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口硬 kǒu yìng
(1).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骑一匹龙驹,畅好口硬,恰便似驮张纸,不恁般轻。”
(2).说话口气坚决。《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21期:“直到今春精神状态还未恢复,推广双季稻仍是口硬心软,不够坚决。” ——《漢語大詞典》
(2).说话口气坚决。《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21期:“直到今春精神状态还未恢复,推广双季稻仍是口硬心软,不够坚决。” ——《漢語大詞典》
软 ( 軟 ) ruǎn
软 [ ruǎn ]
- 柔,与“硬”相对:柔~。~席。~卧。~缎。~话(温和的话)。~绵绵。
- 懦弱:~弱。欺~怕硬。
- 容易被感动或动摇:心~。耳~。
- 不用强硬的手段进行:~磨(mó)。~禁。~刀子(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折磨或腐蚀的手段)。
- 没有气力:两腿发~。货色~。工夫~。
- 姓。
先 xiān《國語辭典》
先 [ xiān ]
名- 祖先。《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 首要的事务。《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原先、先前。《红楼梦·第七二回》:「这两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
- 先生的简称。《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夫叔孙先非不忠也。」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先轸。
- 对已去世者的尊称。如:「先父」、「先人」、「先圣先贤」、「革命先烈」。
- 时间或次序在前。如:「先发制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二首之一:「春江水暖鸭先 知。」
- 暂时。如:「你先不要慌,我们慢慢想办法来解决。」
- 倡导、先行。《论语·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 时间居前。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事前联系、介绍。《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先 [ xiàn ]
动- 不当超前而超前。《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 领导、率导。《礼记·郊特牲》:「天先乎地,君先乎臣。」
拟 ( 擬 ) nǐ
拟 [ nǐ ]
- 打算:~去信联系。~议。
- 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定(➊起草制定;➋揣测断定)。~订。草~。
- 仿照:~古之作。~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
蒺藜 jí lí
(1).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平铺在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开黄色小花,果皮有尖刺。种子可入药,有滋补作用。这种植物的果实,也称蒺藜。《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採其叶,秋得其刺焉。”《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到了 海马周三 这班人,不过同人身上的一块顽癣,良田里的一株蒺藜,也值得大作不成?”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更远的地里,已经生满蒺藜了。”
(2).古代用木或金属制成的带刺的障碍物,布在地面,以阻碍敌军前进。因与蒺藜果实形状相似,故名。《六韬·军用》:“木蒺藜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尺,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败走骑。突暝来前促战,白刃接,张地罗铺两鏃蒺藜,参连织女,芒间相去二尺,万二千具。”《明史·陶鲁传》:“乃筑堡砦,缮甲兵,练技勇……建郭掘濠,布铁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 ——《漢語大詞典》
(2).古代用木或金属制成的带刺的障碍物,布在地面,以阻碍敌军前进。因与蒺藜果实形状相似,故名。《六韬·军用》:“木蒺藜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尺,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败走骑。突暝来前促战,白刃接,张地罗铺两鏃蒺藜,参连织女,芒间相去二尺,万二千具。”《明史·陶鲁传》:“乃筑堡砦,缮甲兵,练技勇……建郭掘濠,布铁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 ——《漢語大詞典》
衔 ( 銜 ) xián
衔 [ xián ]
- 马嚼子。
- 用嘴含,用嘴叼:~枚。燕子~泥。
- 含在心里:~恨。~冤。~恤(含哀,怀着忧伤)。~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 接受,奉:~命。
- 指前后相接:~接。
-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军~。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