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鹫峰曾见,金粟如来,犹有英烈。
自鹫峰曾见,金粟如来,犹有英烈。碧玉琅玕,点缀碎琼屑。不御纷华,独餐沆瀣,比众芳殊别。好向凉宵,无风无雨,宜露宜月。
身在山中,名香天下,全似幽人,一种修洁。解使多愁,对此亦纾悦。绿绮窗前,乌云鬓侧,休为玉人折。剩赋新词,满倾佳醑,为成三绝。
身在山中,名香天下,全似幽人,一种修洁。解使多愁,对此亦纾悦。绿绮窗前,乌云鬓侧,休为玉人折。剩赋新词,满倾佳醑,为成三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鹫峰(鷲峯)jiù fēng
(1). 鹫山 。《大唐三藏圣教序》:“双林八水,味道餐风; 鹿苑 鷲峯 ,瞻奇仰异。”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一:“ 鷲峯 ,梵言 姞栗陀罗矩吒山 ,此云 鷲峯 或言 鷲臺 ,言此山既栖鷲鸟,又类高臺也。”
(2).代称佛寺。 清 杜岕 《再集朱林修宅》诗:“酒喝诗人爱雨天,迴光塔火鷲峯烟。” ——《漢語大詞典》
(2).代称佛寺。 清 杜岕 《再集朱林修宅》诗:“酒喝诗人爱雨天,迴光塔火鷲峯烟。” ——《漢語大詞典》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副-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金粟如来(金粟如來)jīn sù rú lái
佛名。即 维摩诘 大士。维摩,意为净名。《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金粟 来仪” 李善 注引《发迹经》:“ 浄名大士 是往古 金粟如来 。” 唐 白居易 《内道场永讙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诗因以此赠》:“正传 金粟如来 偈,何用 钱塘 太守诗?” 清 龚自珍 《露华》词:“是 金粟如来 ,好相曾现。”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英烈 yīng liè
(1).丰伟的功业。 唐 张说 《姚文贞神道碑》:“有詔掌文之官,记事盛德之老,铭功将以宠,宗臣扬英烈。” 唐 李白 《赠张相镐》诗之二:“英烈貽厥孙,百代神犹王。” 清 赵翼 《古诗》之十三:“惟有古贤杰,身去留其神,或文采映发,或英烈炳麟。”
(2).刚烈;勇猛。 宋 苏轼 《次韵章传道喜雨》:“ 常山 山神信英烈,撝驾雷公訶雷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 太宗 有骏马曰‘师子驄’,极猛悍, 太宗 亲控驭之,不能驯。 则天 时侍侧,曰:‘惟妾能制之。’……由此观之,其英烈猛厉之气,亦自发露,特 太宗 不之觉耳。” 清 赵翼 《古诗》之四:“五行性各殊,惟火最英烈。”
(3).犹壮烈。勇敢而有气节。 清 刘大櫆 《乡饮宾金君传》:“ 长洪 字 师林 ,少从塾师读书,闻先生述古孝义长者英烈之事,窃听常罔倦。” 董必武 《武昌东湖九女墩》诗:“羣众最怜英烈女,口碑传出足千秋。” 欧阳山 《三家巷》三十:“ 仁哥 死得英烈,你们就是大家的亲娘,亲嫂子,生活不用担忧!”
(4).指为正义事业或民族、国家利益而献身的烈士。《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两周年对时局宣言》:“中共中央谨向我民族英烈致沉痛的哀悼!” 刘白羽 《歌唱李仁杰》诗:“革命英烈 李仁杰 ,虽死如生笑盈盈。” ——《漢語大詞典》
(2).刚烈;勇猛。 宋 苏轼 《次韵章传道喜雨》:“ 常山 山神信英烈,撝驾雷公訶雷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 太宗 有骏马曰‘师子驄’,极猛悍, 太宗 亲控驭之,不能驯。 则天 时侍侧,曰:‘惟妾能制之。’……由此观之,其英烈猛厉之气,亦自发露,特 太宗 不之觉耳。” 清 赵翼 《古诗》之四:“五行性各殊,惟火最英烈。”
(3).犹壮烈。勇敢而有气节。 清 刘大櫆 《乡饮宾金君传》:“ 长洪 字 师林 ,少从塾师读书,闻先生述古孝义长者英烈之事,窃听常罔倦。” 董必武 《武昌东湖九女墩》诗:“羣众最怜英烈女,口碑传出足千秋。” 欧阳山 《三家巷》三十:“ 仁哥 死得英烈,你们就是大家的亲娘,亲嫂子,生活不用担忧!”
(4).指为正义事业或民族、国家利益而献身的烈士。《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两周年对时局宣言》:“中共中央谨向我民族英烈致沉痛的哀悼!” 刘白羽 《歌唱李仁杰》诗:“革命英烈 李仁杰 ,虽死如生笑盈盈。”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