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黄金 huáng jīn
(1).指铜。《书·舜典》“金作赎刑” 孔 传:“金,黄金。” 孔颖达 疏:“此传黄金,《吕刑》黄铁,皆是今之铜也。”
(2).金属名。赤黄色,质柔软,延展性大。为贵重金属,多用来制造货币、装饰品等。《易·噬嗑》:“六五:噬乾肉,得黄金。” 高亨 注:“噬乾肉得黄金,盖有人置黄金粒于乾肉之中,以谋害食者,食者以齿嚼之,而发现黄金粒也。”《史记·平準书》:“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白金,银也。赤金, 丹阳 铜也。” 唐 杜甫 《望牛头寺》诗:“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莲池,池底以金沙布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如本地用,有现成的县城里字号票子;远路用,有现成的黄金,带着岂不简便些?”
(3).泛指钱财。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4).道教仙药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
(5).比喻金黄色的东西。 唐 罗隐 《皇陂》诗:“垂杨风轻弄翠带,鲤鱼日暖跳黄金。” 前蜀 尹鹗 《金浮图》词:“压红茵,凤舞黄金翅。” 宋 苏轼 《九日寻臻闍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诗之一:“试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黄金。”
(6).石名。《淮南子·墬形训》:“黄埃五百岁生黄澒,黄澒五百岁生黄金,黄金千岁生黄龙。” 高诱 注:“石名也。”
(7).比喻功名事业。 清 龚自珍 《梦中作四截句》之二:“黄金华髮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8).比喻宝贵。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秋天,又一个秋天--庄户人家的黄金季节来到了。”亦喻尊贵的身体。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也亏我屈黄金先陪膝头,请宽衣,莫怕羞。” ——《漢語大詞典》
(2).金属名。赤黄色,质柔软,延展性大。为贵重金属,多用来制造货币、装饰品等。《易·噬嗑》:“六五:噬乾肉,得黄金。” 高亨 注:“噬乾肉得黄金,盖有人置黄金粒于乾肉之中,以谋害食者,食者以齿嚼之,而发现黄金粒也。”《史记·平準书》:“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白金,银也。赤金, 丹阳 铜也。” 唐 杜甫 《望牛头寺》诗:“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莲池,池底以金沙布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如本地用,有现成的县城里字号票子;远路用,有现成的黄金,带着岂不简便些?”
(3).泛指钱财。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4).道教仙药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
(5).比喻金黄色的东西。 唐 罗隐 《皇陂》诗:“垂杨风轻弄翠带,鲤鱼日暖跳黄金。” 前蜀 尹鹗 《金浮图》词:“压红茵,凤舞黄金翅。” 宋 苏轼 《九日寻臻闍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诗之一:“试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黄金。”
(6).石名。《淮南子·墬形训》:“黄埃五百岁生黄澒,黄澒五百岁生黄金,黄金千岁生黄龙。” 高诱 注:“石名也。”
(7).比喻功名事业。 清 龚自珍 《梦中作四截句》之二:“黄金华髮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8).比喻宝贵。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秋天,又一个秋天--庄户人家的黄金季节来到了。”亦喻尊贵的身体。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也亏我屈黄金先陪膝头,请宽衣,莫怕羞。” ——《漢語大詞典》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名-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副-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散 sàn/sǎn《國語辭典》
散 [ sàn ]
动- 分离。如:「分散」、「离散」、「烟消云散」。
- 分布、撒出。如:「散播」、「散发」、「天女散花」。
- 排遣、抒发。如:「散闷」、「散心」。唐·杜甫〈落日〉诗:「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 解雇、解职。如:「遣散」。
- 逃走。《孟子·梁惠王下》:「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散 [ sǎn ]
形- 不自约束的。如:「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唐·杨倞·注:「散,不拘检者也。」
- 零碎、不紧凑。如:「散工」、「散沙」。
- 闲逸。如:「闲散」、「散官」。
- 杂乱、没有规则。如:「散乱」。《韩非子·大体》:「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
- 分开、解体。如:「队伍散了」、「头发散了」。
- 药粉。如:「胃散」、「药散」、「消暑散」。
- 姓。如周代有散宜生。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收得 shōu de
(1).捕获。《后汉书·公孙瓒传》:“﹝ 瓚 ﹞收得生口七万餘人。”
(2).取得。 唐 曹邺 《寄阳朔友人》诗:“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一:“你们非从文章中收得经验,学到大人或古人的经验程度不可。” ——《漢語大詞典》
(2).取得。 唐 曹邺 《寄阳朔友人》诗:“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一:“你们非从文章中收得经验,学到大人或古人的经验程度不可。” ——《漢語大詞典》
邺侯书(鄴侯書)yè hóu shū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 鄴侯 ﹞ 李泌 父 承休 ,聚书二万餘卷,戒子孙不许出门,有求读者,别院供饌。 鄴侯 家多书,有自来矣。”后以“鄴侯书”为藏书甚多的典实。 宋 陈师道 《谢傅监》诗:“平分太仓粟,尽读 鄴侯 书。”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