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愧鱼龙蛰,仰惭鸿雁高。
广陵值佳节,游子欣慨交。闲情日已适,短发秋自凋。
俯愧鱼龙蛰,仰惭鸿雁高。落木际遥岸,微云翳曾霄。
岂无沉尊醁,薄慰行路劳。采菊芳洲上,独酌当金焦。
酣来登远游,怅望柴桑陶。达人爱重九,从古非一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俯愧
宋书武帝纪上惭俯愧无以厝颜 ——《韵府拾遗 寘韵》
鱼龙(魚龍)yú lóng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漢語大詞典》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漢語大詞典》
蛰 ( 蟄 ) zhé
蛰 [ zhé ]
- ◎ 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入~。惊~。~伏。~虫。~居(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藏(cáng )。
仰 yǎng/áng《國語辭典》
仰 [ yǎng ]
动- 抬头。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朝上、向上。《淮南子·天文》:「冬日至则阳乘阴,是以万物仰而生。」
- 敬慕。如:「敬仰」、「景仰」。《儒林外史·第九回》:「如今若救出杨先生来,这一镇的人,谁不感仰。」
-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置于恳、祈、请之前,表示尊敬,如:「仰恳鉴察」;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如:「令仰遵照」。《通俗编·政治》引孔平仲《谈苑》:「今公家文移,以上临下,皆用仰字。」
- 依赖。如:「仰仗」、「仰赖」。《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
- 姓。如宋代有仰忻。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鸿雁(鴻鴈)hóng yàn
亦作“ 鸿雁 ”。
(1).俗称大雁。一种候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主食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可供食用,并可驯养。《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顾鸿鴈麋鹿。”《淮南子·泰族训》:“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 唐 韩愈 《送湖南李正字归》诗:“人随鸿鴈少,江共蒹葭远。” 徐迟 《火中的凤凰》八:“十年来被迫离开 北京 的朋辈友好,差不多全回来了,他们有如天边鸿雁,联群而至。”
(2).《诗·小雅·鸿雁序》:“《鸿鴈》,美 宣王 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后即用以比喻灾乱流离之民。 清 蒲松龄 《拟上以山左饥荒截漕赈济全蠲四十三四两年钱粮仍亲巡地方省民疾苦群臣谢表》:“抱子离乡,劳哉鸿雁。” 清 杨伦 《流丐行》:“流亡尽復业,鸿雁期安栖。”
(3).《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后因以指书信。 清 孙枝蔚 《得方尔止越中消息》诗:“游 吴 曾有约,不谓滞 钱塘 。屡月无鸿鴈,沿途半虎狼。”参见“ 雁足书 ”。
(4).比喻兄弟。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一:“鸿雁影来连峡内,鶺鴒飞急到沙头。” 仇兆鳌 注:“《礼记》‘雁行’比先后有序,《毛诗》‘鶺鴒’比急难相须,故以二鸟喻兄弟。”参见“ 鸿雁行 ”。 ——《漢語大詞典》
(1).俗称大雁。一种候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主食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可供食用,并可驯养。《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顾鸿鴈麋鹿。”《淮南子·泰族训》:“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 唐 韩愈 《送湖南李正字归》诗:“人随鸿鴈少,江共蒹葭远。” 徐迟 《火中的凤凰》八:“十年来被迫离开 北京 的朋辈友好,差不多全回来了,他们有如天边鸿雁,联群而至。”
(2).《诗·小雅·鸿雁序》:“《鸿鴈》,美 宣王 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后即用以比喻灾乱流离之民。 清 蒲松龄 《拟上以山左饥荒截漕赈济全蠲四十三四两年钱粮仍亲巡地方省民疾苦群臣谢表》:“抱子离乡,劳哉鸿雁。” 清 杨伦 《流丐行》:“流亡尽復业,鸿雁期安栖。”
(3).《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后因以指书信。 清 孙枝蔚 《得方尔止越中消息》诗:“游 吴 曾有约,不谓滞 钱塘 。屡月无鸿鴈,沿途半虎狼。”参见“ 雁足书 ”。
(4).比喻兄弟。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一:“鸿雁影来连峡内,鶺鴒飞急到沙头。” 仇兆鳌 注:“《礼记》‘雁行’比先后有序,《毛诗》‘鶺鴒’比急难相须,故以二鸟喻兄弟。”参见“ 鸿雁行 ”。 ——《漢語大詞典》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