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史才资笔削,使指载歌谣。

苏轼宋代〕《寿叔文

烨烨苍龙宿,腾光射斗杓。
嘉时锺间气,□契在丛霄。
感会风云际,承恩雨露朝。
史才资笔削,使指载歌谣。
十载霜威重,*连弊俗消。
赐环归画省,鸣玉率英寮。
典礼还咨伯,寅□合佐尧。
谠言文石陛,正色紫宸朝。
共说门阑喜,谁云天路遥。
一龙今在沼,三凤并仪□。
道在须调鼎,谋深鄙□貂。
高情真邈邈,逸气更飘飘。
仙果虽迟熟,灵椿信後凋。
东山何足羡,会是蹑松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史才笔削使指载歌

史才 shǐ cái
修史的才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夫属碑之体,资乎史才。”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夫史才之难,其难甚矣。”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 陈 范 有史才而无史学。”  ——《漢語大詞典》
资 ( 資 ) zī
资 [ zī ]
  1. 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
  2.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独~。合~。~方。
  3. 供给,帮助:~助。~送。~敌。可~借鉴。
  4. 智慧能力:~质。天~。
  5. 出身和经历:~格。~历。
  6. 姓。
笔削(筆削)bǐ xuē
(1).指著述。笔,书写记录;削,删改时用刀削刮简牍。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夕望汤池,观仰月之势,朝瞻美气,眺非烟之色,替於笔削。” 宋 李纲 《雷阳与吴元中书》:“平时观书,偶有所得,随亦忘矣。唯笔削之,则説而不通必思,思而不得必考,沉思博考,心醉神开,然后得之。” 黄侃 《〈新方言〉后序》:“ 侃 也愚昧……不贤识小,所以参左笔削。”
(2).《史记·孔子世家》:“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 子夏 之徒不能赞一辞。”后因以“笔削”谓历史著作。《晋书·徐广等传论》:“ 习氏 、 徐氏 俱云笔削,彰善癉恶,以为惩劝。”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於是以此三科,参诸五志,则史氏所载,庶几无闕,求诸笔削,何莫由斯?” 宋 王禹偁 《送牛冕序》:“游馆殿,专笔削,褒善贬恶,有 班 马 之辞焉。”
(3).特指《春秋》。 隋 无名氏 《李元暨妻邓氏墓志》:“ 素王 笔削, 黄石 兵书,莫不悬穷显晦,暗鉴胜负。”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 韩文公 作《伯夷颂》,无一语及 武王 ,末后方云:‘虽然,微二子则乱臣贼子接跡於后世矣。’其罪 武王 如刀锯斧鉞之加,凛然可畏,而略不露锋芒,真得笔削之体者也。”
(4).谓对作品删改订正。 宋 欧阳修 《免进五代史状》:“至於笔削旧史,褒贬前世,著为成法,臣岂敢当。”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吾后见 鲁公 与 文正公 二父相与谈往事,则每云诗书盖多出 元泽 暨诸门弟子手,至若《周礼新义》实丞相亲为之笔削。” 明 尹直 《蹇斋琐缀录》:“国朝状元对策,皆经阁老笔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香港兴中会宣言附言》:“右为《香港兴中会宣言》,其措词与《檀香山兴中会宣言》相同,仅有字句之笔削而已。”  ——《漢語大詞典》
使指 shǐ zhǐ
(1).使用手指。比喻天子、朝廷的指挥调度。语出 汉 贾谊 《治安策》:“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宋 王安石 《酬冲卿见别》诗:“朝伦孰与君材似,使指将如我病何?”
(2).谓天子、朝廷的意旨命令。《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欲諫,业已建之,不敢,乃著书,籍以 蜀 父老为辞,而己詰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宋 苏辙 《张士澄通判定州告词》:“尔昔以才敏,尝奉使指,兹予命尔佐 中山 守。”  ——《漢語大詞典》
载歌(載歌)zài gē
犹歌唱。 清 秦道然 《湖上闲居友人适至》诗:“载歌《伐木》章,真气满户牖。”  ——《漢語大詞典》
谣 ( 謠 謡 ) yáo
谣 [ yáo ]
  1. 大众编的反映生活的歌:民~。歌~。童~。
  2. 凭空捏造的不可信的话:~言。~传(chuán )。~诼(造谣诬蔑的话)。
  3. 古代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我歌且~”。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