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

于濆唐代〕《戍卒伤春

连年戍边塞,过却芳菲节。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萧条柳一株,南枝叶微发。
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
晚风吹碛沙,夜泪啼乡月。
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故乡依依攀折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带 ( 帶 ) dài
带 [ dài ]
  1.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
  2.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
  3. 车轮胎:车~。外~。
  4. 区域:地~。温~。
  5. 佩戴,披挂:~孝。~剑。
  6.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
  7.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
  8. 含有,呈现:~电。~伤。
  9.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
  10.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
故乡(故鄉)gù xiāng
家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荀子·礼论》:“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史记·高祖本纪》:“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唐 李白 《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冰心 《晚晴集·我的故乡》:“我生于一九○○年十月五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七个月后,我就离开了故乡-- 福建 福州 。”  ——《漢語大詞典》
情 qíng《國語辭典》

情 [ qíng ]

  1. 心理上发于自然的意念,或因外界事物刺激所引发的心理状态。如:「感情」、「温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唐·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 两性间的爱。如:「爱情」、「痴情」、「谈情说爱」。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 友谊、情分。如:「交情」、「人情世故」。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面子。如:「情面」、「求情」、「说情」。
  5. 实际的状况、内容。如:「实情」、「病情」、「行情」。
  1. 有关男女恋情的。如:「情夫」、「情妇」、「情痴」。
  1. 分明、明明。《红楼梦·第四回》:「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
依依 yī yī
(1).轻柔披拂貌。《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唐 李商隐 《离亭赋得折杨柳》诗:“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暉。”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密语每愁风嫋嫋,纤腰故学柳依依。” 冯至 《北游》诗:“水边再也没有依依的垂柳,四野里望不见蔚绿的苍松。”
(2).依恋不舍的样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诗:“泪痕满面对残阳,终日依依向南北。” 清 姚鼐 《张冠琼遗文序》:“﹝ 张 ﹞亦寡闻其言,独每见依依向余不忍离,可念也。” 郭沫若 《〈屈原〉附录》:“我看你对于我也分外表示着依依的情绪。”
(3).形容思慕怀念的心情。《后汉书·章帝纪》:“岂亡克慎肃雍之臣,辟公之相,皆助朕之依依。” 李贤 注:“依依,思慕之意。” 宋 倪涛 《次韵毛达可给事秋怀念归》:“微官卧 江 汉 ,素心久依依。” 明 张煌言 《与张承恩书》:“窃慕英名久矣,南北相隔,未遑识荆,使人夙夜依依。”
(4).依稀貌;隐约貌。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曖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宋 张先 《菩萨蛮·七夕》词:“斜汉晓依依,暗蛩还促机。” 清 龚自珍 《丙戌秋日一惘然赋》:“依依灯火光,去去门巷曲。”
(5).象声词。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 郭沫若 《下龙湾》诗之二:“水上画屏帆点点,林中乐队鸟依依。”  ——《漢語大詞典》
藉 jiè/jí《國語辭典》

藉 [ jiè ]

  1. 鋪墊物。《說文解字·艸部》:「藉,祭藉也。」《易經·大過卦·初六》:「藉用白茅。」《禮記·曲禮下》:「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
  1. 鋪墊。宋·蘇軾〈卜算子·蜀客到江南〉詞:「還與去年人,共籍西湖草。」清·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攜中及妹,儽然丐於親故,率日不得一食,歸則藉稿於地。」
  2. 依賴。如:「憑藉」、「依藉」、「慰藉」。《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3. 假借。如:「藉口」、「藉故」。《商君書·開塞》:「藉刑以除刑。」

藉 [ jí ]

  1. 參見「藉藉」、「狼藉」等條。
攀折 pān zhé
拉折;折取。 南朝 梁简文帝 《折杨柳》诗:“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曲中无别意,并为久相思。” 唐 孟浩然 《早梅》诗:“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臺。” 明 吴承恩 《贺阎双溪令嗣登科障词》:“寳树摩云,珠袍挹露,早向九霄攀折。”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玩赏、攀折这花,摘食这果实。”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