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如何 rú hé
(1).怎样。《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 宋 苏轼 《赠包安静先生》诗之二:“ 建 茶三十斤,不审味如何。” 明 唐顺之 《游塘侯巡公》诗:“ 禰生 狂态復如何?一刺怀中半灭磨。” 刘大白 《割麦插禾》诗:“插禾虽多,割禾如何?”
(2).奈何。怎么办。《诗·秦风·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汉书·霍光传》:“ 光 曰:‘ 昌邑王 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 上阳 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3).奈何。对付,处置。《易·小过》:“‘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高亨 注:“不可如何,无可奈何。” 郭沫若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母亲要这样教我们,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汉书·曹参传》:“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 参 游后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阮惠 自为 泰德王 , 郑栋 自为 郑靖王 ,两竝抗, 黎王 无如何也。”
(5).怎么;为什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宋 欧阳修 《荷叶》诗:“如何江上思,偏动 越 人悲?”
(6).表反诘。犹言那又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 晋 之乱而后作焉。寧将事之,非鼠如何?”《公羊传·宣公六年》:“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復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
(7).传说中的树名。《神异经·南方经》:“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金刀剖之则酸,籚刀剖之则辛。”《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晋 顾恺之 《启蒙记》:“如何随刀而改味。” ——《漢語大詞典》
(2).奈何。怎么办。《诗·秦风·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汉书·霍光传》:“ 光 曰:‘ 昌邑王 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 上阳 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3).奈何。对付,处置。《易·小过》:“‘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高亨 注:“不可如何,无可奈何。” 郭沫若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母亲要这样教我们,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汉书·曹参传》:“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 参 游后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阮惠 自为 泰德王 , 郑栋 自为 郑靖王 ,两竝抗, 黎王 无如何也。”
(5).怎么;为什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宋 欧阳修 《荷叶》诗:“如何江上思,偏动 越 人悲?”
(6).表反诘。犹言那又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 晋 之乱而后作焉。寧将事之,非鼠如何?”《公羊传·宣公六年》:“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復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
(7).传说中的树名。《神异经·南方经》:“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金刀剖之则酸,籚刀剖之则辛。”《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晋 顾恺之 《启蒙记》:“如何随刀而改味。” ——《漢語大詞典》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名 míng《國語辭典》
名 [ míng ]
名- 人的称号。如:「尊姓大名」、「请问芳名」。
- 事物的称号。如:「地名」。《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
- 声誉。如:「盛名」、「令名」。
- 表示概念的名称。《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 量词:➊ 计算人的单位。如:「学生十名,缺席一名。」➋ 计算排名的单位。如:「全班第十名。」
- 指称、形容。如:「莫名其妙」、「无以名之」。
- 有名的。如:「名人」、「名马」。
- 贵重的、出色的。如:「名器」、「名酒」。
牵 ( 牽 ) qiān
牵 [ qiān ]
- 拉,引领向前:~引。~曳。~头。~线。~萝补屋(把萝藤拉上屋顶来补草房,形容生活困难,亦喻将就凑合)。
- 关连,带累:~连。~强(勉强牵连在一起)。意惹情~。
利 lì《國語辭典》
利 [ lì ]
名- 好处、益处。如:「利益」、「福利」、「渔翁得利」。《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从本金生出的子钱。如:「利息」、「利润」、「红利」、「高利贷」。
- 姓。如汉代有利干。
- 有益于。如:「利人利己」。
- 锋锐。如:「锐利」、「锋利」。《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祥瑞、顺利。如:「大吉大利」。《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东阳𡩋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
役 yì《國語辭典》
役 [ yì ]
动- 戍守边疆。《说文解字·彳部》:「役,戍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使唤、差遣。如:「役使」、「奴役」。《孟子·离娄上》:「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 作为、施行。《礼记·表记》:「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
- 服事。《左传·成公二年》:「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晋·杜预·注:「役,事也。」
- 吸引、牵缠。唐·孟郊〈古离别〉诗:「春芳役双眼,春色柔四支。」唐·顾敻〈浣溪沙·露白蟾明又到秋〉词:「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 士兵。《国语·吴语》:「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
- 事件。多指战争而言。如:「战役」、「八二三之役」。《左传·昭公五年》:「邲之役,楚无晋备,以败于鄢。」
- 为国家所尽的义务、劳力。如:「兵役」、「服役」。
- 供差遣的人。如:「苦役」、「仆役」、「杂役」。《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陶潜传》:「汝辈幼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归期(歸期)guī qī
(1).归来的日期。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 山夜雨涨秋池。”
(2).谓晚年。 杨朔 《红石山》:“一个老人家,受苦受难,心上磨得起茧,归期落得这样惨。” ——《漢語大詞典》
(2).谓晚年。 杨朔 《红石山》:“一个老人家,受苦受难,心上磨得起茧,归期落得这样惨。” ——《漢語大詞典》
未定 wèi dìng
尚未确定。例如:行期未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