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邪侮尝移润,忠贞几度冤。

杨乘唐代〕《南徐春日怀古

六代骄奢地,三春物象繁。灵湖通涨海,天堑隔中原。
晓渡高帆驶,阴风巨舰翻。旌旗西日落,戈甲夏云屯。
豹变资陈武,龙飞拥晋元。风流前事尽,文物旧仪存。
邪侮尝移润,忠贞几度冤。兴亡山兀兀,今古水浑浑。
露滴蜂偷蕊,莺啼日到轩。酒肠堆曲糵,诗思绕乾坤。
愁梦全无蝶,离忧每愧萱。形骸劳大块,玉石任炎昆。
出处宁由己,升沈未足言。且应中圣乐,坐起任昏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忠贞

邪 xié/yé《國語辭典》

邪 [ xié ]

  1. 不正當的。如:「邪念」、「邪心」、「邪惡」。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論〉:「闢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2. 奇怪、異於正常的。如:「邪事」、「邪門」、「邪魔」。《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這可是邪的!難道那小子有這麼大神通不成?」
  3. 偏斜不正的。《詩經·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通「斜」。
  1. 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如:「改邪歸正」、「奸邪」。《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 人事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如:「中邪」、「驅邪」、「百邪不侵」。
  3. 中醫稱足以傷人致病的四時之氣或環境因素。如:「風邪」、「寒邪」。

邪 [ yé ]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莊子·養生主》:「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同「耶 」。
  2. 參見「邪呼 」、「邪許 」條。

邪 [ ​xiá ]

  1. (一)​之又音。

邪 [ xú ]

  1. 慢慢的。《詩經·邶風·北風》:「其虛其邪,既亟只且。」漢·鄭玄·箋:「邪,讀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寬仁者,今皆以為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以此也。」通「徐」。

邪 [ yú ]

  1. 剩餘。《史記·卷二六·曆書》:「歸邪於終,事則不悖。」南朝宋·裴駰·集解:「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侮 wǔ《國語辭典》

侮 [ wǔ ]

  1. 欺凌。如:「欺侮」、「侮辱」。《诗经·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2. 轻慢、轻贱。如:「侮慢」。《史记·卷四·周本纪》:「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
  3. 戏弄。宋·苏轼〈古意〉诗:「儿童鞭笞学官府,翁怜儿痴旁笑侮。」
尝 ( 嘗 ) cháng
尝 [ cháng ]
  1. 辨别滋味:~食。~新(吃新收获的谷物或应时的果品)。~鲜。品~。卧薪~胆。
  2. 试,试探:~试。~敌(试探敌人的力量)。
  3. 经历:~受。备~艰苦。
  4. 曾经:未~。何~。
移 yí《國語辭典》

移 [ yí ]

  1. 移转、搬迁。如:「移植」、「迁移」。《汉书·卷四九·鼌错传》:「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唐·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2. 转变、改变。如:「移风易俗」、「移孝作忠」。唐·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3. 摇动。《礼记·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唐·孔颖达·正义:「移谓靡迆摇动也。」
  4. 施予、赠送。《史记·卷一○四·田叔传》:「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长,移珍来享,抗手称臣。」
  5. 去除。汉·王充《论衡·变虚》:「齐君欲禳慧星之凶,犹子韦欲移荧惑之祸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1. 一种官方文书的旧称,行文于平行的对等单位之间。《后汉书·卷七四·袁绍传》:「桥帽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驿州郡。」《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诸司相质 其制有三:一曰关,二曰制,三曰移。」
  2. 姓。如汉代有移良。
润 ( 潤 ) rùn
润 [ rùn ]
  1. 不干枯,湿燥适中:湿~。~泽。滋~。
  2. 加油或水使不干枯:~肠。~滑。浸~。
  3. 细腻光滑:光~。滑~。珠圆玉~。
  4. 使有光泽,修饰:~饰。~色。
  5. 利益:利~。分~。
  6. 以财物酬人:~笔。
忠贞(忠貞)zhōng zhēn
(1).忠诚坚贞。《书·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篤忠贞。”《国语·晋语二》:“昔君问臣事君於我,我对以忠贞,君曰:‘何谓也?’我对曰:‘可以利公室,力有所能,无不为,忠也;葬死者,养生者,死人復生不悔,生人不媿,贞也。’”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颜回 竟短折, 贾谊 徒忠贞。”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五》:“ 王恕 素志忠贞,可任大事。”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四章:“一个人民的战士,对革命事业,要像金子一样忠贞。”
(2).指忠诚而坚定不移的人。《后汉书·皇甫规传》:“﹝陛下﹞摄正之初,拔用忠贞,其餘维纲多所改正。”  ——《漢語大詞典》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
  1.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
  1.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度 dù/duó《國語辭典》

度 [ dù ]

  1. 表示物质的相关性质所达到的状况。如:「长度」、「硬度」、「湿度」、「密度」、「酸度」。
  2. 法制、规范。如:「制度」、「法度」。《文选·扬雄·长杨赋》:「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
  3. 标准。如:「尺度」、「限度」。《国语·周语下》:「用物过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乐。」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4. 人的器量、胸怀。如:「器度」。《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5. 外表、仪态。如:「风度」、「态度」。《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生因窃往。扣其关,果有女道士三四人,谦喜承迎,仪度皆洁。」
  6. 量词:➊ ​ 计算依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如:「耗电三百度」、「今天气温高达摄氏三十六度。」➋ ​ 计算次数的单位。如:「再度光临」。《北史·卷四○·李彪传》:「彪前后六度衔命。」
  7. 数学上指:➊ ​ 计算圆弧及角的单位。圆周的三百六十分之一为弧的一度;一度的弧所对的中心角,为角度的一度。➋ ​ 物体的长、宽、高。如:「三度空间」。
  8. 姓。如汉代有度尚。
  1. 过、经历。如:「度日如年」、「光阴虚度」。
  2. 由此岸到彼岸。《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同「渡 」。
  3. 通过、跨越。《史记·卷九四·田儋传》:「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全唐诗·卷二五三·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同「渡 」。

度 [ duò ]

  1. 考虑、推测。如:「审度」、「揣度」。《诗经·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2. 测量。如:「量度」。汉·文帝〈议佐百姓诏〉:「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
冤 yuān《國語辭典》

冤 [ yuān ]

  1. 受到委屈的。如:「冤情」、「冤魂」。《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嗟乎,冤哉亨也!」
  2. 仇恨的、怨恨的。如:「冤家」。唐·李频〈哭贾岛〉诗:「恨声流蜀魄,冤气入湘云。」
  3. 受骗、不划算。如:「花真钱,买假货,太冤了。」
  1. 仇恨、怨恨。如:「结冤」、「冤冤相报」。唐·韩愈〈谢自然〉诗:「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
  2. 委屈。如:「申冤」、「诉冤」。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