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壤檐腐瓦凛欲堕,积潦中庭深可涉。

陆游宋代〕《大雨

北窗欲化庄生蝶,睡思蒙蒙栖倦睫。
川云忽带急雨来,万点纵横打荷叶。
坐收爽气入诗律,更借凉颸吹醉颊。
壤檐腐瓦凛欲堕,积潦中庭深可涉。
儿愁漏湿废夜课,妇畏泥涂停早饁。
老翁自笑独尔顽,更喜烟波摇短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腐瓦积潦中庭

壤 rǎng《國語辭典》

壤 [ rǎng ]

  1. 松软的泥土。《说文解字·土部》:「壤,柔土也。」《书经·禹贡》:「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
  2. 耕地。《管子·八观》:「壤地肥饶,则桑麻易植也。」
  3. 地。如:「天壤之别」。唐·李白〈南都行〉:「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4. 疆域、地区。如:「接壤」、「穷乡僻壤」。《左传·哀公元年》:「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
  5. 古代一种游戏用的玩具。参见「[[击壤]]」条。
  1. 接连。《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且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界也。」
  1. 丰收。《庄子·庚桑楚》:「居三年,畏垒大壤。」
檐 yán《國語辭典》

檐 [ yán ]

  1. 同「簷 」。
腐瓦
韩愈黄陵庙碑愿易庙之圯桷腐瓦  ——《韵府拾遗 马韵》
凛 ( 凜 ) lǐn
凛 [ lǐn ]
  1. 寒冷:~冽。~~。
  2. 严肃,严正有威势:~然。~若冰霜。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堕 ( 墮 ) duò/huī
堕 [ duò ]
◎ 掉下来,坠落:~落。~地。~马。~胎。~甑不顾(喻对已经过去的事,不作无益的惋惜)。
    堕 [ huī ]
    ◎ 古同“”,毁坏。
      积潦(積潦)jī lǎo
      亦作“ 积涝 ”。 成灾的积水;洪涝。 宋 黄庭坚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之三:“繫匏两相忆,极目十餘城,积潦干斗极,山河皆夜明。”《宋史·五行志一上》:“京师大雨,漂坏庐舍,民有压死者;积潦浸道路,自 朱雀门 东抵 宣化门 尤甚。” 元 杨仲弘 《喜晴得扬字呈汪知府》诗:“不畏涂泥滑,寧忧积潦妨。” 清 唐孙华 《大雨行海淀道中》诗:“我行与雨期,险苦真自蹈, 燕 地少沟塍,一雨成积涝。”  ——《漢語大詞典》
      中庭 zhōng tíng
      (1).古代庙堂前阶下正中部分。为朝会或授爵行礼时臣下站立之处。《管子·中匡》:“ 管仲 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少进中庭,公不与言。”《礼记·檀弓上》:“ 孔子 哭 子路 於中庭。” 陈澔 集说:“哭於中庭,於中庭南面而哭也。不於阼阶下者,别於兄弟之丧也。”阼阶、堂前东阶。
      (2).厅堂正中;厅堂之中。《汉书·朱买臣传》:“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謁。” 唐 李商隐 《齐宫词》:“ 永寿 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復印中庭。”《宣和遗事》前集:“红袖调筝於屋侧,青衣演舞於中庭。”
      (3).庭院;庭院之中。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醴泉涌於清室,通川过於中庭。” 南朝 宋 鲍照 《梅花落》诗:“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宋 李清照 《添字采桑子》词:“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餘情。” 郭沫若 《牧羊哀话》:“小小一个中庭,薄有一些花木。”
      (4).指现代高级旅馆中庭院式的大厅。《科学画报》1983年第6期:“所谓中庭,往往是一个多层的、带有玻璃天棚的大厅…… 北京 的 香山饭店 ,在世界著名建筑师 贝聿铭 先生精心设计下,建造了一个具有 中国 园林特色的中庭-- 溢香厅 (又名 四季庭院 )。”
      (5).中草药“百合”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百合》。  ——《漢語大詞典》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1.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2.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3.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4.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5.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2.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3.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4.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5.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6.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1.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1.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1. 美好的。如:「可人儿」。
      1.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1. 参见「可汗 」条。
      涉 shè《國語辭典》

      涉 [ shè ]

      1. 徒步渡水。如:「跋山涉水」。宋·陆游〈秋郊有怀〉诗四首之四:「秋山瘦益奇,秋水浅可涉。」
      2. 乘船渡水。《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唐·韩愈〈闵已赋〉:「行舟楫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3. 经历。如:「涉险」、「涉世未深」。《管子·兵法》:「厉士利械,则涉难而不匮。」
      4. 牵连、相关。如:「牵涉」、「涉嫌」。《南史·卷一五·刘穆之传》:「目览词讼,手答牋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
      5. 进入、陷入。如:「涉足」。《左传·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6. 泛读、博览。如:「涉猎群书」。宋·王安石〈祭韩钦圣学士文〉:「纷百家兮并涉,超独怀兮道德。」
      1. 姓。如宋代有涉纬。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