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

张九龄唐代〕《题画山水障

心累犹不尽,果为物外牵。偶因耳目好,复假丹青妍。
尝抱野间意,而迫区中缘。尘事固已矣,秉意终不迁。
良工适我愿,妙墨挥岩泉。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
置陈北堂上,仿像南山前。静无户庭出,行已兹地偏。
萱草忧可树,合欢忿益蠲。所因本微物,况乃凭幽筌。
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对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变化合群高深自然

变化(變化)biàn huà
(1).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孔颖达 疏:“变,谓后来改前;以渐移改,谓之变也。化,谓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为化。” 汉 贾谊 《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宋 戴复古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诗之四:“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艾青 《帐篷》诗:“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2).佛教语。谓转换旧形,无而忽有。《坛经·忏悔品》:“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漢語大詞典》
合群(合羣)hé qún
(1).和合群众;团结群众。《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士仕者,厚敦者也,合羣者也。” 杨倞 注:“合,谓和合。羣,众也。” 章炳麟 《訄书·订孔》:“ 荀卿 以积伪俟化治身,以隆礼合羣治天下。” 陈毅 《六十三岁生日述怀》诗:“只有共产党,敢于大合羣。人民拥护党,党依靠人民。”
(2).与集体融洽相处。 老舍 《骆驼祥子》五:“他们多少以为他不大合群,别扭。”
(3).犹成群。《羊城晚报》1984.5.16:“随时都会遭到龚击的家鼠是不会合群嬉耍的,只能独个儿跳窜奔跑寻开心。”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高深 gāo shēn
(1).指高度与深度。《文选·卢谌〈赠刘琨〉诗》:“每凭山海,庶覿高深。” 李善 注:“ 李斯 上书曰:‘ 太山 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河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 子长 谓‘上 会稽 ,探 禹穴 ’,言极其高深也。探者,取极深之义。” 清 沈大成 《〈九章〉解》:“以句股中容方容圜,求山水之高深,城涂之广远。”
(2).高的和深的。指高山和江海。《文选·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李善 注:“高深,谓江山也。” 吕延济 注:“言远尽见江山也。”
(3).指山峰与山谷。 唐 萧颖士 《游马耳山》诗:“高深变气候,俯仰暮天晴。入谷烟雨润,登崖云日明。”
(4).高大深邃。 唐 高适 《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诗:“华馆曙沉沉,惟良正在今。用材兼柱石,开物像高深。”
(5).指夜深之时。 唐 杜甫 《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诗:“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 仇兆鳌 注:“更深月出。”
(6).水平高,程度深(多指学问、技术的造诣)。 宋 欧阳修 《答陈知明书》:“尝辱示诗及书,读而爱之不已,以谓閎博高深,必有放纵奔驰而可喜者。” 明 方孝孺 《赠周礼素序》:“圣人之道虽高深博大,然其要不过乎脩己以治人。” 老舍 《骆驼祥子》七:“在政治上,艺术上,他都并没有高深的见解。”
(7).指学问博大精深的人。 清 顾炎武 《与潘次耕札》:“接手书,具感急难之诚,尤钦好学之篤。顾惟鄙劣,不足以裨助高深,故从游之示,未敢便诺。”
(8).高低深浅的略语。 唐 张九龄 《题画山水障》诗:“良工适我愿,妙墨挥巖泉。变化合羣有,高深侔自然。”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岂伊凡庶,可测高深。”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洪更生》:“书内所称如先法 宪皇帝 之严明,后法 仁皇帝 之宽仁等语,妄测高深,意存轩輊,狂谬已极。”  ——《漢語大詞典》
侔 móu《國語辭典》

侔 [ móu ]

  1. 相等。《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一言之誉,东陵侔于西山。」唐·陈鸿《长恨传》:「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宫,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矣。」
  2. 获取。《韩非子·五蠹》:「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同「牟 」。
自然 zì rán
(1).天然,非人为的。《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后汉书·李固传》:“夫穷高则危,大满则溢,月盈则缺,日中则移。凡此四者,自然之数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 宋 欧阳修 《明用》:“物无不变,变无不通,此天理之自然也。”
(2).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后汉书·郎顗传》:“臣伏见光禄大夫 江夏 黄琼 ,耽道乐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 宋 秦观 《次韵何子温》:“谈笑自然群吏肃,何须酒后 次公 狂。” 巴金 《春》十二:“她很激动,不觉微微地红了脸,动作也显得更不自然了。”
(3).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宋 叶适 《台州高君墓志铭》:“华枝蔓叶,自然消落。” 冰心 《两个家庭》:“无奈我连米盐的价钱都不知道,并且也不能终日坐在家里,只得听其自然。”
(4).犹当然。《北史·裴叔业传》:“唯应送家还都以安慰之,自然无患。”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催餉的官吏,还不曾转来,一到自然给发。”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