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短 duǎn《國語辭典》
短 [ duǎn ]
形- 长的相反词:➊ 指距离或长度小。如:「短刀」、「短裙」。➋ 指时间少。如:「昼长夜短」。《书经·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➌ 指才气少。如:「短才」。《晋书·卷六二·刘琨传》:「以臣愚短,当此至难,忧如循环,不遑寝食。」
- 过失、缺点。如:「护短」、「揭短」、「说长道短」、「截长补短」。
- 缺少。《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我这儿短了两只白皮箱。」
- 说别人坏话。《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 抢劫。《儒林外史·第四回》:「严乡绅执意不肯,把小的的驴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
鬓 ( 鬢 ) bìn
鬓 [ bìn ]
-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发(fà)。~角。~丝。
冷 lěng《國語辭典》
冷 [ lěng ]
形- 寒、凉、温度低。如:「今天天气好冷!」《庄子·则阳》:「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淡漠、不热烈。南朝梁·武帝〈净业赋〉:「心清冷其若冰,志皎洁其如雪。」
- 寂静、寂寞。如:「冷冷清清」。唐·白居易〈晚出西郊〉诗:「散吏闲如客,贫州冷似村。」
- 闲散。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 鄙视、讥刺。如:「冷言冷语」、「冷眼旁观」。
- 不受欢迎的、无人过问的。如:「冷门」、「冷货」。
- 突然。《红楼梦·第九一回》:「冷不防外面往里一吹,把薛蝌吓了一大跳!」
- 姓。如汉代有冷寿光。
沾 zhān/diàn/tiān《國語辭典》
沾 [ zhān ]
動- 浸溼。唐·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詩:「望君煙水闊,揮手淚霑巾。」宋·文同〈早晴至報恩山寺〉詩:「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 接觸、接近。如:「滴酒不沾」、「這些話一點也沾不上邊。」
- 感染、染上。如:「沾染惡習」。
- 藉別人的關係而得到好處、利益。如:「沾光」、「沾便宜」。
- 帶、有。如:「我和他既不沾親,也不帶故。」
三径(三徑)sān jìng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漢語大詞典》
露 lòu/lù《國語辭典》
露 [ lù ]
名-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珠。《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芳香可饮的酒或液体。如:「玫瑰露」、「果子露」。
- 姓。如汉代有露平。
- 表现、显现。如:「显露」、「表露」、「暴露」、「原形毕露」。
露 [ lòu ]
动- 显现。如:「露出马脚」、「衣角外露」。
- 泄漏。如:「露了口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