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锁吴山,重阳近、满城风雨。
云锁吴山,重阳近、满城风雨。层楼外、摩挲病眼,尚堪延伫。采菊有谁忘世虑,催租底事妨诗句。纵鸟巾、潦倒不禁秋,犹能赋。村隐隐,牛羊路。烟冉冉,蒹葭渡。是几番兴废,几番今古。世乱可堪逢节序,身闲犹有余风度。且凭高、呼酒发狂歌,愁何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云锁(云锁)
唐 殷尧藩 赠惟俨师 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唐 吴融 玉堂种竹六韵 地疑云锁易,日近雪封难。
宋 范成大 次韵朋元游王氏园 捲地雨添千涧急,拥门云锁两山盘。
宋 陆游 山居 一脉泉通浇药圃,万重云锁钓鱼庵。 ——《骈字类编》
唐 吴融 玉堂种竹六韵 地疑云锁易,日近雪封难。
宋 范成大 次韵朋元游王氏园 捲地雨添千涧急,拥门云锁两山盘。
宋 陆游 山居 一脉泉通浇药圃,万重云锁钓鱼庵。 ——《骈字类编》
吴山 wú shān
(1).山名。在今 陕西 陇县 西南。参见“ 吴岳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称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东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颜亮 )閲 柳 ( 柳永 )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吴山 立马之思。”
(3). 吴 地的山。 三国 吴 故地的山。《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鹊起登 吴 山,凤翔陵 楚 甸。” 李善 注:“ 孙 氏初基 武昌 ,后都 建鄴 。” 清 陈维嵩 《卜算子·阻闸瓜步》词:“风急 楚 天秋,日落 吴 山暮。”
(4). 吴 地的山。 春秋 吴 故地的山。 唐 贾岛 《送朱可久归越中》诗:“ 吴 山侵 越 众,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观观潮》诗:“ 吴 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5). 吴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 吴 山 楚 泽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见“ 吴坂 ”。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称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东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颜亮 )閲 柳 ( 柳永 )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吴山 立马之思。”
(3). 吴 地的山。 三国 吴 故地的山。《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鹊起登 吴 山,凤翔陵 楚 甸。” 李善 注:“ 孙 氏初基 武昌 ,后都 建鄴 。” 清 陈维嵩 《卜算子·阻闸瓜步》词:“风急 楚 天秋,日落 吴 山暮。”
(4). 吴 地的山。 春秋 吴 故地的山。 唐 贾岛 《送朱可久归越中》诗:“ 吴 山侵 越 众,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观观潮》诗:“ 吴 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5). 吴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 吴 山 楚 泽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见“ 吴坂 ”。 ——《漢語大詞典》
重阳(重陽)chóng yáng
(1).指天。《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洪兴祖 补注:“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汉 张衡 《西京赋》:“消雰埃於中宸,集重阳之清瀓。”《后汉书·马融传》:“超荒忽,出重阳。” 李贤 注:“重阳,天也。”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 晋 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 清 陈维嵩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杨朔 《铁骑兵》:“一过 雁门关 ,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参见“ 重九 ”。 ——《漢語大詞典》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 晋 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 清 陈维嵩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杨朔 《铁骑兵》:“一过 雁门关 ,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参见“ 重九 ”。 ——《漢語大詞典》
近 jìn《國語辭典》
近 [ jìn ]
形- 时间、地点、血统、关系等方面距离不远的。如:「近日」、「近郊」、「近亲」。《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 浅显明白、容易了解。如:「浅近」。《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也,善言也。」
- 相似、几乎一样。如:「近似」。《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 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亲密。如:「亲近」。《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合乎。如:「不近情理」。宋·苏洵〈辨奸论〉:「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满城风雨(滿城風雨)mǎn chéng fēng yǔ
原指秋天的景象。后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众口喧腾,到处哄动。语出 宋 潘大临 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见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四。 老舍 《且说屋里》:“理想的家庭,没闹过一桩满城风雨的笑话,好容易!”《收穫》1981年第4期:“前不久城里的两间男女高小教会学校,不是也因为男生暗中写信给女生要求做朋友,被学校发现,结果两个人都被开除了学籍,引起罢课风潮,闹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么?”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