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厌行旅。数幅轻帆旋落,舣棹蒹葭浦。

柳永宋代〕《过涧歇近(中吕调)

淮楚。旷望极,千里火云烧空,尽日西郊无雨。厌行旅。数幅轻帆旋落,舣棹蒹葭浦。避畏景,两两舟人夜深语。
此际争可,便恁奔名竞利去。九衢尘里,衣冠冒炎暑。回首江乡,月观风亭,水边石上,幸有散发披襟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行旅轻帆蒹葭

厌 ( 厭 ) yàn
厌 [ yàn ]
  1. 嫌恶,憎恶:~恶(wù)。讨~。~倦。喜新~旧。不~其详。学而不~。
  2. 满足:贪得无~。
行旅 xíng lǚ
(1).旅客。《孟子·梁惠王上》:“商贾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行旅时相问, 潯阳 何处边?”《明史·宦官传二·陈奉》:“每託巡歷,鞭笞官吏,剽劫行旅。” 郭小川 《春暖花开》诗:“柳条扬手,为田野招徕行旅。”
(2).出行;旅行。 南朝 宋 谢瞻 《答灵运》诗:“叹彼行旅艰,深兹眷言情。”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遗我行旅诗,轩轩有风神。” 清 傅山 《送高二亮归平州》诗:“白头羞苜饭,黄叶梦 楼桑 ,吾道方行旅,无为歧路伤。” 许地山 《海角的孤星》:“但因新人不惯行旅的缘故,他乐意把平生的蓄积尽量地倾泻出来,为他妻子定了一间头等舱。”
(3).即行李。  ——《漢語大詞典》
数 ( 數 ) shù/shǔ/shuò
数 [ shù ]
  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2. 几,几个:~人。~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4. 命运,天命:天~。气~。
数 [ shǔ ]
  1.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2.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落。
  4.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 [ shuò ]
  1.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幅 fú《國語辭典》

幅 [ fú ]

  1. 布帛或纸张的宽度。《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
  2. 泛指宽度。如:「振幅」、「幅员广阔」。
  3. 文章或书画的分量。如:「篇幅」。
  4. 布帛、衣服的边缘。如:「边幅」。《仪礼·丧服》:「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唐·贾公彦·疏:「云衰外削幅者,谓缝之边幅向外,裳内削幅者,亦谓缝之边幅向内。」
  5. 量词。计算图画、布帛等平面物的单位。如:「一幅画」、「三幅挂图」、「她用两幅布做了条床单。」

幅 [ bī ]

  1. 行縢。即绑腿。《广韵·入声·职韵》:「幅,行縢名。」《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轻帆(輕帆)qīng fān
亦作“ 轻颿 ”。 指小舟,轻舟。 唐 王昌龄 《送窦七》诗:“ 鄂 渚轻帆须早发, 江 边明月为君留。” 宋 柳永 《过涧歇近》词:“数幅轻帆旋落,艤棹蒹葭浦。” 清 周亮工 《舟中载马》诗:“轻颿载駃騠,夹岸草萋萋。” 蔡有守 《清明后一日訒生将赴日本同人祖饯于珠江画舫即席用子匋韵》:“东鯷烟雨轻帆卸,可是樱花尚未残。”  ——《漢語大詞典》
旋 xuán/xuàn《國語辭典》

旋 [ xuán ]

  1. 绕著转动。如:「盘旋」、「回旋」。唐·白居易〈长恨歌〉:「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2. 回、归。如:「凯旋归来」。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玉辇望南斗,未知何日旋。」宋·汪藻〈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姪〉诗:「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
  3. 小便。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
  1. 立刻、很快的。如:「旋即」。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宋·苏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词:「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
  2. 又、再。宋·晁补之〈八六子·喜秋晴〉词:「醉休醒,醒来旧愁旋生。」
  1.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唐·章碣〈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诗:「旋看歌舞旋传杯。」

旋 [ xuàn ]

  1. 打转的。如:「旋风」、「旋球」。
  1. 温酒。《水浒传·第五回》:「那庄客旋了一壶酒。」通「镟」。
  1. 表动作是临时、现时的。唐·杜荀鹤〈山中寡妇〉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元·乔吉〈满庭芳·活鱼旋打〉曲:「活鱼旋打,沽些村酒,问那人家。」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1.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2.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4.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5.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6.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7.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8.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9.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10.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1.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2.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3.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4. 伶俐。如:「俐落」。
  1.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2.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3.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4.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1.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2.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1.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1.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2. (一)​之又音。
舣 ( 艤 ) yǐ
舣 [ yǐ ]
     ◎ 停船靠岸:~舟。
棹 zhào/zhuō《國語辭典》

棹 [ zhào ]

  1. 船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因饮酒醉还,舞棹向船曰:『何处觅庾吴郡?此中便是。』」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舡分开波中浪,棹搅碎江心月。」同「櫂 」。
  2. 借以指船。《文选·张协·七命八首之二》:「纵棹随风,弭楫乘波。」同「櫂 」。
  1. 划船、泛舟。《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宋·苏轼〈好事近·湖上雨晴时〉词:「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同「櫂 」。

棹 [ zhuō ]

  1. 可放置东西的家具。如:「方棹」、「圆棹」。同「桌 」。
蒹葭 jiān jiā
(1).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因喻微贱。亦常用作谦词。《韩诗外传》卷二:“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攀由鸿鵠,倚是蒹葭。”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我虽是蒹葭,现开著玉树花,难道他乌纱就没个穷葛瓜。”参见“ 蒹葭玉树 ”。
(2).《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后以“蒹葭”泛指思念异地友人。 胡惠生 《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无限蒹葭意,殷勤对此图。”  ——《漢語大詞典》
浦 pǔ《國語辭典》

浦 [ pǔ ]

  1. 河岸、水边。《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宋·王安石〈题燕侍郎山水图〉:「往时濯足荡湘浦,独上九嶷寻二女。」
  2. 泛指池塘等水面。如:「荷浦」、「莲浦」。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二首之一:「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宋·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词:「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3. 河川主、支流汇合处或入海口。唐·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诗:「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宋·柳永〈煮海歌〉:「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4.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浦仁裕。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