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

张说唐代〕《被使在蜀

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即今三伏尚自

即今 jí jīn
今天;现在。 唐 高适 《送桂阳孝廉》诗:“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宋 陆游 《连日有雪意戏书》诗:“壮岁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时,即今就去。”  ——《漢語大詞典》
三伏 sān fú
(1).即初伏、中伏、末伏。农历夏至后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初学记》卷四引《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三伏渐终,九夏将谢。” 宋 梅尧臣 《中伏日永叔遗冰》诗:“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 清 方文 《张道人园居歌》:“今年暑热何太酷,五月中旬似三伏。”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三伏之后,还有三八二十四个秋老虎哩。”
(2).指末伏。农谚:“头伏芝麻二伏豆,三伏里头种菉豆。”
(3).三面埋伏;三重伏兵。《左传·隐公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衷 戎 师,前后击之,尽殪” 唐 孔颖达 疏:“衷 戎 师者,谓 戎 师在三伏之中。”《新唐书·叛臣传上·僕固怀恩》:“令 高彦崇 、 浑日进 、 李光逸 设三伏以待。”《新唐书·北狄传·契丹》:“ 张九节 为三伏伺之, 万荣 穷,与家奴轻骑走 潞河 东。”  ——《漢語大詞典》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尚自 shàng zì
犹自;尚且。《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弟子尚自如斯。”《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没事尚自生事,把人寻不是。”《水浒传》第二回:“他尚自输了,你如何拚得他过?”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临 ( 臨 ) lín
临 [ lín ]
  1.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2. 到,来:光~。莅~。亲~。
  3. 遭遇,碰到:~时。面~。
  4. 挨着,靠近:~近。~街。~终。~危。~阵磨枪。
  5. 照样子摹仿字画:~摹。~帖。~写。
  6. 旧时指帝王上朝:~朝。~政。
  7. 姓。
邛 qióng《國語辭典》

邛 [ qióng ]

  1. 小土山。《诗经·陈风·防有鹊巢》:「防有鹊巢,邛有旨苕。」汉·毛亨·传:「邛,丘也。」唐·孔颖达·正义:「美草多生于高丘也。」
  2. 劳、病。《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亦孔之邛。」汉·毛亨·传:「邛,病也。 」
  3. 参见「邛崃山 」条。
  4. 姓。如周代有邛疏。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