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动-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点 ( 點 ) diǎn
点 [ diǎn ]
-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滴。斑~。~子(➊液体的小滴,如“水~~”;➋小的痕迹,如“油~~”;➌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➍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➎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如“话没有说到~~上”)。
- 几何学上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
- 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称“小数点”,如“231.4”。
- 量词,用于小的或少的:两三~雨。几~泪水。
- 一定的位置或限度:地~。起~。极~。居民~。
- 项,部分,方面:优~。要~。特~。
- 汉字笔形之一(丶):~画。三~水。
- 加上点子,引申为修饰:标~。评~。~缀。画龙~睛。
- 使一点一滴地落下或发出:~种。~射(自动武器有间歇的射击)。~眼药。
- 一落一起或一触即离的动作:~头。~穴。
- 引火:~火(亦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
- 查对:~数。~名。~卯(旧时称官衙、军伍卯时开始办公、操练,官员查点人数)。
- 指定,选派:~菜。~将(jiàng )。听众~播。
- 指示,启发:指~。~拨。
- 计时的单位:更~(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三更三~。钟~。
- 污:~污。~辱(使受污辱)。
- 指正餐以外的暂时充饥,亦指糕饼一类的食物:~心(“心”读轻声)。~补(吃少量的食品解饿。“补”读轻声)。
- 同“踮”。
渔灯(漁燈)yú dēng
渔船上的灯火。 唐 皮日休 《钓侣》诗之二:“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 宋 柳永 《安公子》词:“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清 陆藻 《七月宿近华浦》诗:“暝色忽苍凉,渔灯出芦菼。” 郁达夫 《沉沦》八:“他在海边上走了一会,看看远岸的渔灯,同鬼火似的在那里招引他。” ——《漢語大詞典》
隐映(隱映)yǐn yìng
(1).犹掩映。 南朝 齐 丘巨源 《咏七宝扇》:“拂眄迎娇意,隐映含歌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庭菊盛开,徘徊花下,见小童隐映疎竹间。”
(2).隐隐地显现出。 王统照 《号声·沉船》:“这一带山陵的地层,都从石根土脉中隐映着浅浅的红色,似是表现这个地方的荒凉。” ——《漢語大詞典》
(2).隐隐地显现出。 王统照 《号声·沉船》:“这一带山陵的地层,都从石根土脉中隐映着浅浅的红色,似是表现这个地方的荒凉。” ——《漢語大詞典》
蒹葭 jiān jiā
(1).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因喻微贱。亦常用作谦词。《韩诗外传》卷二:“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攀由鸿鵠,倚是蒹葭。”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我虽是蒹葭,现开著玉树花,难道他乌纱就没个穷葛瓜。”参见“ 蒹葭玉树 ”。
(2).《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后以“蒹葭”泛指思念异地友人。 胡惠生 《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无限蒹葭意,殷勤对此图。” ——《漢語大詞典》
(2).《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后以“蒹葭”泛指思念异地友人。 胡惠生 《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无限蒹葭意,殷勤对此图。” ——《漢語大詞典》
浦 pǔ《國語辭典》
浦 [ pǔ ]
名- 河岸、水边。《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宋·王安石〈题燕侍郎山水图〉:「往时濯足荡湘浦,独上九嶷寻二女。」
- 泛指池塘等水面。如:「荷浦」、「莲浦」。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二首之一:「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宋·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词:「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 河川主、支流汇合处或入海口。唐·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诗:「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宋·柳永〈煮海歌〉:「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浦仁裕。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