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负郭相君初择地,看羊属国首吟诗。

苏轼宋代〕《玉盘盂二首(并叙)

东武旧俗,每岁四月大会于南禅、资福两寺,以芍药供佛。
而今岁最盛,凡七千余朵,皆重跗累萼,繁丽丰硕。
中有白花正圆如覆盂,其下十余叶稍大,承之如盘,姿格绝异,独出于七千朵之上,云得之于城北苏氏园中,周宰相莒公之别业也,而其名俚甚,乃为易之。
杂花狼藉占春余,芍药开时扫地无。
两寺妆成宝缨络,一枝争看玉盘盂。
佳名会作新翻曲,绝品难逢旧画图。
従此定知年谷熟,姑山亲见雪肌肤。
花不能言意可知,令君痛饮更无疑。
但持白酒劝嘉客,直待琼舟覆玉彝。
负郭相君初择地,看羊属国首吟诗。
吾家岂与花相厚,更问残芳有几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负郭相君择地属国吟诗

负郭相君(負郭相君)fù guō xiāng jūn
战国 时, 苏秦 不遇而困,后发愤攻读,游说六国合纵抗 秦 ,为六国相,衣锦荣归,感慨而曰:“且使我有 雒阳 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见《史记·苏秦列传》。故后人称 苏秦 为“负郭相君。” 宋 苏轼 《玉盘盂》诗之二:“负郭相君初择地,看羊属国首吟诗。”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1.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2.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 姓。如宋代有初暐。
  1.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2.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3.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4.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1.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2.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3.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择地(擇地)zé dì
(1).选择处所。谓行动慎重。《韩诗外传》卷一:“任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汉书·冯奉世冯参传赞》:“ 宜乡侯 参 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
(2).谓退隐。《后汉书·第五伦传》:“素性懦怯,位尊爵重,拘迫大义,思自策厉;虽遭百死,不敢择地,又况亲遇危言之世哉!”  ——《漢語大詞典》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羊 yáng/xiáng《國語辭典》

羊 [ yáng ]

  1. 哺乳纲牛科部分动物的泛称。皮、毛、角、骨可供使用,肉、乳可食用。有绵羊、山羊、羚羊等。
  2. 姓。如汉代有羊续。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羊 [ xiáng ]

  1. 吉利、吉祥。如:「吉羊如意」。通「祥」。
属国(屬國)shǔ guó
(1).委托国事。《吕氏春秋·贵公》:“ 仲父 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 高诱 注:“属,託也。”
(2).委弃国家。《汉书·淮南厉王长传》:“大王欲属国为布衣,守冢 真定 。” 颜师古 注:“属,谓委弃之也。”
(1).附属国。《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 河南 ,因其故俗,为属国。” 南朝 宋 鲍照 《建除》诗:“建旗出 燉煌 ,西讨属国 羌 。”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 李士彬 世为属国胡酋,领 金明 都巡检使所部十有八寨胡兵近十万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海寧 许衡紫 ……作《河西杂诗》,有 明 七子气魄。如:‘边丁日课屯田麦,使者星驰属国瓜。’”
(2).官名。典属国的省称。 汉 贾谊 《治安策》:“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 匈奴 ?”
(3).借指 汉 代任典属国的 苏武 。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七:“属国归何晚, 楼兰 斩未还。” 明 夏完淳 《夜亭度雁赋》:“怜故时之将军,弔未归之属国。”  ——《漢語大詞典》
首 shǒu《國語辭典》

首 [ shǒu ]

  1. 头、脑袋。如:「顿首」、「叩首」、「昂首阔步」、「搔首弄姿」。
  2. 领袖、带头的人。如:「元首」、「罪魁祸首」、「群龙无首」。
  3. 开端、开始。如:「岁首」、「篇首」。
  4. 要领。《书经·秦誓》:「予誓告汝,群言之首。」
  5. 量词。计算诗、词、歌曲等的单位。如:「一首小诗」、「两首歌」。
  6. 方、边。如:「右首」、「东首」、「上首」。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最高的、第一的。如:「首次」、「首富」、「首席代表」。
  1. 开始、最先的。如:「首创先例」、「首当其冲」。
  1. 朝向。《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
  2. 出面检举告发或自陈罪状。如:「出首」、「自首」。《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我明日就将落花上枝为由,教张覇到府,首他以妖术惑人。」
吟诗(吟詩)yín shī
(1).作诗。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苏軾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 清 杜浚 《一杯叹》诗:“坐使吟诗作赋兴索然,眼见斯文从此废。”
(2).吟诵诗歌。 茅盾 《子夜》九:“吟诗的 杜新箨 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 巴金 《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