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又况善述先猷,严武备、不能边鄙。

程必宋代〕《宝鼎现(寿李端明)

绿杨欲舞,红杏微笑,春工渐侈。试偻指、自从嘉定,数到宝庆□□里。无一岁、不书年大有,问元功谁燮理。□□□、于变雍熙,如此自当千岁。

况是端笏蓬莱陛。但看雍容、玉立山峙。炼五色、补天无迹,扶日天衢光四被。安清_、填群心声色,恬然如谈笑耳。更八荒、民生奠枕、此著又当千岁。

又况善述先猷,严武备、不能边鄙。阴功遍南北,千岁未多畴祉。且说总是三千岁。此际方岐嶷。听今日、处处笙歌,何止南楼十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先猷武备不能边鄙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况 ( 況 ) kuàng《國語辭典》
  1. 「况 」的异体字。
善 shàn《國語辭典》

善 [ shàn ]

  1. 美好的事。如:「日行一善」、「为善最乐」、「隐恶扬善」。
  2. 有德行的人、好人。《礼记·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3. 姓。如宋代有善辰。
  1. 亲善、交好。《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与蔡邕素善。」
  2. 喜好、喜爱。《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楚辞·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 爱惜。《荀子·彊国》:「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
  1. 美好的。如:「善人」、「善事」、「善行」。
  2. 熟悉的。如:「面善」。
  1. 擅长。如:「能歌善舞」、「英勇善战」。《礼记·学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2. 容易。如:「善变」、「善疑」、「多愁善感」、「善解人意」。
  1. 表赞美、称许之词。《文选·枚乘·七发》:「太子曰:『善!愿复闻之!』」
述 shù《國語辭典》

述 [ shù ]

  1. 遵循。《说文解字·辵部》:「述,循也。」《汉书·卷三○·艺文志》:「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唐·颜师古·注:「述,修也。言以尧舜为本始而遵修之。」
  2. 继续别人的事业或阐述他人的学说。《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南朝梁·皇侃·疏:「述者,传于旧章也。」
  3. 说明、记叙。如:「口述」、「描述」。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后常流泪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先猷 xiān yóu
先世圣人的大道。语出《文选·班固〈幽通赋〉》:“謨先圣之大猷兮,亦邻德而助信。”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猷,道也。言人常当謨先圣人之道。” 唐 韩愈 《卢氏墓志铭》:“夫人本宗,世族之后,率其先猷,令德是茂。” 宋 胡宿 《禁内降诏》:“绍承骏烈,祗服先猷。”  ——《漢語大詞典》
严 ( 嚴 ) yán
严 [ yán ]
  1. 紧密,没有空隙:~紧。~密。
  2. 不放松,认真:~格。~肃。~正(严肃正当)。~明(严肃而公正,如“赏罚~~”)。~饬(➊严格命令;➋谨严)。威~。
  3. 郑重,庄重:庄~。尊~。
  4. 厉害的:~厉。~苛。
  5. 重大:~重。
  6. 姓。
武备(武備)wǔ bèi
军备。指武装力量、军事装备等。《穀梁传·定公十年》:“因是以见,虽有文事,必有武备, 孔子 於 颊谷 之会见之矣。”《汉书·食货志上》:“车骑者,天下武备也。”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贼盗》:“ 宋 兴,既敛兵於内,盗贼輒发,而州郡无武备,急则吏走匿自存。” 郭沫若 《羽书集·和平的武器与武器的和平》:“我们对于这个堡垒,是只有加强它的武备,以期达到集体的安全,和平的恢复,人性的改造。”  ——《漢語大詞典》
不能 bù néng
不可能;不能够。例如:又北向,不能得日。——·归有光《项脊轩志》不能理解;不能生育;不能实现。
不允许,不可以。例如:不能不谈到;不能接受;不能相提并论。
不至于  ——《漢語大詞典》
边鄙(邊鄙)biān bǐ
边疆;边远的地方。《国语·吴语》:“夫 吴 之边鄙远者,罢而未至。”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则千载之后,边鄙无虞,中国之人,得安枕而卧。” 清 李宪乔 《修堠谣》:“此邦虽边鄙,同是天赤子。”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泰西外强敌,越国鄙远而来,今 南洋 各岛悉为佔据,则边鄙已同接壤,郊坰无异户庭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