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带束江淮翠岫围,掌窥台殿碧鳞差。

范成大宋代〕《次韵曾仲躬侍郎同登伏龟二绝

带束江淮翠岫围,掌窥台殿碧鳞差。
刘郎句里登临眼,压倒三江二水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江淮翠岫台殿碧鳞

带 ( 帶 ) dài
带 [ dài ]
  1.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
  2.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
  3. 车轮胎:车~。外~。
  4. 区域:地~。温~。
  5. 佩戴,披挂:~孝。~剑。
  6.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
  7.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
  8. 含有,呈现:~电。~伤。
  9.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
  10.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
束 shù《國語辭典》

束 [ shù ]

  1. 量词。计算成束物品的单位。如:「一束鲜花」。
  2. 聚集成一束的东西。如:「花束」、「光束」。
  3. 姓。如晋代有束晳。
  1. 捆缚、捆扎。如:「以带束腰」、「束紧」。
  2. 限制、管制。如:「无拘无束」、「管束」、「约束」、「拘束」。
  3. 整理、收拾。如:「束装」。《战国策·燕策二》:「老妇不知长者之计,乃命公子束车制衣为行具。」宋·陆游〈蜀州大阅〉诗:「晓束戎衣一怅然,五年奔走遍穷边。」
江淮 jiāng huái
(1). 长江 和 淮河 。《左传·哀公九年》:“秋, 吴 城 邗 ,沟通 江 淮 。”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 江 淮 之南,其民好残; 漳 汝 之间,其民好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银杏》:“ 江 淮 间一御史疏陈水患。”
(2).泛指 长江 与 淮河 之间的地区。《后汉书·周荣传》:“ 荣 , 江 淮 孤生,蒙先帝大恩,以歷宰二城。” 明 《端午食赐粽有感》诗:“东南米价高如玉, 江 淮 饿莩千家哭。” 清 钮琇 《觚賸·旧雷有声》:“余宦游所至,其风土大略相同,唯 粤 中则不特与朔方絶异,即较之 江 淮 ,亦甚悬殊。”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一:“如今捻军兵分东西,追剿各军愈追愈远愈加劳苦,而出自 江 淮 的饷源却愈益短绌难办。”
(3).特指今 江西省 鄱阳湖 一带。《史记·五帝本纪》:“ 三苗 在 江淮 、 荆州 数为乱。” 张守节 正义:“淮,读曰匯,音胡罪反,今 彭蠡湖 也。”  ——《漢語大詞典》
翠岫
唐无名氏襄华贯洪河赋翠岫屏拥澄澜砥平  ——《韵府拾遗 宥韵》
围 ( 圍 ) wéi
围 [ wéi ]
  1. 环绕,四周拦挡起来:~攻。~城。突~。解~。
  2. 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巾。~墙。~裙。
  3. 四周:外~。周~。
  4. 量词(a.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
掌 zhǎng《國語辭典》

掌 [ zhǎng ]

  1. 手心、足心。如:「鼓掌」、「脚掌」、「易如反掌」。
  2. 动物的脚底。如:「熊掌」、「鸭掌」。
  3. 量词。计算武术招数的单位。如:「一掌毙命」、「降龙十八掌」。
  4. 钉缝在鞋底前、后部分的皮子或橡胶。如:「钉一块掌儿。」
  5. 姓。如晋代有掌同。
  1. 用手掌打。如:「掌嘴」。
  2. 管理、主持。如:「掌舵」、「掌政」、「职掌大权」。
  3. 北方方言。指搁放、加上。如:「记得掌点儿盐到汤里。」
窥 ( 窺 ) kuī
窥 [ kuī ]
  1. 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探。~伺。~测。~视。管~蠡测(喻见识浅陋,看不清高深的道理)。
台殿(台殿)
唐 张祜 题馀杭县龙泉观 四回山一面,台殿已嵯峨。
唐 李正封 夏游招隐寺暴雨晚晴 竹柏风雨过,萧疏台殿凉。
唐 张仲素 杂曲歌辞 其三 宫中乐 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
唐 费冠卿 答萧建 幡花扑净地,台殿印晴空。
唐 李商隐 圣女祠 松篁台殿蕙香帏,龙护瑶窗凤掩扉。
唐 赵嘏 寻僧二首 其一 台殿参差日堕尘,坞西归去一庵云。
唐 章碣 对月 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  ——《骈字类编》
碧鳞(碧鱗)bì lín
(1).绿色的鱼鳞。 南朝 梁 沈约 《需雅》诗之四:“碧鳞朱尾献嘉鲜,红毛緑翼坠轻翾。”
(2).指绿色的波纹。 宋 苏轼 《淮上早发》诗:“澹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  ——《漢語大詞典》
差 chà/chā/chāi/cī《國語辭典》

差 [ chā ]

  1. 缺失、錯誤。如:「誤差」、「出差錯」。
  2. 區別、不同。《荀子·榮辱》:「故先王案為之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貴賤之等,長幼之差,智愚能不能之分。」
  3. 數學上指兩數相減所得的數。如:「三減一的差是二。」
  1. 失誤、不當。《明史·卷二五一·徐光啟傳》:「臣聞曆久必差,宜及時修正。」
  2. 因比較而產生區別。如:「他們彼此的說法差異很大。」
  1. 尚、略、還。如:「差強人意」。

差 [ chāi ]

  1. 派遣。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縛戎人〉:「邊頭大將差健卒,入抄禽生快於鶻。」《水滸傳·第五五回》:「出師之日,我自差官來點視。」
  2. 選擇。《詩經·小雅·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馬?」《文選·宋玉·高唐賦》:「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
  1. 受派遣去做事的人。如:「欽差」、「信差」。
  2. 被派遣去做的事。如:「公差」。《紅樓夢·第六○回》:「寶玉房中的丫鬟差輕人多。」

差 [ chà ]

  1. 不好。如:「成績差」、「他的文章太差了。」
  1. 欠缺、短少。如:「差十分就八點鐘了。」
  1. (一)​之語音。

差 [ cī ]

  1. 不整齊、不齊一。如:「參差」、「差互」。
  1. 分別、區分。《荀子·大略》:「列官職,差爵祿,非以尊大夫而已。」《元史·卷七二·呂思誠傳》:「差民戶為三等,均其徭役。」
  1. 等級。《孟子·滕文公上》:「愛無差等,施由親始。」

差 [ cuō ]

  1. 搓磨、搓洗。《禮記·喪大記》:「御者差沐于堂上。」漢·鄭玄·注:「差,淅也。」唐·孔穎達·正義:「差是差摩,故云淅。」

差 [ chài ]

  1. 病癒。《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華佗傳》:「操積苦頭風眩,佗針,隨手而差。」唐·元稹〈蟆子詩·序〉:「故齧人成瘡,秋夏不愈,膏楸葉而傅之,則差。」通「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