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楼前(楼前)
唐 崔液 踏歌词二首 其二 庭际花微落,楼前汉已横。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三首 其二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唐 元稹 连昌宫词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唐 郑还古 赠柳氏妓 不堪金谷水,横过坠楼前。
唐 司空图 偶题三首 其一 风光只在歌声里,不必楼前万树红。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三首 其二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唐 元稹 连昌宫词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唐 郑还古 赠柳氏妓 不堪金谷水,横过坠楼前。
唐 司空图 偶题三首 其一 风光只在歌声里,不必楼前万树红。 ——《骈字类编》
澹澹 dàn dàn
(1).荡漾貌。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东门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吹拂貌。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女郎张窈窕》:“澹澹春风花落时,不堪愁望更相思。”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王嘉謨 《西勾桥》诗:‘微风何澹澹?杨柳荫重围。’”
(3).恬静貌。《楚辞·刘向〈九叹·愍命〉》:“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 王逸 注:“澹澹,不动貌也。”
(4).广漠貌。 唐 杜牧 《登乐游原》诗:“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金 赵秉文 《大江东去》词:“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刘白谒元》:“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5).颜色淡;不浓。 南唐 李煜 《长相思》词:“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 唐 元稹 《早春寻李校书》诗:“款款春风澹澹云,柳枝低作翠櫳裙。” 清 纳兰性德 《鹧鸪天》词:“秋澹澹,月弯弯,无人起向月中看。” ——《漢語大詞典》
(2).吹拂貌。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女郎张窈窕》:“澹澹春风花落时,不堪愁望更相思。”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王嘉謨 《西勾桥》诗:‘微风何澹澹?杨柳荫重围。’”
(3).恬静貌。《楚辞·刘向〈九叹·愍命〉》:“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 王逸 注:“澹澹,不动貌也。”
(4).广漠貌。 唐 杜牧 《登乐游原》诗:“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金 赵秉文 《大江东去》词:“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刘白谒元》:“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5).颜色淡;不浓。 南唐 李煜 《长相思》词:“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 唐 元稹 《早春寻李校书》诗:“款款春风澹澹云,柳枝低作翠櫳裙。” 清 纳兰性德 《鹧鸪天》词:“秋澹澹,月弯弯,无人起向月中看。” ——《漢語大詞典》
云头(雲頭)yún tóu
(1).云。 宋 苏舜钦 《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沉沉卧綵虹。”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一折:“看见下方烟焰,直衝九霄,拨开云头,乃是 襄阳 有一 庞居士 ,他将那远年近岁借与人钱的文书,尽行烧燬了。” 梁斌 《播火记》一:“从遥远的北方刮过黄色的风暴,夹着大量尘沙,滚滚腾到高空,像才出山的云头,一直滚到头顶上。”
(2).云端,高空。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四折:“只看此灯一下,那埋伏的弓弩,即便一时齐发。 庞涓 也则教你有翼翅飞不上云头,有指爪劈不开地面。” 明 唐顺之 《隋司徒毘陵陈侯像赞》:“其身则亡,义气炳然,云头坠矢,圣所不言。”
(3).秀美的头发。 宋 仲殊 《诉衷情·寒食》词:“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宋 史达祖 《花心动》词:“半褰薇帐云头散,奈愁味,不随香去,儘沉静、 文园 更渴,有人知否?”
(4).云状的装饰物。 唐 王涯 《宫词》之二:“春来新插翠云釵,尚著云头踏殿鞋。”《金史·舆服志上》:“王公以下车制……六品以下,辕云头。庶人坐车平头,止用一色黑油。”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盛京先朝旧物》:“ 崇謨阁 藏 高皇帝 旧履,以牛皮为之舃,护以緑皮云头。” 梁思成 《建筑和建筑艺术·在技巧上考虑些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装饰,如桃尖梁头,各种的云头或荷叶形的装饰,绝大多数就是在结构构件上的一点艺术加工。” ——《漢語大詞典》
(2).云端,高空。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四折:“只看此灯一下,那埋伏的弓弩,即便一时齐发。 庞涓 也则教你有翼翅飞不上云头,有指爪劈不开地面。” 明 唐顺之 《隋司徒毘陵陈侯像赞》:“其身则亡,义气炳然,云头坠矢,圣所不言。”
(3).秀美的头发。 宋 仲殊 《诉衷情·寒食》词:“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宋 史达祖 《花心动》词:“半褰薇帐云头散,奈愁味,不随香去,儘沉静、 文园 更渴,有人知否?”
(4).云状的装饰物。 唐 王涯 《宫词》之二:“春来新插翠云釵,尚著云头踏殿鞋。”《金史·舆服志上》:“王公以下车制……六品以下,辕云头。庶人坐车平头,止用一色黑油。”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盛京先朝旧物》:“ 崇謨阁 藏 高皇帝 旧履,以牛皮为之舃,护以緑皮云头。” 梁思成 《建筑和建筑艺术·在技巧上考虑些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装饰,如桃尖梁头,各种的云头或荷叶形的装饰,绝大多数就是在结构构件上的一点艺术加工。” ——《漢語大詞典》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名-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 季节。如:「春日」、「冬日」。
-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名-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帘外(簾外)lián wài
科举考试时,负责监试之官员。《宋史·选举志二》:“凡覆试,令宰执出题,不许都司干预,仍日轮臺諫一员,帘外监试。” 清 翟灏 《通俗编·仕进》:“监试等不预考校,谓之帘外,则凡预考校官,时亦当谓之帘内,今称内帘外帘,盖承之也。”参见“ 帘官 ”。 ——《漢語大詞典》
萧萧(蕭蕭)xiāo xiāo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 晋 陶潜 《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唐 刘长卿 《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 羌 笛声相和。”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 杨子畏 ,居于 泗水 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雨脚 yǔ jiǎo
(1).密集落地的雨点。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麻》原注:“截雨脚即种者,地湿,麻生瘦,待白背者,麻生肥。”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牀头屋漏无乾处,雨脚如麻未断絶。” 宋 陈三聘 《南柯子·七夕》词:“月傍云头吐,风将雨脚吹。”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西南天上起了乌云,密雨下黑了天地,老远望去,雨脚织成的帘子从天到地,悬在西南,真有些像传说里的龙须。”
(2).茶名。 宋 苏轼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漢語大詞典》
(2).茶名。 宋 苏轼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 古同“讽”,讽刺。
-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 姓。
◎ 古同“讽”,讽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