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向:微雨听湿巾,迸流从点席。
皎然〔唐代〕《与崔子向泛舟自招橘经箬里宿天居寺…联一十六韵以寄之》
晴日春态深,寄游恣所适。 ——皎然
宁妨花木乱,转学心耳寂。 ——崔子向
取性怜鹤高,谋闲任山僻。 ——皎然
倚舷息空曲,舍履行浅碛。 ——崔子向
渚箬入里逢,野梅到村摘。 ——皎然
碑残飞雉岭,井翳潜龙宅。 ——崔子向
坏寺邻寿陵,古坛留劫石。 ——皎然
穿阶笋节露,拂瓦松梢碧。 ——崔子向
天界细云还,墙阴杂英积。 ——皎然
悬灯寄前焰,遥月升圆魄。 ——崔子向
何意清夜期,坐为高峰隔。 ——皎然
茗园可交袂,藤涧好停锡。 ——崔子向
微雨听湿巾,迸流从点席。 ——皎然
戏猿隔枝透,惊鹿逢人踯。 ——崔子向
睹物赏已奇,感时思弥极。 ——皎然
芳菲如驰箭,望望共君惜。 ——崔子向
宁妨花木乱,转学心耳寂。 ——崔子向
取性怜鹤高,谋闲任山僻。 ——皎然
倚舷息空曲,舍履行浅碛。 ——崔子向
渚箬入里逢,野梅到村摘。 ——皎然
碑残飞雉岭,井翳潜龙宅。 ——崔子向
坏寺邻寿陵,古坛留劫石。 ——皎然
穿阶笋节露,拂瓦松梢碧。 ——崔子向
天界细云还,墙阴杂英积。 ——皎然
悬灯寄前焰,遥月升圆魄。 ——崔子向
何意清夜期,坐为高峰隔。 ——皎然
茗园可交袂,藤涧好停锡。 ——崔子向
微雨听湿巾,迸流从点席。 ——皎然
戏猿隔枝透,惊鹿逢人踯。 ——崔子向
睹物赏已奇,感时思弥极。 ——皎然
芳菲如驰箭,望望共君惜。 ——崔子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崔 cuī《國語辭典》
崔 [ cuī ]
形- 高大险峻。《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文选·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隐辚郁律。」
- 姓。如唐代有崔颢。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微雨
细雨 ——《整理自网络》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副-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湿 ( 濕 ) shī
湿 [ shī ]
- 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干”相对:~度。潮~。~润。~热。~漉漉。
- 中医学名词:~气。~邪。~泻。
巾 jīn《國語辭典》
巾 [ jīn ]
名- 擦洗用的布。如:「毛巾」、「手巾」、「浴巾」。唐·杜甫〈忆昔行〉:「巾拂香余捣药尘,阶除灰死烧丹火。」
- 覆盖或缠绕用的布。如:「头巾」、「领巾」、「围巾」。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迸流 bèng liú
(1).急速发射。《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连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惧于飞矢迸流,狂刃横集。”
(2).逃窜流亡。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 淮 人大惊,復迸流 江 南,在 建康 者数十万。”
(3).涌流。《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每人一夹二十大棍,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绿野仙踪》第五六回:“一对小金莲直登了几下,鼻子口内鲜血迸流,就呜呼哀哉了。”《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大股热泪从她干涸的眼眶里无声地迸流出来。” ——《漢語大詞典》
(2).逃窜流亡。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 淮 人大惊,復迸流 江 南,在 建康 者数十万。”
(3).涌流。《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每人一夹二十大棍,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绿野仙踪》第五六回:“一对小金莲直登了几下,鼻子口内鲜血迸流,就呜呼哀哉了。”《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大股热泪从她干涸的眼眶里无声地迸流出来。” ——《漢語大詞典》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 「從 」的異體字。
点 ( 點 ) diǎn
点 [ diǎn ]
-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滴。斑~。~子(➊液体的小滴,如“水~~”;➋小的痕迹,如“油~~”;➌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➍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➎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如“话没有说到~~上”)。
- 几何学上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
- 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称“小数点”,如“231.4”。
- 量词,用于小的或少的:两三~雨。几~泪水。
- 一定的位置或限度:地~。起~。极~。居民~。
- 项,部分,方面:优~。要~。特~。
- 汉字笔形之一(丶):~画。三~水。
- 加上点子,引申为修饰:标~。评~。~缀。画龙~睛。
- 使一点一滴地落下或发出:~种。~射(自动武器有间歇的射击)。~眼药。
- 一落一起或一触即离的动作:~头。~穴。
- 引火:~火(亦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
- 查对:~数。~名。~卯(旧时称官衙、军伍卯时开始办公、操练,官员查点人数)。
- 指定,选派:~菜。~将(jiàng )。听众~播。
- 指示,启发:指~。~拨。
- 计时的单位:更~(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三更三~。钟~。
- 污:~污。~辱(使受污辱)。
- 指正餐以外的暂时充饥,亦指糕饼一类的食物:~心(“心”读轻声)。~补(吃少量的食品解饿。“补”读轻声)。
- 同“踮”。
席 xí《國語辭典》
席 [ xí ]
名- 用草茎、竹篾等编成的垫子,可坐卧。如:「草席」、「竹席」、「凉席」。《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
- 座位。如:「就席」、「入席」。《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田延年前,离席按剑。」
- 职位。如:「法席」、「教席」、「首席」。《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每一个人替他们安置一席,倒也不难。」
- 成桌的酒和饭菜。如:「酒席」、「筵席」。《红楼梦·第五四回》:「众媳妇们忙撤去残席,……另外又添换了果馔摆好。」
- 船帆。《文选·木华·海赋》:「维长绡,挂帆席。」唐·李善·注:「《释名》曰:『随风张幔曰帆。』或以席为之,故曰帆席也。」《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 量词:➊ 计算谈话次数的单位。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➋ 计算议会席次或名额的单位。如:「这次立委选举在野党共取得三席。」
- 姓。如晋代有席坦。
- 凭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
- 全面。《史记·卷九○·魏豹彭越传·太史公曰》:「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