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皎然 jiǎo rán
(1).明亮洁白貌。《汉书·天文志》:“ 元延 元年四月丁酉日餔时,天暒晏,殷殷如雷声,有流星头大如缶,长十餘丈,皎然赤白色,从日下东南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 左思 《招隐》诗。”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寒夜联句》:“况闻风篁上,摆落残冻雪。寂尔万籟清,皎然诸靄灭。” 明 谢谠 《四喜记·佳期重会》:“冰轮乍皎然,正中天,懽娱不觉宵光半。”
(2).高洁貌。《后汉书·王畅传》:“ 蘧伯玉 耻独为君子,府君不希 孔圣 之明训,而慕 夷 齐 之末操,无乃皎然自贵於世乎?” 明 方孝孺 《袁安卧雪图赞》:“烈烈司徒,处困不折。志行皎然,与雪俱洁。”
(3).清晰貌;分明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抗喉矫舌之差,攒脣激齿之异,廉肉相準,皎然可分。” 唐 孟郊 《送孟寂赴举》诗:“浊水无白日,清流鉴苍旻。贤愚皎然别,结交当有因。” 清 龚自珍 《与江居士笺》:“所可喜者,中夜皎然,於本来此心,知无损已尔。” 李新 《〈红楼梦〉新评》:“殊不知视妇女如珍宝之心,皎然如见,此不可为讳者也。” ——《漢語大詞典》
(2).高洁貌。《后汉书·王畅传》:“ 蘧伯玉 耻独为君子,府君不希 孔圣 之明训,而慕 夷 齐 之末操,无乃皎然自贵於世乎?” 明 方孝孺 《袁安卧雪图赞》:“烈烈司徒,处困不折。志行皎然,与雪俱洁。”
(3).清晰貌;分明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抗喉矫舌之差,攒脣激齿之异,廉肉相準,皎然可分。” 唐 孟郊 《送孟寂赴举》诗:“浊水无白日,清流鉴苍旻。贤愚皎然别,结交当有因。” 清 龚自珍 《与江居士笺》:“所可喜者,中夜皎然,於本来此心,知无损已尔。” 李新 《〈红楼梦〉新评》:“殊不知视妇女如珍宝之心,皎然如见,此不可为讳者也。” ——《漢語大詞典》
草堂 cǎo táng
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 钟山 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驛路,勒移山庭。” 唐 杜甫 《狂夫》诗:“ 万里桥 西一草堂, 百花潭 水即沧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杜少陵 在 成都 有两草堂,一在 万里桥 之西,一在 浣花 ,皆见於诗中。” 清 纳兰性德 《寄梁汾并葺茅屋以招之》诗:“聚首羡麋鹿,为君搆草堂。”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动-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形-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名- 之读音。
偃蹇 yǎn jiǎn
(1).高耸貌。《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王逸 注:“偃蹇,高貌。” 唐 杨炯 《青苔赋》:“借如灵山偃蹇,巨壁崔巍,画千峰而锦照,图万壑而霞开。” 清 戴名世 《游天台山记》:“大石偃蹇负土出,长广数十丈。”
(2).高举貌。《文选·枚乘〈七发〉》:“旌旗偃蹇,羽旄肃纷。” 吕向 注:“偃蹇,高貌。”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旌斾卷以舒。”
(3).骄傲,傲慢。《左传·哀公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 杜预 注:“偃蹇,骄敖。”《后汉书·文苑传·赵壹》:“偃蹇反俗,立致咎殃。” 李贤 注:“偃蹇,骄慠也。”《新唐书·苏良嗣传》:“遇 薛怀义 于朝, 怀义 偃蹇, 良嗣 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 宋 司马光 《送同年郎兄景微归会稽荣觐序》:“由七品官举进士,一上中选,可谓美矣;然未尝有偃蹇之容,自满之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舍中一老僧,深目高鼻,坐蒲团上,偃蹇不为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有甚么趣味呢,不过故作偃蹇,闹他那狂士派头罢了。”
(4).犹安卧。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六状》:“岂偃蹇山林,不求闻达之人邪!” 元 萨都剌 《山中怀友》诗之三:“高林容偃蹇,众翼避扶摶。”
(5).众盛貌。《楚辞·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王逸 注:“偃蹇,众盛貌。”
(6).亦作“ 偃寋 ”。宛转委曲;屈曲。《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汉书·司马相如传》:“掉指桥以偃寋兮,又猗抳以招摇。”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偃寋,委曲貌。”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繚。”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窈窕暂见,偃蹇还没。” 唐 卢照邻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诗:“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石傍植两檜,一夭矫者,名朝日升龙之檜;一偃蹇者,名卧云伏龙之檜。” 元 范子安 《竹叶舟》第四折:“俺那里有苍松偃蹇蛟龙卧,有青山高耸烟嵐泼。”
(7).犹困顿。《新唐书·段文昌传》:“ 宪宗 数欲亲用,颇为 韦贯之 奇詆,偃蹇不得进。” 明 单本 《蕉帕记·行赂》:“他遭逢偃蹇,教人怎不行方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 乔生 , 晋寧 人,少负才名。年二十餘,犹偃蹇。”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运底偃蹇和亨通,于我们底生活没有多大关系。”
(8).艰涩;艰难。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 老杜 变化开闔,出奇无穷……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放用之,偃蹇狭陋,尽成死法。” 明 陆采 《怀香记·醉误佳期》:“步窄弓鞋偃蹇,相逢欲进难前。” ——《漢語大詞典》
(2).高举貌。《文选·枚乘〈七发〉》:“旌旗偃蹇,羽旄肃纷。” 吕向 注:“偃蹇,高貌。”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旌斾卷以舒。”
(3).骄傲,傲慢。《左传·哀公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 杜预 注:“偃蹇,骄敖。”《后汉书·文苑传·赵壹》:“偃蹇反俗,立致咎殃。” 李贤 注:“偃蹇,骄慠也。”《新唐书·苏良嗣传》:“遇 薛怀义 于朝, 怀义 偃蹇, 良嗣 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 宋 司马光 《送同年郎兄景微归会稽荣觐序》:“由七品官举进士,一上中选,可谓美矣;然未尝有偃蹇之容,自满之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舍中一老僧,深目高鼻,坐蒲团上,偃蹇不为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有甚么趣味呢,不过故作偃蹇,闹他那狂士派头罢了。”
(4).犹安卧。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六状》:“岂偃蹇山林,不求闻达之人邪!” 元 萨都剌 《山中怀友》诗之三:“高林容偃蹇,众翼避扶摶。”
(5).众盛貌。《楚辞·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王逸 注:“偃蹇,众盛貌。”
(6).亦作“ 偃寋 ”。宛转委曲;屈曲。《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汉书·司马相如传》:“掉指桥以偃寋兮,又猗抳以招摇。”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偃寋,委曲貌。”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繚。”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窈窕暂见,偃蹇还没。” 唐 卢照邻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诗:“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石傍植两檜,一夭矫者,名朝日升龙之檜;一偃蹇者,名卧云伏龙之檜。” 元 范子安 《竹叶舟》第四折:“俺那里有苍松偃蹇蛟龙卧,有青山高耸烟嵐泼。”
(7).犹困顿。《新唐书·段文昌传》:“ 宪宗 数欲亲用,颇为 韦贯之 奇詆,偃蹇不得进。” 明 单本 《蕉帕记·行赂》:“他遭逢偃蹇,教人怎不行方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 乔生 , 晋寧 人,少负才名。年二十餘,犹偃蹇。”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运底偃蹇和亨通,于我们底生活没有多大关系。”
(8).艰涩;艰难。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 老杜 变化开闔,出奇无穷……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放用之,偃蹇狭陋,尽成死法。” 明 陆采 《怀香记·醉误佳期》:“步窄弓鞋偃蹇,相逢欲进难前。” ——《漢語大詞典》
麈尾 zhǔ wěi
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亮 以麈尾掩口而笑。” 唐 白居易 《斋居偶作》诗:“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牀。”《红楼梦》第一○九回:“只见 妙玉 头带妙常冠……腰下繫一条淡墨画的白綾裙,手执麈尾念珠。”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相随(相隨)xiāng suí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漢語大詞典》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