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泰山 tài shān
(1).山名。在 山东省 中部。古称东岳,为五岳之一。也称 岱宗 、 岱山 、 岱岳 、 泰岱 。主峰 玉皇顶 在 泰安市 北。古代帝王常在 泰山 举行封禅大典。《诗·鲁颂·閟宫》:“ 泰山 巖巖, 鲁 邦所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泰山 为东岳,在 泰山 博县 西北。 岱宗 也,王者封禪于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检之事焉。”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晓登 泰山 道,行行入烟霏。” 刘白羽 《日出》:“登 泰山 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2).山名。即 沂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 巨洋水 出 朱虚县 泰山 …… 泰山 即 东小泰山 也。”
(3).比喻重大的或有价值的事物。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 泰山 ,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汉 扬雄 《解嘲》:“夫 萧 规 曹 随, 留侯 画策, 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响若坻隤。”《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情似 泰山 ,恩同 东海 ,誓同生死。”如:有眼不识 泰山 。
(4).比喻值得敬仰的人。 清 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之在世,人岂惊奇,及其既没,泣涕追思, 泰山 乔岳,忽然崩摧。”参见“ 泰山北斗 ”、“ 泰山其頽 ”。
(5).比喻安定稳固。 汉 枚乘 《七发》:“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 泰山 。” 宋 苏洵 《远虑》:“盖天下虽有 泰山 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
(6).靠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与你失了这泰山的靠傍,今生再无好日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滑县之捷》:“时又有 曹福昌 、 刘得财 党羽内应之举,诸贼恃为泰山。” 杨朔 《雪浪花》:“日久天长,老人家就变成大伙依靠的泰山了。”
(7).岳父的别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明皇 封禪 泰山 , 张説 为封禪使。 説 女婿 郑鎰 ,本九品官,旧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 郑鎰 因 説 骤迁五品,兼赐緋服。因大脯次, 玄宗 见 鎰 官位腾跃,怪而问之, 鎰 无词以对。 黄幡绰 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明 陈继儒 《群碎录》:“又以 泰山 有 丈人峰 ,故又呼丈人曰岳翁,亦曰泰山。” 杨朔 《雪浪花》:“老人家就有这个脾性,一辈子没养女儿,偏爱拿人当女婿看待。不信你叫他一声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气,反倒摸着胡子乐呢。”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即 沂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 巨洋水 出 朱虚县 泰山 …… 泰山 即 东小泰山 也。”
(3).比喻重大的或有价值的事物。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 泰山 ,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汉 扬雄 《解嘲》:“夫 萧 规 曹 随, 留侯 画策, 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响若坻隤。”《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情似 泰山 ,恩同 东海 ,誓同生死。”如:有眼不识 泰山 。
(4).比喻值得敬仰的人。 清 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之在世,人岂惊奇,及其既没,泣涕追思, 泰山 乔岳,忽然崩摧。”参见“ 泰山北斗 ”、“ 泰山其頽 ”。
(5).比喻安定稳固。 汉 枚乘 《七发》:“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 泰山 。” 宋 苏洵 《远虑》:“盖天下虽有 泰山 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
(6).靠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与你失了这泰山的靠傍,今生再无好日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滑县之捷》:“时又有 曹福昌 、 刘得财 党羽内应之举,诸贼恃为泰山。” 杨朔 《雪浪花》:“日久天长,老人家就变成大伙依靠的泰山了。”
(7).岳父的别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明皇 封禪 泰山 , 张説 为封禪使。 説 女婿 郑鎰 ,本九品官,旧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 郑鎰 因 説 骤迁五品,兼赐緋服。因大脯次, 玄宗 见 鎰 官位腾跃,怪而问之, 鎰 无词以对。 黄幡绰 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明 陈继儒 《群碎录》:“又以 泰山 有 丈人峰 ,故又呼丈人曰岳翁,亦曰泰山。” 杨朔 《雪浪花》:“老人家就有这个脾性,一辈子没养女儿,偏爱拿人当女婿看待。不信你叫他一声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气,反倒摸着胡子乐呢。” ——《漢語大詞典》
不碍(不礙)bù ài
无妨碍;没关系。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贫道铸者泥钱,不曾用铜,似不碍法令。”《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事体却不小,幸喜还不碍。” 老舍 《骆驼祥子》十:“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 ——《漢語大詞典》
目 mù《國語辭典》
目 [ mù ]
名- 眼睛。如:「耳聪目明」、「鱼目混珠」、「赏心悦目」、「眉清目秀」。《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条款、细则。如:「项目」、「条目」、「细目」。《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
- 列在书本前供方便查寻的条文。如:「书目」、「篇目」、「目次」、「四库全书总目」。
- 名称、标题。如:「品目」、「名目」、「题目」。
- 首领。如:「头目」。
- 生物学中分类的阶层名称。如:「界、门、纲、目、科、属、种。」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称呼。《谷梁传·隐公元年》:「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疾雷 jí léi
(1).急遽发出的雷声。《庄子·齐物论》:“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旧唐书·高祖纪论》:“决神机而速若疾雷,驱豪杰而从如偃草。”《红楼梦》第九六回:“ 黛玉 听了这句话,如同一个疾雷,心头乱跳。”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修黎 ﹞偕其友乘舟泛海,而暴风猝起,益以奔电疾雷,少顷波平,孤舟遂杳。”
(2).比喻汹涌的波涛声。《文选·枚乘〈七发〉》:“﹝涛﹞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 李善 注:“言声似疾雷,而闻百里。”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汹涌的波涛声。《文选·枚乘〈七发〉》:“﹝涛﹞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 李善 注:“言声似疾雷,而闻百里。” ——《漢語大詞典》
不经(不經)bù jīng
(1).不合常法。《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寧失不经。” 蔡沉 集传:“圣人之法有尽而心则无穷,故其用刑行赏,或有所疑,则常屈法以申恩。”
(2).谓不见於经典,没有根据。《汉书·司马迁传赞》:“ 唐 、 虞 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 黄帝 、 顓頊 之事未可明也。” 颜师古 注:“非经典所説。”《魏书·礼志四》:“尚书以礼式不经,请访议事,奉敕付臣,令加考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或谓《礼记》皆 汉 儒傅会之説,语多不经,不必深辩。”
(3).谓近乎荒诞,不合常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餘万言,其语閎大不经。”《后汉书·郭太传》:“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词不经,又类卜相之书。”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今祭器中画雷,有作鬼神伐鼓之象,此甚不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女好饮善谈,称神语怪,言多不经。” 孙犁 《秀露集·画的梦》:“我听来,他这些说法,有些不经,也就没有去尝试。”
(4).不禁;禁受不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这人家不经折的。” 谌容 《独自怎生得黑》:“为什么这么早就生暖气?而且把温度搞得这么高?怕我们这些老头子不经冻。” ——《漢語大詞典》
(2).谓不见於经典,没有根据。《汉书·司马迁传赞》:“ 唐 、 虞 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 黄帝 、 顓頊 之事未可明也。” 颜师古 注:“非经典所説。”《魏书·礼志四》:“尚书以礼式不经,请访议事,奉敕付臣,令加考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或谓《礼记》皆 汉 儒傅会之説,语多不经,不必深辩。”
(3).谓近乎荒诞,不合常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餘万言,其语閎大不经。”《后汉书·郭太传》:“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词不经,又类卜相之书。”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今祭器中画雷,有作鬼神伐鼓之象,此甚不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女好饮善谈,称神语怪,言多不经。” 孙犁 《秀露集·画的梦》:“我听来,他这些说法,有些不经,也就没有去尝试。”
(4).不禁;禁受不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这人家不经折的。” 谌容 《独自怎生得黑》:“为什么这么早就生暖气?而且把温度搞得这么高?怕我们这些老头子不经冻。” ——《漢語大詞典》
耳 ěr《國語辭典》
耳 [ ěr ]
名- 人及动物的听觉器官与平衡器官。可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 凡器物两旁附有以便于提携的把手均称为「耳」。《易经·鼎卦·六五》:「鼎,黄耳金铉。」《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惧。」
- 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
- 姓。如明代有耳元明。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闻、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大夫,晋重列也。今无功而受,非晋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景王皇后传》:「又耳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
- 位于句末,表决定的意思。相当于「矣」、「了」。《史记·卷一一○·匈奴传》:「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
- 位于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当于「而已」、「罢了」。《论语·阳货》:「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