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好风(好风)
唐 曹唐 王远宴麻姑蔡经宅 好风吹树杏花香,花下真人道姓王。 ——《骈字类编》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 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 错误:~错。记~。
-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 姓。
耳 ěr《國語辭典》
耳 [ ěr ]
名- 人及动物的听觉器官与平衡器官。可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 凡器物两旁附有以便于提携的把手均称为「耳」。《易经·鼎卦·六五》:「鼎,黄耳金铉。」《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惧。」
- 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
- 姓。如明代有耳元明。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闻、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大夫,晋重列也。今无功而受,非晋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景王皇后传》:「又耳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
- 位于句末,表决定的意思。相当于「矣」、「了」。《史记·卷一一○·匈奴传》:「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
- 位于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当于「而已」、「罢了」。《论语·阳货》:「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皓月 hào yuè
犹明月。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长歌。” 唐 李白 《友人会宿》诗:“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恰微雨初阴,早皓月穿窗,使行云易飞。”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一轮明镜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动。” ——《漢語大詞典》
盈 yíng《國語辭典》
盈 [ yíng ]
动- 充满。汉·王充《论衡·论死》:「以囊橐盈粟米,米在囊中。」《金史·卷一一六·徒单兀典传》:「随军妇女弃掷幼稚,哀号盈路。」
- 足、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二首之二:「使天下举首戴且者,盈其愿而退,则后世之书,可胜传哉?」
- 增加。《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土圭测景,不缩不盈。」
- 过多。《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致求盈余,但自苦耳。」通「赢」。
- 骄傲、自满。《易经·谦卦·彖曰》:「人道恶盈而好谦。」《抱朴子·外篇·安贫》:「夫藏多者亡厚,好谦者忌盈。」
- 丰富、饱满。《文选·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西游记·第四○回》:「霜凋红叶林林瘦,雨熟黄粱处处盈。」
怀 ( 懷 ) huái《國語辭典》
- 「懷 」的異體字。
清净 qīng jìng
亦作“清凈”。
(1).心境洁净,不受外扰。《战国策·齐策四》:“ 斶 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浄贞正以虞。”《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原宪 ﹞清浄守节,贫而乐道。”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若 稹 之末学浅见,又安敢引喻古昔于阁下,独忆得近日故 裴兵部 之为人也,甄辨清浄,号为名流。” 宋 陆游 《夏日独居》诗:“平生本清浄,垂老更肃然。”
(2).安定,不纷扰。《史记·秦始皇本纪》:“昭隔内外,靡不清浄,施於后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故夙夜孜孜,惟欲清浄,使天下无事。”《红楼梦》第五二回:“早也是去,晚也是去,早带了去,早清净一日。” 赵树理 《传家宝》三:“老人家!依我说你只用好吃上些好穿上些,过几年清净日子算了。”
(3).清洁纯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气清浄,光明者也。” 宋 苏辙 《和子瞻过岭》:“手挹祖师清浄水,不嫌白髮照毿毿。”《红楼梦》第五二回:“况且这屋子里一股子药香,反把这花香搅坏了,不如你抬了去,这花儿倒清净了,没有甚么杂味来搅他。”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下篇一》:“这样清净的山,这样清净的水,这样清净的人。”
(4).指妇女操守贞洁。《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我怎不是清浄姑姑儿,蹺起脚儿来,比你这滛妇好些儿。”
(5).简明不繁。《陈书·谢哲王固等传论》:“ 谢 、 王 、 张 、 萧 、咸以清浄为风,文雅流誉,虽更多难,终克成名。”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筮仕寧律令,清浄简易,能惠其俗。”
(6).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导发愿文》:“愿现前众等,身口清浄。” 唐 张谓 《送僧》诗:“一身求清浄,百毳纳袈裟。”《白雪遗音·玉蜻蜓·追诉》:“我乃 法华庵 内一个支宾尼僧……指望出家清浄,谁知十六年前,惹出寃愆。”
(7).道教等亦用之。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上》:“神仙之事……不见於经传,大抵为其术者,屏繁嚣,守清净。” ——《漢語大詞典》
(1).心境洁净,不受外扰。《战国策·齐策四》:“ 斶 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浄贞正以虞。”《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原宪 ﹞清浄守节,贫而乐道。”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若 稹 之末学浅见,又安敢引喻古昔于阁下,独忆得近日故 裴兵部 之为人也,甄辨清浄,号为名流。” 宋 陆游 《夏日独居》诗:“平生本清浄,垂老更肃然。”
(2).安定,不纷扰。《史记·秦始皇本纪》:“昭隔内外,靡不清浄,施於后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故夙夜孜孜,惟欲清浄,使天下无事。”《红楼梦》第五二回:“早也是去,晚也是去,早带了去,早清净一日。” 赵树理 《传家宝》三:“老人家!依我说你只用好吃上些好穿上些,过几年清净日子算了。”
(3).清洁纯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气清浄,光明者也。” 宋 苏辙 《和子瞻过岭》:“手挹祖师清浄水,不嫌白髮照毿毿。”《红楼梦》第五二回:“况且这屋子里一股子药香,反把这花香搅坏了,不如你抬了去,这花儿倒清净了,没有甚么杂味来搅他。”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下篇一》:“这样清净的山,这样清净的水,这样清净的人。”
(4).指妇女操守贞洁。《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我怎不是清浄姑姑儿,蹺起脚儿来,比你这滛妇好些儿。”
(5).简明不繁。《陈书·谢哲王固等传论》:“ 谢 、 王 、 张 、 萧 、咸以清浄为风,文雅流誉,虽更多难,终克成名。”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筮仕寧律令,清浄简易,能惠其俗。”
(6).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导发愿文》:“愿现前众等,身口清浄。” 唐 张谓 《送僧》诗:“一身求清浄,百毳纳袈裟。”《白雪遗音·玉蜻蜓·追诉》:“我乃 法华庵 内一个支宾尼僧……指望出家清浄,谁知十六年前,惹出寃愆。”
(7).道教等亦用之。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上》:“神仙之事……不见於经传,大抵为其术者,屏繁嚣,守清净。” ——《漢語大詞典》
水声(水声)
唐 刘禹锡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方寸莹然无一事,水声来似玉琴声。
唐 白居易 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见示八韵 四山岚色重,五月水声寒。
唐 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唐 杜牧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水声侵笑语,岚翠扑衣裳。
唐 曹唐 刘阮洞中遇仙子 云实满山无鸟雀,水声沿涧有笙簧。
唐 法照 送无著禅师归新罗 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
宋 张耒 涟水 孤舟逆水上,野静闻水声。
宋 孔平仲 和常父见寄 幽圃水声从地涌,画桥山色逼人寒。 ——《骈字类编》
唐 白居易 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见示八韵 四山岚色重,五月水声寒。
唐 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唐 杜牧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水声侵笑语,岚翠扑衣裳。
唐 曹唐 刘阮洞中遇仙子 云实满山无鸟雀,水声沿涧有笙簧。
唐 法照 送无著禅师归新罗 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
宋 张耒 涟水 孤舟逆水上,野静闻水声。
宋 孔平仲 和常父见寄 幽圃水声从地涌,画桥山色逼人寒。 ——《骈字类编》
山色 shān sè
山的景色。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 欧阳修 《朝中措·平山堂》词:“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一会儿出了隧道,又看见窗外的天光山色。”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