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何曾恨解携,问安归去秣陵西。
赵嘏〔唐代〕《送裴延翰下第归觐滁州》
失意何曾恨解携,问安归去秣陵西。郡斜杨柳春风岸,
山映楼台明月溪。江上诗书悬素业,日边门户倚丹梯。
一枝攀折回头是,莫向清秋惜马蹄。
山映楼台明月溪。江上诗书悬素业,日边门户倚丹梯。
一枝攀折回头是,莫向清秋惜马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失意 shī yì
(1).不遂心;不得志。《汉书·盖宽饶传》:“ 宽饶 自以行清能高,有益於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 唐 郑谷 《赠下第举公》诗:“见君失意我惆悵,记得当年落第情。” 宋 苏轼 《送杭州杜戚陈三掾罢官归乡》诗:“君言失意能几时,月啖虾蟆行復皎。” 郭沫若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来在他失意遭受了流窜的时候,他屡次想跑到别国去。”
(2).意见不合。 南朝 宋 鲍照 《代结客少年场行》:“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讎。”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駙马 郭曖 ,先与公主失意,上收公主在内,隔絶经年。” 宋 叶适 《郭处士墓志铭》:“ 东阳 旧俗,以气力为雄,带刀束棍,裹行道上,失意輒相仇杀。”
(3).不合别人心意。《汉书·韩王信传》:“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上官权许与,失意见迁斥。”《金史·施宜生传》:“失意於 刘麟 ,左迁 彰信军 节度判官。”
(4).谓心意迷乱。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女夏姬》:“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 ——《漢語大詞典》
(2).意见不合。 南朝 宋 鲍照 《代结客少年场行》:“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讎。”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駙马 郭曖 ,先与公主失意,上收公主在内,隔絶经年。” 宋 叶适 《郭处士墓志铭》:“ 东阳 旧俗,以气力为雄,带刀束棍,裹行道上,失意輒相仇杀。”
(3).不合别人心意。《汉书·韩王信传》:“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上官权许与,失意见迁斥。”《金史·施宜生传》:“失意於 刘麟 ,左迁 彰信军 节度判官。”
(4).谓心意迷乱。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女夏姬》:“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 ——《漢語大詞典》
何曾 hé zēng
(1).为何,何故。《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於 管仲 ?” 赵岐 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 《九辩》:“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颺?”《诗·大雅·云汉》“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汉 郑玄 笺:“天何曾病我以旱?曾不知为政所失,而致此害。”
(2).何尝;几曾。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唐 王昌龄 《九日登高》诗:“谩説 陶潜 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横遭抑塞!” ——《漢語大詞典》
(2).何尝;几曾。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唐 王昌龄 《九日登高》诗:“谩説 陶潜 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横遭抑塞!” ——《漢語大詞典》
恨 hèn《國語辭典》
恨 [ hèn ]
名- 遗憾、悔恨的事。如:「记恨」、「饮恨而终」。《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怨、仇视。如:「怨恨」、「憎恨」。《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李白〈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解携(解攜)jiě xié
亦作“解擕”。
(1).分手;离别。 唐 杜甫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异县惊虚往,同人惜解携。” 前蜀 韦庄 《赠云阳县裴明府》诗:“南北三年一解携,海为深谷岸为蹊。” 宋 范仲淹 《送欧伯起》诗:“天与神交忽解携,一溪风月更同谁。” 明 皇甫涍 《西湖歌寄方思道》:“ 信安 使君还旧溪,应对花卮惜解携。”
(2).指别离之人。 唐 李咸用 《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得自新知己,如逢旧解携。” ——《漢語大詞典》
(1).分手;离别。 唐 杜甫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异县惊虚往,同人惜解携。” 前蜀 韦庄 《赠云阳县裴明府》诗:“南北三年一解携,海为深谷岸为蹊。” 宋 范仲淹 《送欧伯起》诗:“天与神交忽解携,一溪风月更同谁。” 明 皇甫涍 《西湖歌寄方思道》:“ 信安 使君还旧溪,应对花卮惜解携。”
(2).指别离之人。 唐 李咸用 《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得自新知己,如逢旧解携。” ——《漢語大詞典》
问安(問安)wèn ān
问候尊长起居;问好。 唐 元稹 《七女封公主制》:“朕以四海奉皇太后於南宫,问安之时,诸女侍侧。” 宋 梅尧臣 《送河东转运刘察院》诗:“行臺知不远,能使问安频。”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从松树隙间穿过的阳光,就是你弟弟问安的使者。” ——《漢語大詞典》
归去(歸去)guī qù
(1).回去。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唐 李白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诗:“醉罢欲归去,花枝宿鸟喧。”《水浒传》第三二回:“﹝ 宋江 ﹞先发付兄弟 宋清 归去。”
(2).谓死亡。 清 胡式钰 《语窦》:“謿人死曰归去。” ——《漢語大詞典》
(2).谓死亡。 清 胡式钰 《语窦》:“謿人死曰归去。” ——《漢語大詞典》
秣 mò《國語辭典》
秣 [ mò ]
名- 喂牛马的谷粟等饲料。如:「粮秣」。《老残游记·自叙》:「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
- 喂牲口。《左传·成公十六年》:「秣马利兵。」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
- 牲口咀嚼食物。《荀子·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陵 líng《國語辭典》
陵 [ líng ]
名- 大土山。如:「丘陵」、「山陵」。《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三國魏·曹植〈鰕䱇篇〉:「駕言登五嶽,然後小陵丘。」
- 帝王的墳墓。如:「陵寢」、「十三陵」。唐·杜牧〈登樂遊原〉詩:「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間坐一個看陵的太監,穿著蟒袍。」
- 姓。如明代有陵茂。
- 登、升。《左傳·成公二年》:「齊侯親鼓,士陵城。三日,取龍。」北魏·溫子昇〈為西河王謝太尉表〉:「將短翮難以陵高,駑乘無由致遠。」
- 超越、踰越。如:「陵駕」。《禮記·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自以兵強國富,勢陵京城。」
- 欺侮、侵犯。如:「陵辱」。《左傳·隱公三年》:「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漢·王符《潛夫論·忠貴》:「而乃欲任其私知,竊君威德,以陵下民。」通「凌」。
- 淬礪。《荀子·君道》:「兵刃不待陵而勵。」王先謙·集解:「陵謂厲兵刃也。」
西 xī《國語辭典》
西 [ xī ]
名- 方位名。為日落的一方,與「東」相對。如:「由西往東」。
- 稱歐美西方國家。如:「中西合併」。
- 西班牙的簡稱。
- 姓。如明代有西鳴岐。
- 西邊的。如:「日落西山」。
- 西方國家的、歐美國家的。如:「西服」、「西餐」、「西裝」、「西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