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燕燕 yàn yàn
(1).燕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孔颖达 疏:“此燕即今之燕也,古人重言之。” 五代 齐己 《新燕》诗:“燕燕知何事,年年应候来。” 元 揭傒斯 《吴歌一首送张清夫提举征东校官先还吴中》:“ 吴中 女儿白如华, 吴江 燕燕拂波斜。”
(2).安适貌;和乐貌。《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毛 传:“燕燕,安息貌。”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於是言笑燕燕,乞赋乞诗。”
(3).喻娇妻美妾。 宋 苏轼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鶯鶯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元 王逢 《无家燕》诗:“燕燕何足道,重貽王孙忧。” 郁达夫 《留别梅浓》诗:“一春燕燕花间泣,几夜真真梦裡呼。” ——《漢語大詞典》
(2).安适貌;和乐貌。《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毛 传:“燕燕,安息貌。”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於是言笑燕燕,乞赋乞诗。”
(3).喻娇妻美妾。 宋 苏轼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鶯鶯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元 王逢 《无家燕》诗:“燕燕何足道,重貽王孙忧。” 郁达夫 《留别梅浓》诗:“一春燕燕花间泣,几夜真真梦裡呼。” ——《漢語大詞典》
轻盈(輕盈)qīng yíng
(1).形容女子姿态纤柔,行动轻快。 唐 李白 《相逢行》:“下车何轻盈,飘然似落梅。” 宋 周邦彦 《柳梢青》词:“有箇人人,海棠标韵,飞燕轻盈。” 元 胡天游 《杨花吟》:“渡水随风太有情,縈花惹草恣轻盈。” 徐迟 《牡丹》九:“她边谈,边唱,边演,依然清响激越,体态轻盈。”
(2).指美女。 宋 姜夔 《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萧鼓感怀》词:“ 扬州 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
(3).轻松愉快。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不一时,小炉子就发出轻盈的声音哼哼起来。”《十月》1981年第4期:“在冰雪覆盖的路上,春之少女矫捷地走着,轻盈地笑着。” ——《漢語大詞典》
(2).指美女。 宋 姜夔 《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萧鼓感怀》词:“ 扬州 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
(3).轻松愉快。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不一时,小炉子就发出轻盈的声音哼哼起来。”《十月》1981年第4期:“在冰雪覆盖的路上,春之少女矫捷地走着,轻盈地笑着。” ——《漢語大詞典》
莺莺(鶯鶯)yīng yīng
(1).指姬妾。 清 侯方域 《为吴氏祷子疏》:“鶯鶯渐老,傍公子以何依?燕燕空忙,嘆佳人之不用!”参见“ 鶯鶯燕燕 ”。
(2).嘤嘤。鸟鸣声。《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思亲操》:“河水洋洋兮青泠,深谷鸟鸣兮鶯鶯。”一本作“ 嚶嚶 ”。 ——《漢語大詞典》
(2).嘤嘤。鸟鸣声。《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思亲操》:“河水洋洋兮青泠,深谷鸟鸣兮鶯鶯。”一本作“ 嚶嚶 ”。 ——《漢語大詞典》
娇软(嬌軟)jiāo ruǎn
柔美;轻柔。 宋 苏轼 《薄命佳人》诗:“ 吴 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 宋 周密 《谒金门·次西麓韵》词:“穉柳拕烟娇软,花影暗藏深院。” 茅盾 《动摇》六:“在紧张的空气中, 孙舞阳 的娇软的声浪,也显得格外袅袅。” ——《漢語大詞典》
分明 fēn míng
(1).明确;清楚。《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 唐 元稹 《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奩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 大辽 副统军 贺重寳 。’” 峻青 《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
(2).辨明。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薛宣传》:“即无其事,復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魏书·清河王怿传》:“ 叉 党人通直郎 宋维 希 叉 旨,告 懌 谋反,禁 懌 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
(3).明明;显然。 南朝 梁武帝 《游仙诗》:“委曲凤臺日,分明柏寝事。” 唐 杜甫 《历历》诗:“歷歷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嗨!这箇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茅盾 《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
(4).明亮。 唐 元稹 《哭女樊》诗:“秋天浄緑月分明,何事 巴 猿不賸鸣。” 后蜀 欧阳炯 《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5).光明磊落。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 ——《漢語大詞典》
(2).辨明。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薛宣传》:“即无其事,復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魏书·清河王怿传》:“ 叉 党人通直郎 宋维 希 叉 旨,告 懌 谋反,禁 懌 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
(3).明明;显然。 南朝 梁武帝 《游仙诗》:“委曲凤臺日,分明柏寝事。” 唐 杜甫 《历历》诗:“歷歷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嗨!这箇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茅盾 《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
(4).明亮。 唐 元稹 《哭女樊》诗:“秋天浄緑月分明,何事 巴 猿不賸鸣。” 后蜀 欧阳炯 《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5).光明磊落。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 ——《漢語大詞典》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华胥(華胥)huá xū
(1).人名。传说是 伏羲氏 的母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瓠河 又左逕 雷泽 北,其泽藪在 大成阳县 故城西北十餘里,昔 华胥 履大跡处也。” 唐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 太皥 庖牺氏 ……母曰 华胥 ,履大人迹於 雷泽 ,而生 庖牺 於 成纪 。” 庖牺 ,即 伏羲 。
(2).《列子·黄帝》:“﹝ 黄帝 ﹞昼寝,而梦游於 华胥氏 之国。 华胥氏 之国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黄帝 既寤,怡然自得。”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之一:“竹鷄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炉。” 清 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十载勋名辅英簜,一家安乐寄 华胥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四处都是愁城?何处是 华胥 国境?几次想,仰我三尺长剑,令我魂儿飞升!” ——《漢語大詞典》
(2).《列子·黄帝》:“﹝ 黄帝 ﹞昼寝,而梦游於 华胥氏 之国。 华胥氏 之国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黄帝 既寤,怡然自得。”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之一:“竹鷄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炉。” 清 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十载勋名辅英簜,一家安乐寄 华胥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四处都是愁城?何处是 华胥 国境?几次想,仰我三尺长剑,令我魂儿飞升!”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