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家眠玉界,莫羡宴瑶池。

李曾伯宋代〕《临江仙(甲寅中秋和刘舍人赏月)

同此三秋端正月,地高先得光辉。分明身世玉琉璃。不妨人未老,长与月相期。
我有芳尊供玩事,从渠魏鹊无枝。直须饮到五更时。大家眠玉界,莫羡宴瑶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大家玉界瑶池

大家 dà jiā
(1).犹巨室,古指卿大夫之家。《书·梓材》:“王曰:‘ 封 ,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 孔 传:“言当用其众人之贤者与其小臣之良者,以通达卿大夫及都家之政於国。” 蔡沉 集传:“大家,巨室。”《左传·昭公五年》:“ 箕襄 、 邢带 、 叔禽 、 叔椒 、 子羽 ,皆大家也。”《国语·晋语一》:“大家邻国,将师保之。” 韦昭 注:“大家,上卿也。”后即以称豪门贵族。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 唐 韩愈 《杜君墓志铭》:“ 杜氏 大家,世有显人。承继绵绵,以及公身。” 明 黄信 《明道篇》卷四:“今之论治者,见民日就贫,海内虚耗,不思其本,皆为巨室大家吞併所致。”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譬如衰败人家的子弟,看见别家兴旺,多说大话,摆出大家架子。”
(2).奴仆对主人的称呼。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 彦思 奴婢有窃駡大家者。”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六:“ 河内 司马惟 之奴 天雄 死后还,其妇 来喜 闻体有鞭痕而脚著锁,问云:‘有何过至如此?’曰:‘曾醉,窃駡大家,今受此罪。’”《百喻经·奴守门喻》:“大家行还。问其奴言:‘财寳所在?’奴便答言:‘大家先付门、驴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
(3).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称呼。 汉 蔡邕 《独断》:“天子自谓曰行在所……亲近侍从官称曰‘大家’。”《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大家但在营莫动,以兵马付臣,臣能破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初令宫人宣勅示 王后 ,后曰:‘愿大家万岁。昭仪长承恩泽,死是吾分也。’”《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大家计必杀儿,愿容儿衣冠就死。”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鹿苑陛辞南归恭纪》诗之一:“云影觚稜曙色开,鸡鸣问寝大家来。”
(4).犹言大作家;大专家。 宋 叶适 《答刘子至书》:“盖自风雅骚人之后,占得大家数者不过六七。”《明史·唐顺之传》:“为古文,洸洋紆折有大家风。”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董思翁画册题记》:“此可见公少即能画,涉歷至老,既成大家,犹不自满。”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自来所谓大家的文章,除掉卫道的门面话,抄袭摹拟而来的虚浮话,还剩些什么东西?”
(5).众人;大伙儿。 唐 杜荀鹤 《重阳日有作》诗:“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西沉且莫迴。”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四折:“你我大家,都要秉公守法哩!”《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你看他大家在那里捉迷藏捉得好不热闹。” 老舍 《骆驼祥子》十:“他没法,也不会,把自己的话有头有尾的说给大家听。”  ——《漢語大詞典》
眠 mián《國語辭典》

眠 [ mián ]

  1. 睡。如:「安眠」。唐·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 昆虫因蜕皮或入冬后藏伏不动不食。如:「蚕眠」、「冬眠」。
  3. 装死。《山海经·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
  1. 偃伏的。如:「眠柳」。
  2. 横摆的、平放的。如:「眠琴」。
玉界 yù jiè
(1).天空。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开元寺楼看雨联句》:“写作玉界破,吹为羽林旋。” 宋 张孝祥 《浪淘沙》词:“楼外卷重阴。玉界沉沉,何人低唱醉泥金?”
(2).指碧绿澄清的水域。 宋 文天祥 《乱礁津》诗:“万家画图里,千崖玉界中。”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同妓游湖》:“琼田玉界,隐约碧澄千顷。”
(3).指仙境。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魂游》:“俺老道姑看守 杜小姐 坟菴,三年之上,择取吉日,替他开设道场,超生玉界。”  ——《漢語大詞典》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羡 xiàn
羡 [ xiàn ]
  1. 因喜爱而希望得到:贪~。~慕。~妒。艳~。临渊~鱼。
  2. 有余,余剩:余~。“以~补不足”。
  3. 姓。
宴 yàn《國語辭典》

宴 [ yàn ]

  1. 安逸、安闲。《说文解字·宀部》:「宴,安也。」《左传·闵公元年》:「宴安酖毒,不可怀也。」唐·孔颖达·正义:「宴安,自逸,若酖毒之药。」
  2. 快乐。《诗经·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左传·成公二年》:「衡父不忍数年之不宴,以弃鲁国。」晋·杜预·注:「宴,乐也。」
  1. 酒席、筵席。如:「赴宴」、「设宴款待」、「鸿门宴」。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1. 以酒食款待宾客。如:「宴客」。宋·陆游〈长歌行〉:「何当凯还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2. 安居、休息。《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唐·颜师古·注:「宴谓安居。」
  1. 安闲。如:「宴居」。宋·苏轼〈应梦观音赞〉:「稽首观音,宴坐宝石。」
瑶池 yáo chí
(1).古代传说中 昆仑山 上的池名, 西王母 所居。《史记·大宛列传论》:“ 崑崙 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 醴泉 、 瑶池 。”《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觴 西王母 於 瑶池 之上。” 唐太宗 《帝京篇》诗序:“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 丰 镐 可游,何必 瑶池 之上乎?”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四折:“ 瑶池 謫降玉天仙,今夜高门招状元。” 郭小川 《昆仑行》诗:“据说, 西王母 兴建 瑶池 ,一古脑--用尽山中的流泉。”
(2).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唐 陆扆 《禁林闻晓莺》诗:“绣户惊残梦,瑶池囀好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