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洗 xǐ/xiǎn《國語辭典》
洗 [ xǐ ]
动- 以水或溶剂涤除污秽、污垢。如:「洗衣」、「洗碗」、「一贫如洗」。《诗经·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西游记·第四八回》:「只见陈家老者,著两个僮仆,扫开道路,又两个送出热汤洗面。」
- 清除、洗雪。如:「洗罪」、「洗冤」。《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 杀、抢。如:「一帮抢匪把全村的人都洗了。」
- 古代用以盛水的盥洗器具,似今日的脸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
洗 [ xiǎn ]
名- 植物名。即大枣。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边缘具钝锯齿。夏季开淡绿色花,成聚繖花序。核果呈长椭圆形,成熟时为金红色。《尔雅·释木》:「洗,大枣。」
- 姓。如明代有洗光。
精神 jīng shén
(1).指人的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吕氏春秋·尽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 元 揭傒斯 《哭王十良仲》诗:“精神与时息,形质随日化。”
(2).指人的意识。《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结也。”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宋 王安石 《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各部尚书,出则为各部长官,入则为参预政务大臣,与外国内阁官制,其精神固无异也。”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4).精力体气。《韩诗外传》卷六:“劳矣 箕子 !尽其精神,竭其忠爱。”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赵明诚 ﹞始负担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红楼梦》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 李紈 协理。”
(5).形容人或物有生气。《世说新语·言语》“ 周僕射 ” 刘孝标 注引《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范成大 《再题瓶中梅花》诗:“风袂挽香虽淡薄,月窗横影已精神。”《红楼梦》第四九回:“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 夏先生 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气了。”
(6).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北齐书·废帝纪》:“ 文宣 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復昏扰。”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以解其纷。”
(7).风采神韵。 宋 周美成 《烛影摇红》词:“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那里取 陈平 般冠玉精神, 何晏 般风流面皮;那里取 潘安 般俊俏容仪。”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 明 王世贞 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8).精明;机警。《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臣观方今之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訐人为风采。” 老舍 《骆驼祥子》二:“有了炮声,兵们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精神着点了。”
(9).神通。《西游记》第二回:“ 祖师 道:‘你等起去。’叫:‘ 悟空 ,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西游记》第十六回:“你看他弄个精神,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
(10).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 ——《漢語大詞典》
(2).指人的意识。《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结也。”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宋 王安石 《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各部尚书,出则为各部长官,入则为参预政务大臣,与外国内阁官制,其精神固无异也。”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4).精力体气。《韩诗外传》卷六:“劳矣 箕子 !尽其精神,竭其忠爱。”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赵明诚 ﹞始负担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红楼梦》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 李紈 协理。”
(5).形容人或物有生气。《世说新语·言语》“ 周僕射 ” 刘孝标 注引《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范成大 《再题瓶中梅花》诗:“风袂挽香虽淡薄,月窗横影已精神。”《红楼梦》第四九回:“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 夏先生 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气了。”
(6).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北齐书·废帝纪》:“ 文宣 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復昏扰。”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以解其纷。”
(7).风采神韵。 宋 周美成 《烛影摇红》词:“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那里取 陈平 般冠玉精神, 何晏 般风流面皮;那里取 潘安 般俊俏容仪。”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 明 王世贞 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8).精明;机警。《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臣观方今之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訐人为风采。” 老舍 《骆驼祥子》二:“有了炮声,兵们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精神着点了。”
(9).神通。《西游记》第二回:“ 祖师 道:‘你等起去。’叫:‘ 悟空 ,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西游记》第十六回:“你看他弄个精神,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
(10).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 ——《漢語大詞典》
尘埃(塵埃)chén āi
(1).飞扬的灰土。《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鳶。”《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唐 杜甫 《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 咸阳桥 。” 柔石 《没有人听完她底哀诉》:“朔风一阵阵地扫清她身上底尘埃和她胸中底苦痛。”
(2).犹尘俗。《淮南子·俶真训》:“芒然仿佯於尘埃之外,而消摇於无事之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非超越尘埃,解脱人事,或愚屯罔识,惟众是从者,其能缄口而无言乎?”
(3).指社会的底层。《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有一个 梁夫人 ,能於尘埃中识拔 韩世忠 。” 清 钮琇 《记吴六奇将军事》:“海内奇杰,非从尘埃中物色,未可得也。”
(4).喻肮脏或肮脏的东西。 巴金 《怀念老舍同志》:“坦率地说,我们谁的心灵中没有封建的尘埃呢?”
(5).污染,蒙受污秽。 清 周亮工 《皖江与文灯岩》诗:“文章干气象,姓字不尘埃。” ——《漢語大詞典》
(2).犹尘俗。《淮南子·俶真训》:“芒然仿佯於尘埃之外,而消摇於无事之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非超越尘埃,解脱人事,或愚屯罔识,惟众是从者,其能缄口而无言乎?”
(3).指社会的底层。《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有一个 梁夫人 ,能於尘埃中识拔 韩世忠 。” 清 钮琇 《记吴六奇将军事》:“海内奇杰,非从尘埃中物色,未可得也。”
(4).喻肮脏或肮脏的东西。 巴金 《怀念老舍同志》:“坦率地说,我们谁的心灵中没有封建的尘埃呢?”
(5).污染,蒙受污秽。 清 周亮工 《皖江与文灯岩》诗:“文章干气象,姓字不尘埃。” ——《漢語大詞典》
尽绝(盡絶)jìn jué
绝灭。 宋 司马光 《贤良策》:“今国家修明礼义以切励天下久矣,而退让之风未甚行於朝,争夺之俗未尽絶於野。”《元典章·户部九·立社》:“春首捕除,仍仰更为多方用心,务要尽絶。”《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黄盖 用苦肉计, 闞泽 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释氏却要尽絶事,把心看做幻相,渐入虚寂去了。” ——《漢語大詞典》
敻 xiòng/xuàn《國語辭典》
敻 [ xiòng ]
動- 營求。《說文解字·𥄎部》:「敻,營求也。」
- 廣闊遙遠。《穀梁傳·文公十四年》:「過宋鄭滕薛,敻入千乘之國,欲變人之主。」唐·李華〈弔古戰場文〉:「浩浩乎平沙無垠,敻不見人。」
然 rán《國語辭典》
然 [ rán ]
动- 烧。燃的本字。《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 赞同。《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沛公然其计,从之。」《三国演义·第一回》:「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 对、正确。如:「不以为然」。《论语·雍也》:「雍之言然。」
- 如此。《论语·宪问》:「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辩〉:「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但是、可是。《左传·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虽。《董西厢·卷八》:「师言然善,奈处凡浮,遭此屈辱,不能无恨。」
- 然后。《隋书·卷七○·李密传》:「待士马肥充,然可与人争利。」
- 形容词或副词词尾。如:「斐然」、「赫然」、「恍然」。《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 用于句末,表肯定、断定的语气。《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礼记·檀弓下》:「穆公召县子而问然。」
- 表示比拟的语助词。《吕氏春秋·孟秋纪·荡兵》:「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
- 唯,表应答。《论语·阳货》:「子曰:『然!有是言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
- 姓。如汉代有然温。
端整 duān zhěng
(1).端庄整齐。 宋 刘温 《贺新郎》词:“玻璃三万六千顷,洗精神,尘埃尽絶,夐然端整。”《金史·后妃传下·睿宗贞懿皇后》:“容貌端整,言不妄发。”《明史·方孝孺传》:“ 太祖 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 叶圣陶 《外国旗》:“抬眼看 金大爷 的脸,又端整,又丰满,真是个有福气的相貌。”
(2).备办;收拾。《续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是日下晚,是 褚大娘子 端整的上下接风酒筵,内外饱餐一顿。”《中国现在记》第十回:“ 钮道臺 答应了‘是’,连忙就去端整银子去了。” ——《漢語大詞典》
(2).备办;收拾。《续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是日下晚,是 褚大娘子 端整的上下接风酒筵,内外饱餐一顿。”《中国现在记》第十回:“ 钮道臺 答应了‘是’,连忙就去端整银子去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