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五溪百粤,托柱南方半壁,中外保无虞。
宵旰轸先虑,岭海屈真儒。金城素有奇略,不待至才图。春满洲鹦楼鹤,天付簪山带水,驷马驾轻车。六月正炎热,吾肯缓吾驱。
越蓬婆,逾邛笮,彼穹庐。其能涉我烟瘴,载籍以来无。联络五溪百粤,托柱南方半壁,中外保无虞。了此经营事,归去位钧枢。
越蓬婆,逾邛笮,彼穹庐。其能涉我烟瘴,载籍以来无。联络五溪百粤,托柱南方半壁,中外保无虞。了此经营事,归去位钧枢。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联络(聯絡)lián luò
(1).互相衔接。 唐 秦韬玉 《贵公子行》诗:“主人功业传国初,六亲联络驰朝车。”《新唐书·韦云起传》:“ 启民可汗 以二万骑受节度。 云起 使离为二十屯,屯相联络,四道并引。” 元 周权 《接竹引泉》诗:“引兹一线秋,高下穿林梢,联络裊相拄,旋折不辞劳。”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观 崇明 诸沙、 舟山 诸山,各相联络,是造物者特设此险,以迂海贼入寇之路。”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琉璃厂店》:“灯屏琉璃,万盏棚悬,玉轴牙籤,千门联络。”
(2).彼此接上关系;笼络。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姚干父杂文》:“﹝猩猩﹞嗜酒喜屐,人以其所嗜陈野外而联络之。”《明史·王允成传》:“当 天启 初,东林方盛。其主张联络者,率在言路。”《儒林外史》第四五回:“论起理来,这几位乡先生,你们平日原该联络。” 清 许旭 《闽中纪略》:“制府意欲出离虎穴,联络声势,以俟靖藩举动,徐为图之。”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其主要原因,全在出版者之与官场有无联络。”
(3).组合。多指字句篇章。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然传奇,一事也。其中义理,分为三项:曲也,白也,穿插联络之关目也。” 清 戴名世 《〈唐宋八大家文选〉序》:“於是閒昼无事,乃执笔为著明其指归与夫起伏呼应联络宾主抑扬离合伸缩之法,务使览者一望而得之。” 徐念慈 《〈小说林〉缘起》:“事蹟繁,格局变,人物则忠奸贤愚并列,事蹟则巧絀奇正杂陈,其首尾联络,映带起伏,非有大手笔、大结构、雄於文者,不能为此。” ——《漢語大詞典》
(2).彼此接上关系;笼络。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姚干父杂文》:“﹝猩猩﹞嗜酒喜屐,人以其所嗜陈野外而联络之。”《明史·王允成传》:“当 天启 初,东林方盛。其主张联络者,率在言路。”《儒林外史》第四五回:“论起理来,这几位乡先生,你们平日原该联络。” 清 许旭 《闽中纪略》:“制府意欲出离虎穴,联络声势,以俟靖藩举动,徐为图之。”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其主要原因,全在出版者之与官场有无联络。”
(3).组合。多指字句篇章。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然传奇,一事也。其中义理,分为三项:曲也,白也,穿插联络之关目也。” 清 戴名世 《〈唐宋八大家文选〉序》:“於是閒昼无事,乃执笔为著明其指归与夫起伏呼应联络宾主抑扬离合伸缩之法,务使览者一望而得之。” 徐念慈 《〈小说林〉缘起》:“事蹟繁,格局变,人物则忠奸贤愚并列,事蹟则巧絀奇正杂陈,其首尾联络,映带起伏,非有大手笔、大结构、雄於文者,不能为此。” ——《漢語大詞典》
五溪 wǔ xī
地名。指 雄溪 、 樠溪 、 无溪 、 酉溪 、 辰溪 。一说指 雄溪 、 蒲溪 、 酉溪 、 沅溪 、 辰溪 。 汉 属 武陵郡 ,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在今 湖南 西部和 贵州 东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 武陵 有五溪,谓 雄溪 、 樠溪 、 无溪 、 酉溪 、 辰溪 其一焉。” 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闻道龙标过 五溪 ” 杨齐贤 注:“ 武陵 有五溪,曰 雄溪 、 蒲溪 、 酉溪 、 沅溪 、 辰溪 。” ——《漢語大詞典》
百粤 bǎi yuè
见“ 百越 ”。 ——《漢語大詞典》
托 tuō《國語辭典》
托 [ tuō ]
动- 用手掌承举。如:「托著茶盘」、「托腮」。《水浒传·第二回》:「没多时,就厅上放开条卓子,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
- 用手上下推举。如:「排球一次你可托几下?」
- 衬、垫。如:「下面托一层毛毯。」
- 陪衬。如:「衬托」、「烘云托月」、「红花虽好,也要有绿叶的烘托。」
- 寄托。如:「托儿所」。宋·辛弃疾〈瑞鹤仙·雁霜寒透幕〉词:「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通「托」。
- 借故推辞。如:「推托」、「假托」。通「托」。
- 依靠。如:「托福」。通「托」。
- 承受东西的座子。如:「枪托」、「花托」、「茶托儿」。《水浒传·第四回》:「真长老与赵员外众人茶罢,收了盏托。」
- 量词。计算真空压力的单位。为英语torr的音译。一毫米水银柱的压力为一托。
- 姓。如清代有托津。
柱 zhù《國語辭典》
柱 [ zhù ]
名- 屋中直立以支持梁的粗木。《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也称为「柱子」。
- 泛称细长像柱形的东西。如:「水柱」、「花柱」。
- 琴瑟上系弦的木条。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支持。汉·王充《论衡·谈天》:「且鼇足可以柱天,体必长大,不容于天地,女娲虽圣,何能杀之?」
- 讥刺。《汉书·卷六七·朱云传》:「既论难,连柱五鹿君。」通「拄」。
南方 nán fāng
(1).南面,南边。表示方位。《易·说卦》:“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高亨 注:“《説卦》又以八卦配八方,离为南方,故曰‘南方之卦’也。”《仪礼·觐礼》:“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山海经·海外北经》:“臺在其东,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
(2).泛指南部地区,指 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左传·昭公十九年》:“若大城 城父 ,而寘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后汉书·杨终传》:“且南方暑湿,障毒互生。”《新五代史·杂传·安从进》:“自 范延光 反 鄴 , 从进 已畜异志,恃 江 为险,招集亡命,益置军兵。南方贡输道出 襄阳 者,多擅留之。” 陶成章 《浙案记略》:“凡属 长江 以南,俱属南部,称曰南方。” 丁玲 《韦护》第一章三:“那南方人的 北京 腔,又柔和,又跃动。”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南部地区,指 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左传·昭公十九年》:“若大城 城父 ,而寘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后汉书·杨终传》:“且南方暑湿,障毒互生。”《新五代史·杂传·安从进》:“自 范延光 反 鄴 , 从进 已畜异志,恃 江 为险,招集亡命,益置军兵。南方贡输道出 襄阳 者,多擅留之。” 陶成章 《浙案记略》:“凡属 长江 以南,俱属南部,称曰南方。” 丁玲 《韦护》第一章三:“那南方人的 北京 腔,又柔和,又跃动。” ——《漢語大詞典》
半壁 bàn bì
(1).半堵墙壁。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牀书。” 唐 王季友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诗:“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谁见荒池开白莲,可怜半壁锁寒烟。”
(2).半山腰。 唐 李白 高霁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 九华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
(3).半边。 唐 刘沧 《雨后游南门寺》诗:“半壁楼臺秋月过,一川烟水夕阳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张生 ﹞歪着头避着,通红了面皮,筵席上软摊了半壁。” 明 沈青门 《桂枝香·春闺怨》曲:“香销兰炷,衾寒芦絮。那堪半壁灯昏,人在雨声深处。”
(4).即半壁江山。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区区借得 荆 襄 地,撑住西南半壁天。”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式耜 方以大学士 临桂 伯留守 桂林 ,西南半壁,倚为长城,事之成败,尚未可知。” 郭沫若 《恢复·怀亡女》:“我们已经扫荡了中原的半壁, 长江 流域的租界也快要次第收还。”参见“ 半壁江山 ”。 ——《漢語大詞典》
(2).半山腰。 唐 李白 高霁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 九华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
(3).半边。 唐 刘沧 《雨后游南门寺》诗:“半壁楼臺秋月过,一川烟水夕阳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张生 ﹞歪着头避着,通红了面皮,筵席上软摊了半壁。” 明 沈青门 《桂枝香·春闺怨》曲:“香销兰炷,衾寒芦絮。那堪半壁灯昏,人在雨声深处。”
(4).即半壁江山。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区区借得 荆 襄 地,撑住西南半壁天。”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式耜 方以大学士 临桂 伯留守 桂林 ,西南半壁,倚为长城,事之成败,尚未可知。” 郭沫若 《恢复·怀亡女》:“我们已经扫荡了中原的半壁, 长江 流域的租界也快要次第收还。”参见“ 半壁江山 ”。 ——《漢語大詞典》
中外 zhōng wài
(1).表里,内心与外表。《逸周书·谥法》:“行见中外,曰慤。” 孔晁 注:“表里如一。”
(2).宫内和宫外。《管子·君臣下》:“是以中外不通,谗慝不生,妇言不及宫中之事,而诸臣子弟无宫中之交。”《史记·李斯列传》:“中外若一,事无表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二十餘日,中外不通,两宫安否?”
(3).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汉书·元帝纪》:“以用度不足,民多復除,无以给中外繇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 被收,中外惶怖。” 宋 司马光 《与吴相书》:“窃见国家自行新法以来,中外恟恟,人无愚智,咸知其非。”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剑池生公讲台字皆宋人书》:“﹝ 邵必 ﹞善篆隶, 仁宗 朝歷官中外。”
(4).犹里外。《史记·匈奴列传》:“ 冒顿 纵精兵四十万骑围 高帝 於 白登 ,七日, 汉 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5).中原和边疆;中国和外国。《后汉书·南匈奴传》:“ 宣帝 之世,会 呼韩 来降,故边人获安,中外为一,生人休息六十餘年。” 瞿秋白 《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一》:“一切种种中外大小的财神菩萨才是 中国 的主子。”
(6).家庭内外,家人和外人。 汉 班昭 《女诫》:“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汉 蔡邕 《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铭》:“夫人营克家道,扶翼政事,聪明达乎中外,隐括及乎无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因尔便吐血,数日而亡。中外怜之,莫不悲叹。”
(7).指中表之亲。 汉 蔡琰 《悲愤诗》:“既至家人尽,又復无中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谢胡儿 作著作郎,尝作 王堪 传,不諳 堪 是何似人。咨 谢公 。 谢公 答曰:‘ 堪 , 列 之子, 阮千里 姨兄弟, 潘安仁 中外。’” 唐 张固 《幽闲鼓吹》:“某与 贺 ( 李贺 )中外,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常思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於溷中矣!” ——《漢語大詞典》
(2).宫内和宫外。《管子·君臣下》:“是以中外不通,谗慝不生,妇言不及宫中之事,而诸臣子弟无宫中之交。”《史记·李斯列传》:“中外若一,事无表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二十餘日,中外不通,两宫安否?”
(3).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汉书·元帝纪》:“以用度不足,民多復除,无以给中外繇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 被收,中外惶怖。” 宋 司马光 《与吴相书》:“窃见国家自行新法以来,中外恟恟,人无愚智,咸知其非。”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剑池生公讲台字皆宋人书》:“﹝ 邵必 ﹞善篆隶, 仁宗 朝歷官中外。”
(4).犹里外。《史记·匈奴列传》:“ 冒顿 纵精兵四十万骑围 高帝 於 白登 ,七日, 汉 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5).中原和边疆;中国和外国。《后汉书·南匈奴传》:“ 宣帝 之世,会 呼韩 来降,故边人获安,中外为一,生人休息六十餘年。” 瞿秋白 《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一》:“一切种种中外大小的财神菩萨才是 中国 的主子。”
(6).家庭内外,家人和外人。 汉 班昭 《女诫》:“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汉 蔡邕 《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铭》:“夫人营克家道,扶翼政事,聪明达乎中外,隐括及乎无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因尔便吐血,数日而亡。中外怜之,莫不悲叹。”
(7).指中表之亲。 汉 蔡琰 《悲愤诗》:“既至家人尽,又復无中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谢胡儿 作著作郎,尝作 王堪 传,不諳 堪 是何似人。咨 谢公 。 谢公 答曰:‘ 堪 , 列 之子, 阮千里 姨兄弟, 潘安仁 中外。’” 唐 张固 《幽闲鼓吹》:“某与 贺 ( 李贺 )中外,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常思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於溷中矣!” ——《漢語大詞典》
保 bǎo《國語辭典》
保 [ bǎo ]
動- 養護、守衛、不使受損。如:「保護」、「保衛」、「保健」、「保全」。《詩經·大雅·崧高》:「南土是保。」
- 承擔、負責。如:「保荐」、「保險」。《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
- 仗恃。《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
- 妥為收藏。《黃帝內經素問·卷三·靈蘭祕典論》:「黃帝乃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保焉。」
- 舉薦。《三國演義·第九三回》:「叡曰:『卿自舉之。』真乃保太原陽曲人──姓郭,名淮。」
- 責任保證。如:「人保」、「鋪保」。
- 伙計、傭工。如:「酒保」。
- 職官名。即太保。古時三公之一,管理皇宮裡的教育。《書經·君奭·序》:「召公為保,周公為師。」
- 舊時地方的組織:➊ 基層組織,五家為保。➋ 參見「保甲法 」條。
- 姓。如明代有保睿,清代有保希賢。
无虞(無虞)wú yú
没有忧患,太平无事。《书·毕命》:“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寧。”《晋书·陶侃传》:“ 侃 即迴军遡流,芟夷丑类,至使西门不键,华圻无虞者, 侃 之功也。”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郑振铎 《桂公塘》六:“我大皇帝和大元帅宽厚仁慈,百姓们丝毫不扰,社稷宗庙可以无虞。”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