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
五年职翰林,四年莅浔阳。一年巴郡守,半年南宫郎。
二年直纶阁,三年刺史堂。凡此十五载,有诗千馀章。
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独无洛中作,能不心悢悢。
今为青宫长,始来游此乡。裴回伊涧上,睥睨嵩少傍。
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
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
二年直纶阁,三年刺史堂。凡此十五载,有诗千馀章。
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独无洛中作,能不心悢悢。
今为青宫长,始来游此乡。裴回伊涧上,睥睨嵩少傍。
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
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境 jìng《國語辭典》
境 [ jìng ]
名- 疆界。如:「边境」、「国境」。《孟子·梁惠王下》:「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唐·韩愈〈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铭〉:「四境之内,竟岁无一事。」
- 地方、区域。如:「仙境」、「胜境」。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情况、光景。如:「顺境」、「逆境」、「家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宋·陆游〈怀昔〉诗:「岂知堕老境,槁木蒙霜菅。」
- 程度、地步。如:「学无止境」、「已臻化境」。
兴 ( 興 ) xīng/xìng
兴 [ xīng ]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 流行,盛行:时~。新~。
- 准许:不~胡闹。
- 或许:~许。
- 姓。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周 zhōu《國語辭典》
周 [ zhōu ]
形- 完密、严谨。如:「周密」、「周详」。《说文解字·口部》:「周,密也。」《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全部、整个。如:「周身」。
- 朝代名:➊ 参见「周朝 」条。➋ 参见「[[北周]]」条。➌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➍ 参见「[[后周]]」条。
- 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
- 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
- 满一年。如:「周年」、「周岁」。通「周」。
- 姓。如明代有周顺昌。
- 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 救济、援助。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通「赒」。
- 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万象(萬象)wàn xiàng
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 唐 杜甫 《宿白沙驿》诗:“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 明 何景明 《待曙楼赋》:“忻万象之昭晰,张群方之幽黝。” 冰心 《三寄小读者》十:“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 ——《漢語大詞典》
土风(土風)tǔ fēng
(1).乡土歌谣或乐曲。《左传·成公九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匹夫庶妇,謳吟土风。”《隋书·音乐志中》:“ 魏氏 来自 云 朔 ,肇有诸华,乐操土风,未移其俗。” 清 孙枝蔚 《咏史》诗:“取琴使之弹,乐操必土风。”
(2).当地的风俗。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夫民之性也,各有所禀。生其山川,习其土风。” 唐 杜甫 《负薪行》:“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十首》诗序:“余归 石湖 ,往来田家,得岁暮十事,採其语各赋一诗,以识土风,号《村田乐府》。” 明 高启 《羁旅行》:“土风处处殊故园,乡音只闻僮僕言。”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不过 吴 越 号称水国,说竞渡本是 吴 越 一带的土风,总该离事实不远。” ——《漢語大詞典》
(2).当地的风俗。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夫民之性也,各有所禀。生其山川,习其土风。” 唐 杜甫 《负薪行》:“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十首》诗序:“余归 石湖 ,往来田家,得岁暮十事,採其语各赋一诗,以识土风,号《村田乐府》。” 明 高启 《羁旅行》:“土风处处殊故园,乡音只闻僮僕言。”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不过 吴 越 号称水国,说竞渡本是 吴 越 一带的土风,总该离事实不远。” ——《漢語大詞典》
备 ( 備 ) bèi
备 [ bèi ]
- 具备;完备:具~。完~。求全责~(要求全面、完美)。
- 预备;准备:预~。防~。准~。筹~。~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注。~忘录。
- 设备:设~。装~。军~。
四方 sì fāng
(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水浒传》第六六回:“四下里,十数处火光亘天,四方不辨。”
(2).天下;各处。《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 高诱 注:“抚,安也。四方,谓之天下也。”《新唐书·吐蕃传上》:“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 柳杞 《好年胜景》:“他的父辈是个爱交游的流浪汉,凭一付担子,走遍四方。”
(3).指四方诸侯之国。《诗·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孔颖达 疏:“ 武王 既受得天之祜福,故四方诸侯之国皆贡献庆之。”《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 楚 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 楚国 ,不可救疗。”
(4).指京城以外的地区。《东观汉记·马廖传》:“ 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5).指四方之神。《礼记·曲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徧。” 郑玄 注:“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於四郊也。 句芒 在东, 祝融 、 后土 在南, 蓐收 在西, 玄冥 在北。”《礼记·祭法》:“四坎坛,祭四方也。” 郑玄 注:“四方,即谓山林、川谷、丘陵之神也。祭山林、丘陵於坛,川谷於坎。”《汉书·礼乐志》:“练时日,侯有望,焫膋萧,延四方。” 颜师古 注:“四方,四方之神也。”
(6).指正方形或立方体。《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没见过那豪杰,是四方脑袋,八楞儿脑袋。”如:四方桌;四方匣子。 ——《漢語大詞典》
(2).天下;各处。《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 高诱 注:“抚,安也。四方,谓之天下也。”《新唐书·吐蕃传上》:“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 柳杞 《好年胜景》:“他的父辈是个爱交游的流浪汉,凭一付担子,走遍四方。”
(3).指四方诸侯之国。《诗·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孔颖达 疏:“ 武王 既受得天之祜福,故四方诸侯之国皆贡献庆之。”《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 楚 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 楚国 ,不可救疗。”
(4).指京城以外的地区。《东观汉记·马廖传》:“ 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5).指四方之神。《礼记·曲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徧。” 郑玄 注:“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於四郊也。 句芒 在东, 祝融 、 后土 在南, 蓐收 在西, 玄冥 在北。”《礼记·祭法》:“四坎坛,祭四方也。” 郑玄 注:“四方,即谓山林、川谷、丘陵之神也。祭山林、丘陵於坛,川谷於坎。”《汉书·礼乐志》:“练时日,侯有望,焫膋萧,延四方。” 颜师古 注:“四方,四方之神也。”
(6).指正方形或立方体。《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没见过那豪杰,是四方脑袋,八楞儿脑袋。”如:四方桌;四方匣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