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集占忿詈,尔厄鲁特人。
璊绰尔图者,索伦侍卫员。曾以血战功,因赐号旌贤。
固济尔何谓,敢勇能摧坚。亦云其勇耳,大节乃炳然。
兆惠定回城,驿章一一宣。云有玛穆特,被回掳去年。
其人厄鲁特,随军厮役焉。将军遣侦骑,彼亦随往㫋。
忽被贼回遮,众寡敌实难。矢尽守空屋,奋突挥以拳。
莫宁察战没,岱屯命亦捐。璊绰尔图在,伤重饮剑艰。
猝被生缚去,至霍集占前。卓立唾贼骂,裂眦发冲冠。
巴图鲁侍卫,岂惧尔狂㹪。天兵今少至,数万继进连。
以千敌尔万,汝灭踵不旋。霍集占乃怒,持刀向颈剸。
其达什策凌,同时遭系牵。霍集占忿詈,尔厄鲁特人。
唇齿应相依,何受中国官。铁钩钩四肢,其死最可怜。
是皆所亲见,饰语敢取愆。徒以无足数,旦夕命苟延。
渠逃定回城,乃复得见天。兆惠闻此语,既悦继涕涟。
悦以我有人,涕以已所遣。据实历详陈,痛泪不忍看。
心与帅臣同,恩加宁惜骈。为齿睢阳张,为舌常山颜。
古有今岂无,诗录其人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霍 huò《國語辭典》
霍 [ huò ]
副- 快速、疾速。《文选·枚乘·七发》:「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 参见「霍乱 」条。
- 山名。即衡山。位于大陆地区湖南省衡山县西,为五岳中的南岳。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十·山泽》:「南方衡山,一名霍山。」
- 国名。周武王之弟叔处的封地,故城约在今大陆地区山西省霍县西南。
- 姓。如汉代有霍去病。
集 jí《國語辭典》
集 [ jí ]
動- 棲息。《詩經·唐風·鴇羽》:「肅肅鴇羽,集于苞栩。」南朝宋·鮑照〈贈傅都曹別詩〉:「輕鴻戲江潭,孤鴈集洲沚。」
- 把散開的事物聚合在一起。如:「集合」、「聚集」、「籌集」、「集資」、「收集」。《文選·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響應,嬴糧而景從。」
- 市場、人口聚集舉行交易的地方。如:「市集」、「趕集」、「年集」。
- 地名用字。如:「張家集」。《儒林外史·第二回》:「話說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有個鄉村,叫做薛家集。」
- 輯錄詩文等的書籍。如:「詩集」、「文集」。《文選·曹丕·與吳質書》:「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
- 量詞。計算叢書或影劇集系列的單位。如:「這齣戲今天播出第三集。」
- 中國傳統圖書四部分類的第四部,包括詩文等的作品稱為「集」。
占 zhān/zhàn《國語辭典》
占 [ zhān ]
动- 根据征兆以推知吉凶。《周礼·春官·占人》:「凡卜簭,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
- 视察、配合。《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臣动兵涉夏,连获甘澍,岁时丰稔,人无疵疫,上占天心,不为灾伤。」
- (二)之又音。
占 [ zhàn ]
动- 据有。唐·方干〈于秀才小池〉诗:「占地未过四五尺,浸天唯入两三星。」通「占」。
- 有、具有。唐·韩愈〈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 口传。《后汉书·卷四十五·张俊传》:「俊自狱中占狱吏上书自讼,书奏而俊狱已报。」《西游记·第三六回》:「对月怀归,口占一首古风长篇。」
忿詈 fèn lì
怒骂。《宋书·庾炳之传》:“ 炳之 为人强急而不耐烦,宾客干诉非理者,忿詈形於辞色。”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浙江 所刻的《章氏丛书》,是出于手定的,大约以为驳难攻讦,至于忿詈,有违古之儒风,足以贻讥多士的罢,先前的见于期刊的斗争的文章,竟多被刊落。” ——《漢語大詞典》
尔 ( 爾 ) ěr
尔 [ ěr ]
-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
- 如此:偶~。不过~~。
- 那,其(指时间):~时。~后。
-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厄 è《國語辭典》
厄 [ è ]
名- 樹木的節。《說文解字·?部》:「厄,科厄,木節也。」
- 災難、困難。《文選·左思·魏都賦》:「英辯榮枯,能濟其厄。」宋·蘇軾〈三槐堂銘〉:「盜蹠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 車轅前端套在牛、馬等頸上的橫木。《詩經·大雅·韓奕》:「鞹鞃淺幭,䩦革金厄。」通「軛」。
- 困窘的。如:「厄運」。唐·韓愈〈贈徐州族姪〉詩:「歲時易遷次,身命多厄窮。」
鲁 ( 魯 ) lǔ
鲁 [ lǔ ]
- 愚拙,蠢笨:愚~。粗~。~莽。
-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 山东省的别称。
- 姓。
特 tè《國語辭典》
特 [ tè ]
形- 與眾不同的、超出一般的。如:「獨特」、「特等」、「奇特」。
- 雄性的。如:「特牛」、「特牲」。
- 特別。如:「特地」、「特意」。《文選·李密·陳情表》:「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 只、但。如:「不特」、「非特」。
- 配偶。《詩經·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特。」
- 特務。如:「匪特」、「敵特」。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