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百年 bǎi nián
(1).指人寿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 陈澔 集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 汉 徐干 《中论·夭寿》:“ 颜渊 时有百年之人,今寧復知其姓名也?”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 宋 陈亮 《祭林圣材文》:“胡不百年,终此大数!”《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宣赞 随了叔叔,与母亲在俗出家,百年而终。”
(2).指器物寿命长,经久耐用。《周礼·考工记·函人》:“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
(3).指百岁的人。《尚书大传》卷一:“见诸侯问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好恶。” 汉 扬雄 《长杨赋》:“矜劬劳,休力役,见百年,存孤弱。”
(4).谓时间长久。《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汉 班固 《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北史·韩显宗传》:“今令伎作之家习士人风礼,则百年难成;令士人儿童效伎作容态,则一朝可得。” 唐 韩愈 《送齐暤下第序》:“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5).一生;终身。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臺。” 宋 苏轼 《渚宫》诗:“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寿冢》:“百年恍惚真疑梦,万事纷紜已到头。”
(6).死的婉词。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张天翼 《清明时节》:“这么着 罗二爷 才硬要 谢老爷 迁坟,好让他自己百年之后葬到那个正穴里。”
(7).指世代。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庆诞》:“只有一女,年方二八,欲招 王十朋 为壻,以继百年。” ——《漢語大詞典》
(2).指器物寿命长,经久耐用。《周礼·考工记·函人》:“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
(3).指百岁的人。《尚书大传》卷一:“见诸侯问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好恶。” 汉 扬雄 《长杨赋》:“矜劬劳,休力役,见百年,存孤弱。”
(4).谓时间长久。《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汉 班固 《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北史·韩显宗传》:“今令伎作之家习士人风礼,则百年难成;令士人儿童效伎作容态,则一朝可得。” 唐 韩愈 《送齐暤下第序》:“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5).一生;终身。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臺。” 宋 苏轼 《渚宫》诗:“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寿冢》:“百年恍惚真疑梦,万事纷紜已到头。”
(6).死的婉词。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张天翼 《清明时节》:“这么着 罗二爷 才硬要 谢老爷 迁坟,好让他自己百年之后葬到那个正穴里。”
(7).指世代。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庆诞》:“只有一女,年方二八,欲招 王十朋 为壻,以继百年。” ——《漢語大詞典》
心事 xīn shì
(1).志向;志趣。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序》:“少无宦情,有 箕潁 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 唐 李贺 《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明 吴承恩 《赠鹿园万总戎》诗之二:“到处山僧为写真, 净名 心事宰官身。”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女仙外史》:“而平生学问心事,皆寄託於此。”
(2).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 唐 刘皂 《长门怨》诗之三:“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残妆空泪痕。”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巴金 《家》六:“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
(3).心情,情怀。 唐 高适 《闲居》诗:“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宋 苏轼 《寄馏合刷瓶与子由》诗:“老人心事日摧頽,宿火通红手自焙。” 清 李渔 《玉搔头·情试》:“玉簪失去,还有甚么心事坐朝!”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八:“本来一个国家,跟合股开店一样,人人都是主人,要是有几个人把这座店把持了,不承认大家是主人,大家还有什么心事爱护这座店啦?”
(4).心地,胸襟。 明 郎瑛 《七修续稿·事物·王钱门对》:“二公非心事光明,胡能门联如此哉!”《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今日方见恩人心事,赛过 柳下惠 、 鲁 男子。愚妹是女流之辈,坐井观天,望乞恩人恕罪则箇!” 李準 《李双双小传》四:“四婶是个贫农,人也公正,做活也牢靠。再说,都知道四婶心事也好!” ——《漢語大詞典》
(2).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 唐 刘皂 《长门怨》诗之三:“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残妆空泪痕。”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巴金 《家》六:“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
(3).心情,情怀。 唐 高适 《闲居》诗:“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宋 苏轼 《寄馏合刷瓶与子由》诗:“老人心事日摧頽,宿火通红手自焙。” 清 李渔 《玉搔头·情试》:“玉簪失去,还有甚么心事坐朝!”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八:“本来一个国家,跟合股开店一样,人人都是主人,要是有几个人把这座店把持了,不承认大家是主人,大家还有什么心事爱护这座店啦?”
(4).心地,胸襟。 明 郎瑛 《七修续稿·事物·王钱门对》:“二公非心事光明,胡能门联如此哉!”《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今日方见恩人心事,赛过 柳下惠 、 鲁 男子。愚妹是女流之辈,坐井观天,望乞恩人恕罪则箇!” 李準 《李双双小传》四:“四婶是个贫农,人也公正,做活也牢靠。再说,都知道四婶心事也好!” ——《漢語大詞典》
惟有 wéi yǒu
只有。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 会稽 盛孝章 尚存。” 宋 苏轼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诗之一:“惟有当时月,依然照杯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那 刘省帅 向来最恨的是吃鸦片烟,这是那一班中兴名将公共的脾气,惟有他恨的最利害。” ——《漢語大詞典》
玉 yù《國語辭典》
玉 [ yù ]
名- 质地温润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呈半透明状,一般用作装饰品或雕刻材料。如:「青玉」、「宝玉」、「碧玉」。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用玉做成的。如:「玉玺」、「玉簪」、「玉环」。《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洁白、美好。如:「玉手」、「玉容」。《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灵妃顾我美,粲然启玉齿。」《南史·卷一九·谢晦传》:「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 珍贵的、精美的。如:「锦衣玉食」、「玉液琼浆」。《文选·左思·吴都赋》:「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
- 尊称他人的身体或言行。如:「玉体」、「玉照」。《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 培养、锻练。《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阑 ( 闌 ) lán
阑 [ lán ]
- 同“栏”。
- 同“拦”。
- 〔~干〕a.同“栏杆”;b.纵横交错,参差错落,如“梦啼妆泪红~~”。
- 〔~入〕进入不应进去的地方,混进,如“无票不得~~。”
- 残,尽,晚:夜~人静。~珊。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吟 yín《國語辭典》
吟 [ yín ]
动- 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一·吟》:「痛为呻吟。」
- 叹息。《战国策·楚策一》:「雀立不转,昼吟宵哭。」
- 咏、诵。如:「吟咏」。《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 啼叫、鸣叫。《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肃而长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二》:「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 口吃、话说不清楚。《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通「唫」。
- 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文君有〈白头吟〉。」
未了 wèi liǎo
(1).没有完毕;没有结束。《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十三》:“寒衣尚未了,郎唤儂底为?” 唐 崔国辅 《魏宫词》:“画眉犹未子, 魏帝 使人催。” 明 陈子龙 《木兰花令·寒食》词:“愁杀怱怱春去早,又恨懨懨春未了。”《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话犹未了,忽然起一阵怪风,刮的树木都颼颼的响。”
(2).犹无穷尽。 唐 杜甫 《望岳》诗:“ 岱宗 夫如何? 齐 鲁 青未了。”
(3).不懂得,不明白。《易·乾》“问以辩之” 唐 孔颖达 疏:“‘问以辩之’者学有未了,更详问其事,以辩决於疑也。” ——《漢語大詞典》
(2).犹无穷尽。 唐 杜甫 《望岳》诗:“ 岱宗 夫如何? 齐 鲁 青未了。”
(3).不懂得,不明白。《易·乾》“问以辩之” 唐 孔颖达 疏:“‘问以辩之’者学有未了,更详问其事,以辩决於疑也。” ——《漢語大詞典》
放船 fàng chuán
开船,行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尤悔》:“小人引船,或迟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纵横,撞人触岸。” 唐 杜甫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漢語大詞典》
回 huí《國語辭典》
回 [ huí ]
動- 掉轉。如:「回首」、「回過身來」。唐·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 返、歸。如:「回國」、「回家」、「一去不回」。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 改變。如:「回心轉意」。《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 答覆。如:「回信」、「回電」、「回答」。《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日後他來通消息時,好言回他。」《紅樓夢·第七回》:「次日,鳳姐梳洗了,先回王夫人畢,方來辭賈母。」
- 還覆給對方相同或某種動作。如:「回敬」、「回他一槍」。
- 謝絕、辭去。如:「一口回絕」。宋·蘇軾〈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咱們家遭著這樣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麼回了他去罷。」
- 避開。如:「回避」。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齣》:「前日兩次訪他,俱不得遇,風塵中人,知他真不在家,還是故意回你。」
-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新疆、遼寧、青海、甘肅、寧夏、河北等地區,以信奉回教為主。
- 量詞:➊ 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➋ 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八老到門前站了一回,蹔到間壁糶米張大郎門前,閒坐了一回。」➌ 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➍ 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 姓。如明代有回滿注。
月下 yuè xià
(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 韦庄 《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 文同 《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 元 刘因 《采石图》诗:“平生曾有 金陵 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清 阮大铖 《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
(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漢語大詞典》
(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漢語大詞典》
空相 kōng xiāng
(1).佛教语。假象;幻象。《思益经·菩萨无二品》:“若有所尽,不名漏尽,知诸漏空相,随如是知,名为漏尽。” 金 王若虚 《文辨一》:“既乃破之以空相之説,而以为不必存。” 苏曼殊 《本事诗》之十:“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锡归来悔晤卿。”
(2).指真空的本体。《心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浄,不增不减。”
(3).复姓。 商 后有 空相氏 。见《通志·氏族五》。 ——《漢語大詞典》
(2).指真空的本体。《心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浄,不增不减。”
(3).复姓。 商 后有 空相氏 。见《通志·氏族五》。 ——《漢語大詞典》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