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回回若与高树齐,头上宝钗从堕地。

王建唐代〕《秋千词

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少年儿女重秋千,
盘巾结带分两边。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
下来立定重系衣,复畏斜风高不得。傍人送上那足贵,
终赌鸣珰斗自起。回回若与高树齐,头上宝钗从堕地。
眼前争胜难为休,足踏平地看始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回回树齐头上宝钗堕地

回回(迴迴)huí huí
(1).纡回曲折貌。《楚辞·王褒〈九怀·昭世〉》:“魂悽愴兮感哀,肠回回兮盘紆。” 王逸 注:“心紆屈也。”《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怨心则声回回然。”
(2).盘旋回转貌。 汉 王褒 《九怀·蓄英》:“椉云兮回回,亹亹兮自强。” 唐 杜甫 《法镜寺》诗:“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清 姚鼐 《祭林编修澍潘文》:“建旐兮翻翻,风回回兮舷进难。”
(3).纷扰烦乱貌。 汉 马融 《广成颂》:“徽嫿霍奕,别驾分奔,骚扰聿皇,往来交舛,纷纷回回,南北东西。” 三国 魏 刘桢 《杂诗》:“沉迷簿领书,回回自昏乱。” 唐 苏颋 《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诗:“边郡饶藉藉,晚庭正回回。”
(4).光明貌。《文选·张衡〈思玄赋〉》:“纷翼翼以徐戾兮,焱回回其扬灵。”旧注:“回回,光明貌。”
(5).广大貌。 晋 束晰 《补亡诗》:“漫漫方舆,回回洪覆。” 宋 叶适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长原回回,高木阴阴。”
(6).每次。 唐 王建 《相和歌辞·乌夜啼》:“一飞直欲飞上天,回回不离旧栖处。”《红楼梦》第三二回:“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 崔八娃 《一把酒壶》:“回回把你那没油盐的话,一天说到黑。”
(7).民族名、古国名或信仰伊斯兰教的人。(1)在 宋 人的《梦溪笔谈》《黑鞑事略》中,指的是 回鹘 ;在《癸辛杂识》《辽史》中指的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和国家。(2)在《元史》《元典章》中,主要是指伊斯兰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如回回法、回回寺、回回人等。(3)在 明 清 两代的文献中,主要指回族,即回回民族;有时指伊斯兰教,如回回教。
(1).广大貌。《文选·束晳〈补亡诗〉》:“漫漫方舆,迴迴洪覆。” 李周翰 注:“方舆,地也。洪覆,天也。漫漫、迴迴,大貌。”
(2).盘曲貌。 唐 杜甫 《扬旗》诗:“迴迴偃飞盖,熠熠迸流星。” 明 高启 《剡源九曲》诗之八:“迴迴别涧通,宛宛连罔绕。” 赵朴初 《读唐人〈送金城公主〉诗次韵》:“征途愁迴迴,去輦想轔轔。”  ——《漢語大詞典》
若 ruò/rě《國語辭典》

若 [ ruò ]

  1.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唐·陆龟蒙〈美人〉诗:「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
  2. 姓。如汉代有若章。
  1. 顺从。《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2. 及、比得上。《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3. 奈。《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1. 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2. 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3. 或、或者,表示选择。《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红楼梦·第七四回》:「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
  1. 乃、才。《国语·周语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2. 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无人」。《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1. 你、你的。《庄子·齐物论》:「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 如此、这样。《书经·大诰》:「尔知宁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诗:「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若 [ rě ]

  1. 参见「般若」、「兰若」等条。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1.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2.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3. 优良。如:「高材生」。
  4. 价格贵的。如:「高价」。
  5. 年纪老的。如:「高龄」。
  6.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1.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2.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3. 姓。如唐代有高适。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树齐(树齐)
唐 卢纶 送朝邑张明府 千室暮山西,浮云与树齐。  ——《骈字类编》
头上(頭上)tóu shàng
(1).头的上方;头顶。 五代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二:“春残相忆 荆江 岸,一隻杜鹃头上啼。” 许杰 《惨雾》下:“村上的妇人们……恐怕恶魔在他们的头上回旋着,正如强悍的老鹰一般,转瞬间把他们的生命如打小鸡一般的啄去。”
(2).指时候,时间的某一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块来喫,又輭又甜,况是飢饿头上,不觉一连喫了几块。”《红楼梦》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头上,老师就叫 靳秀兰 去看车。”
(3).先,前头。《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説在头上,就是爹赏的这银子,小媳妇也不敢领去,寧可领了爹言语,对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词。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做一箇缝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现在,同样神圣的义务轮到自己头上来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为什么找到我头上呢?说是以前去了两拨人,都闹了意见回来了。”  ——《漢語大詞典》
宝钗(寶釵)bǎo chāi
(1).首饰名。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南朝 梁 何逊 《咏照镜》:“宝釵若可间,金鈿畏相逼。” 唐 李贺 《少年乐》诗:“ 陆郎 倚醉牵罗袂,夺得宝釵金翡翠。” 宋 刘过 《谒金门·次京口赋》词:“明日短篷眠夜雨,宝釵留半股。”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宝釵罗带,非高蹈之口吻;碧云黄花,岂后乐之襟期?”
(2).见“ 宝釵楼 ”。  ——《漢語大詞典》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1. 「從 」的異體字。
堕地(墮地)duò dì
落地。指出生。 唐 杜甫 《锦树行》:“生男堕地要膂力,一生富贵倾邦国。” 宋 辛弃疾 《水龙吟》词:“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素娥 、 秋鸿 来自 岐山 ,竝为 可覲 述 仲仙 所产之女名 緑婴 ,以堕地时有緑鸚鵡适至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