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寸 cùn《國語辭典》
寸 [ cùn ]
名-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公制一寸等于十公分。也称为「公寸」。
- 寸口的简称。中医上称距人手一寸的经脉部位。《红楼梦·第一○回》:「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
- 姓。如明代有寸居敬。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形容极小、极短、极少。如:「寸步不离」、「寸金难买寸光阴」、「鼠目寸光」。《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无有分寸之功,而王亲拜之于庙,而礼之于廷。」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 放,射:~射。百~百中。焕~。
-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 散开,分散:~散。
-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 打开,揭露:~现。~掘。
- 产生,出现:~生。~愤。奋~。
-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 显现,显出:~病。~抖。~憷。
- 开始动作:~动。
-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如霜
杨基 杜伯渊送新米诗 山人送我山田米,粒粒如霜新可喜。 ——《分类字锦》
袒右 tǎn yòu
(1).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代罪人受刑的标志。《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 唐 贾公彦 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惟有受刑袒右。”参见“ 袒左 ”。
(2).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时表示参加起事的标志。《战国策·齐策六》:“ 王孙贾 乃入市中曰:‘ 淖齿 乱 齐国 ,杀 閔王 ,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 淖齿 ,刺而杀之。”《汉书·陈胜传》:“乃诈称公子 扶苏 、 项燕 ,从民望也。袒右,称 大楚 。” 颜师古 注:“袒右者,脱右肩之衣。当时取异於凡众也。”
(3). 汉 吕后 死,太尉 周勃 入北军,“行令军中曰:‘为 吕氏 右袒,为 刘氏 左袒。’军皆左袒。” 周勃 遂率兵尽杀 吕 党。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后遂以“袒右”表示对旧势力的拥护。 李大钊 《新旧思潮之激战》:“若是公众袒右你们,那个能够推倒你们。” ——《漢語大詞典》
(2).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时表示参加起事的标志。《战国策·齐策六》:“ 王孙贾 乃入市中曰:‘ 淖齿 乱 齐国 ,杀 閔王 ,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 淖齿 ,刺而杀之。”《汉书·陈胜传》:“乃诈称公子 扶苏 、 项燕 ,从民望也。袒右,称 大楚 。” 颜师古 注:“袒右者,脱右肩之衣。当时取异於凡众也。”
(3). 汉 吕后 死,太尉 周勃 入北军,“行令军中曰:‘为 吕氏 右袒,为 刘氏 左袒。’军皆左袒。” 周勃 遂率兵尽杀 吕 党。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后遂以“袒右”表示对旧势力的拥护。 李大钊 《新旧思潮之激战》:“若是公众袒右你们,那个能够推倒你们。” ——《漢語大詞典》
肩 jiān《國語辭典》
肩 [ jiān ]
名- 颈部下两臂与身体连接的部分。如:「两肩」、「肩并肩」。
- 姓。如明代有肩固。
- 担负。如:「身肩重任」。
倚 yǐ《國語辭典》
倚 [ yǐ ]
动- 靠、斜靠。如:「倚门而望」。《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 依仗、仗恃。如:「倚势欺人」。《书经·君陈》:「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
- 偏斜、侧偏。如:「不偏不倚」。《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 随著、配合。《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宋·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筇竹 qióng zhú
(1).竹名。因高节实中,常用以为手杖,为杖中珍品。 晋 戴凯之 《竹谱》:“筇竹高节实中,为杖之极。《广志》云山 南广 邛都县 。”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筇竹笋长椒瘴起,荔支花发杜鹃鸣。”
(2).手杖。 宋 陆游 《出游》诗:“来往人间不计年,一枝筇竹雪垂肩。” 元 善住 《次韵山村先生》之二:“待得笙歌城郭去,苧袍竹筇自閒行。” 明 高启 《偃松行》:“ 葛陂 筇竹亦腾化,神物终去可久覊?” ——《漢語大詞典》
(2).手杖。 宋 陆游 《出游》诗:“来往人间不计年,一枝筇竹雪垂肩。” 元 善住 《次韵山村先生》之二:“待得笙歌城郭去,苧袍竹筇自閒行。” 明 高启 《偃松行》:“ 葛陂 筇竹亦腾化,神物终去可久覊?” ——《漢語大詞典》
貌 mào《國語辭典》
貌 [ mào ]
名- 長相、面容。如:「容貌」、「相貌」、「其貌不揚」、「花容月貌」、「相貌堂堂」。
- 外表、外觀。如:「外貌」、「全貌」。
- 模樣、姿態。如:「怒貌」、「醉貌」。《文選·賈誼·鵩鳥賦》:「止于坐隅兮,貌 閑暇。」
- 姓。如周代有貌辨。
- 描繪、描摹。《新唐書·卷七六·后妃傳上·楊貴妃傳》:「命工貌妃於別殿,朝夕往,必為鯁欷。」《聊齋志異·卷二·阿寶》:「遂貌其呆狀,相郵傳作醜語,而名之曰:『孫痴』。」通「邈」。
怡然 yí rán
安适自在貌;喜悦貌。《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叔高 ﹞凡杀四、五头,并死,左右皆惊怖伏地, 叔高 神虑怡然如旧。” 宋 刘炎 《迩言》:“功盖天地,忠贯日月,进则毅然身任天下之重,退则怡然了无愠戚之容。” 冰心 《寄小读者》四:“在四山暮色之中,团团坐在屋前一棵大榆树下,端出茶果来,告诉我今夜要过 中国 的瓜果节。我不禁怡然一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