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神来(神來)shén lái
谓文艺家的灵感不期而来,犹如天神所授。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捨。” 冰心 《从“五四”到“四五”》:“而且作者‘神来’之顷,不但他笔下所挥写的形象会光华四射,作者自己风格也跃然纸上了。” ——《漢語大詞典》
格 gé《國語辭典》
格 [ gé ]
名- 长枝条。北周·庾信〈小园赋〉:「草树溷淆,枝格相交。」
- 方形的空框或用线条组成的四方形。如:「窗格」、「方格」。
- 架子的分层。如:「这期的杂志,就放在书架的第三格。」
- 量词。计算容器刻度的单位。如:「这感冒药水每次喝一格的量,三餐饭后服用。」
- 标准、法式。如:「资格」、「规格」、「合格」、「破格」。
- 人品、气量、风度、情操的泛称。如:「人格」、「品格」。宋·苏轼〈答陈履常〉二首之二:「不独以见作者之格,且足以知风政之多瑕,而高躅之难继也。」
- 修辞的方法称为「格」。如:「譬喻格」、「夸张格」。
- 姓。如汉代有格班,隋代有格处仁。
- 匡正、改正。《书经·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孟子·离娄上》:「惟大人能格君心之非。」
- 匹敌、抵抗。《史记·卷七十·张仪传》:「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
- 阻碍、阻止。《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 打斗、击杀。如:「格斗」、「格杀」。《三国志·卷一九·魏书·任城威王彰传》:「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 穷究。《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 至、来。《书经·尧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宋·苏轼〈贺时宰启〉:「欢声格于九天,乖气消于万汇。」
- 感通。《书经·说命下》:「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南朝梁·裴子野·宋略乐志叙:「先王作乐崇德,以格神人。」
歌颂(歌頌)gē sòng
(1).歌唱《颂》诗。《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颂》,曰:‘至矣哉!’” 杜预 注:“《颂》者,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后谓用诗歌颂扬,亦泛谓用言语文字赞美。《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矫託天命,伪作符书……戏弄神祇,歌颂祸殃。” 唐 韩愈 《上宰相书》:“其业则读书著文,歌颂 尧 舜 之道。” 明 张居正 《贺瑞雪表》:“同万民而歌颂,莫罄豫鸣。”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
(2).指歌功颂德的诗文。《汉书·王褒传》:“﹝上﹞数从 褒 等放猎,所幸宫馆,輒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是以丰功韙命,润色縢策,盛德形容,藻被歌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景范碑》:“垂其训聚而为坟典,形其美流而为歌颂。” ——《漢語大詞典》
(2).指歌功颂德的诗文。《汉书·王褒传》:“﹝上﹞数从 褒 等放猎,所幸宫馆,輒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是以丰功韙命,润色縢策,盛德形容,藻被歌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景范碑》:“垂其训聚而为坟典,形其美流而为歌颂。”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 名誉:名~。
-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