  2. 马勒上的饰物。唐·李贺〈马诗〉二三首之二二:「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3. 借指马。南朝梁·简文帝〈采桑〉诗:「连珂往淇上,接幰至丛台。」
菱钿(菱钿)
皮日休报恩寺南池诗见莼丝下  ——《骈字类编》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1.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1.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1.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2.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3.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4.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5.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堪 kān《國語辭典》

堪 [ kān ]

  1.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帖 tiè/tiě/tiē《國語辭典》

帖 [ tiē ]

  1. 順服、馴伏。如:「帖服」、「俯首帖耳」。宋·薛季宣〈跋蠟虎圖〉詩:「請君懸之政事堂,坐令帖伏犬與羊。」通「貼」。
  2. 黏。如:「帖花黃」。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有朝事發丟下頭,拚著帖個大膏藥。」通「貼」。
  1. 穩當、適切。如:「妥帖」。
  1. 姓。如明代有帖晏。

帖 [ tiè ]

  1. 寫在紙、帛上的書信、詩、文等手書墨蹟。如王羲之的〈喪亂帖〉、〈快雪時晴帖〉。
  2. 臨摹學習的書畫拓本或影印本。如:「碑帖」、「字帖」、「畫帖」。宋·蘇軾〈虔州呂倚承事年八十三讀書作詩不已好收古今帖貧甚至食不足〉詩:「家藏古今帖,墨色照箱筥。」
  3. 文書、契據。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4. 唐、宋、元科舉時代,稱應試題目為「帖」,從經文中帖出數字而得。如:「試帖」。

帖 [ tiě ]

  1. 應酬用的書柬。如:「請帖」、「謝帖」。《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回他我們不在家,留下了帖罷。」
  2. 量詞。計算藥劑的單位。如:「一帖藥」。
陆 ( 陸 ) lù
陆 [ lù ]
  1. 高出水面的土地:~地。大~。
  2. 随从的样子:~~续续。
  3. 跳跃:“……翘足而~,此马之真性也”。
  4. 〔~离〕❶色彩繁杂,如“斑驳~~”;❷长(cháng),如“带长铗之~~兮,冠切云之崔嵬”。
  5. 姓。
龟蒙(龜蒙)guī méng
龟山 和 蒙山 的并称。均在 山东省 境内。二山连续,长约八十余里,其西北一段名 龟山 ,东南名 蒙山 。《诗·鲁颂·閟宫》:“奄有 龟 蒙 。” 毛 传:“ 龟 ,山也; 蒙 ,山也。” 北周 庾信 《周衮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建旟 济 漯 ,拥节 龟 蒙 。” 唐 刘得仁 《送雍陶侍御赴兖州裴尚书命》诗:“ 洙 泗 秋微动, 龟 蒙 月正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