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玄云合兮翳月星。

蔡琰两汉〕《悲愤诗

嗟薄祜兮遭世患。
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
历险阻兮之羗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
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冖=宀}当寝兮不能安。
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
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茍活兮无形颜。
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
沙漠壅兮尘{冥冖=宀}{冥冖=宀}。
有草木兮春不荣。
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
岁聿暮兮时迈征。
夜悠长兮禁门扃。
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
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风厉兮肃泠泠。
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
乐人兴兮弹琴筝。
音相和兮悲且清。
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
含哀咽兮涕沾颈。
家既迎兮当归宁。
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
我掩耳兮不忍听。
追持我兮走茕茕。
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
心怛绝兮死复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玄云月星

玄云(玄雲)xuán yún
(1).黑云,浓云。《楚辞·九歌·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瞻玄云之晻晻兮,听长空之淋淋。”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数看黄雾乱玄云,时听严风折乔木。” 鲁迅 《无题》诗之一:“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
(2).古指冬官。 北周 庾信 《同州刺史尒绵永神道碑》:“夏官司武,待白露而治兵;冬官考工,记玄云而授职。” 倪璠 注:“ 服虔 曰:‘ 黄帝 以云名官,春官为青云氏,夏官为縉云氏,秋官为白云氏,冬官为黑云氏,中官为黄云氏。’冬官黑云,故云玄云矣。”
(3).指墨。 宋 苏轼 《和范子功月石砚屏》诗:“紫潭出玄云,翳我潭中星。” 王十朋 集注引 赵次公 曰:“紫潭言砚,玄云言墨也。” 金 元好问 《赋泽人郭唐臣所藏山谷洮石研》诗:“玄云肤寸天下徧,壁水直上文星高。”
(4).比喻黑发。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我帛束玄云,知难再结。”
(5). 汉 铙歌名。列为吹鼓曲,用于战阵之事。《晋书·乐志下》:“ 汉 时有《短簫鐃歌》之乐,其曲有……《玄云》《黄爵行》《钓竿》等曲,列於鼓吹,多序战阵之事。” 唐 陈子昂 《登泽州城北楼宴》诗:“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  ——《漢語大詞典》
合 hé/gě《國語辭典》

合 [ hé ]

  1. 關閉、合攏。如:「他笑得合不上嘴。」《說文解字·亼部》:「合,合口也。」《戰國策·燕策二》:「蚌合而拑其喙。」
  2. 會、聚。如:「集合」、「聚合」、「悲歡離合」。《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合大夫而告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3. 交媾、交配。如:「交合」。《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4. 比對、對照。《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漢·桓寬《鹽鐵論·論菑》:「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5. 相符、不違背。如:「合法」、「合身」、「合格」、「合意」。
  6. 調和、配製。《聊齋志異·卷一○·葛巾》:「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鴆湯,其速飲!」
  7. 交戰、交鋒。《左傳·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貫余手。」漢·王充《論衡·福虛》:「今宋楚相攻,兩軍未合。」
  8. 折算。如:「一公斤合二點二磅。」
  1. 配偶。如:「天作之合」。
  2. 盛放物品的器皿。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通「盒」。
  3. 量詞。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鬥經三合,不見輸贏。」
  4. 姓。如春秋時宋國有合左師。
  1. 全部的、整個的。如:「合族」、「合家歡」。
  2. 和諧、融洽。如:「百年好合」。《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1. 共同、一起。如:「合抱」、「合圍」、「合唱」、「合編」。
  2. 應該。如:「這件公事理合呈請報備。」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合 [ gě ]

  1.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一升的十分之一。也稱為「公合」。
兮 xī《國語辭典》

兮 [ xī ]

  1.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啊」:➊ ​ 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➋ ​ 表示赞叹、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翳 yì《國語辭典》

翳 [ yì ]

  1. 用羽毛制成的车盖。《说文解字·羽部》:「翳,华盖也。」《晋书·卷二五·舆服志》:「戎车,驾四马,天子亲戎所乘者也。载金鼓、羽旗、幢翳。」
  2. 供作蔽覆的东西。《管子·小匡》:「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甲不解垒,兵不解翳。」唐·曹松〈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绝纤尘。」
  3. 一种瞳孔为白膜所蒙蔽,以致无法看清东西的眼疾。宋·苏轼〈赠眼医王生彦若〉诗:「运针如运斤,去翳如拆屋。」
  1. 隐藏、隐居。《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七》:「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宁抱道怀贞,潜翳海隅。」
  2. 遮蔽。《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阜隘狭而幽险兮,石㟥嵯以翳日。」唐·刘禹锡〈磨镜篇〉:「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
  3. 摒弃。《国语·周语下》:「而又夺之资,以益其灾,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新唐书·卷一五六·李元谅传》:「元谅培高浚渊,身执苦与士卒均,菑翳榛莽,辟美田数十里。」

翳 [ ​yī ]

  1. (一)​之又音。
月星
唐书礼乐志见天纪下台元史祭祀志月星建星斗宿箕宿天鸡辇道渐 败瓜扶筐匏瓜天弁天棓帛度屠肆宗星宗人宗正位于丑月星建星斗宿箕宿居前行其数十有七自子至丑皆西上
又天文志成宗元贞二年十一月丁丑太阴犯月星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