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但 dàn《國語辭典》
但 [ dàn ]
副- 仅、只。如:「但愿如此」。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 林间。」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只要。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 只有、唯有。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 凡、所有。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则见脂粉馨香,环佩丁当,藕丝嫩新织仙裳,但风流都在他身上。」
- 尽管。如:「但说无妨」。
- 不过、可是。如:「你虽然聪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 姓。如汉代有但钦。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行好 xíng hǎo
发善心,做善事。《红楼梦》第五九回:“那婆子又央众人道:‘我虽错了,姑娘们吩咐了,我以后改过,姑娘们那不是行好积德?’” 朱自清 《小舱中的现代》诗:“行好的大先生,你可怜可怜我们娘儿俩啵--肚子饿了好两天啰!”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副-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名-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要 yào/yāo《國語辭典》
要 [ yào ]
名- 關鍵、重點。如:「提要」、「綱要」、「摘要」。
- 索取、討取。如:「要帳」、「要飯」。
- 收為己有。如:「這件衣服我要了。」
- 請求、拜託。如:「他要我替他辦一件事。」
- 需要。如:「我要一枝筆。」
- 重大的、重要的。如:「要港」、「要人」、「要職」。
- 切當的。參見「要道 」條。
- 概括、總括。用於文言文。如:「要言之,為人應以誠字居心。」《史記·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紀,豈可緄乎?」
- 應該。如:「你要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
- 即將。如:「我要出門了。」、「天要下雨了。」
- 表示提醒或命令人做某事。如:「不論環境如何困厄,我們都要腳踏實地,好好做人。」、「別忘了要告訴他,要仔細檢查,別再出錯。」
- 表示想、希望做某事。唐·韓愈〈竹逕〉詩:「若要添風月,應除數百竿。」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一二齣》:「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
- 如果。表示假設的關係。如:「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了。」
- 要麼的簡稱。表示選擇的關係。如:「這件事要就是不做,要就是一口氣將它完成。」
要 [ yāo ]
名- 人體軀幹的中段部分。《說文解字·舁部》:「要,身中也。」《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通「腰」。
- 盟約。《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久要,舊約也。』」
- 姓。如漢代有要競。
- 約定、約束。《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 邀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 求取。如:「要求」。《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 脅迫。如:「要挾」。《論語·憲問》:「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 攔阻、截擊。《孟子·公孫丑下》:「使數人要於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期。』」
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 管,干预:概不过~。
-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 姓。
前程 qián chéng
(1).前面的路程。 唐 孟浩然 《问舟子》诗:“向夕问舟子,前程復几多?” 宋 王安石 《送僧游天台》诗:“前程好景解吟否?密雪乱云缄翠微。” 沙汀 《记贺龙》十五:“那个自愿做我们的向导的老乡,又领着我们走了好几里路,并且仔细地交代过我们的前程,然后才和我们分手。”
(2).比喻未来在功业上的成就。《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时有 周玄豹 者,善人伦鉴,与 道 不洽,谓 承业 曰:‘ 冯生 无前程,公不可过用。’”《说唐》第四五回:“ 咬金 大叫道:‘此去投 唐 ,自有大大前程。’” 郭小川 《祝酒歌》:“饮酒赞前程的,是咱们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辈。”
(3).指功名职位。《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 谢希大 ﹞把前程丢了。”《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再过一年,我就可以得个知府的前程。”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八:“生监以上通呼曰前程……本为路程,借为人身阶衔也。” 田汉 《江村小景》:“你也弄了点什么前程没有?”
(4).特指婚姻。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四折:“听的箇东君今日綺筵开,则俺这美前程世间无赛。”此“前程”指 孙 刘 的婚姻。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我看了些觅前程俏女娘,见了些铁心肠男子辈,便一生里孤眠,我也直甚頽。”
(5).犹盘缠,费用。《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但劣(立)赴任,将绢以充前程。”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未来在功业上的成就。《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时有 周玄豹 者,善人伦鉴,与 道 不洽,谓 承业 曰:‘ 冯生 无前程,公不可过用。’”《说唐》第四五回:“ 咬金 大叫道:‘此去投 唐 ,自有大大前程。’” 郭小川 《祝酒歌》:“饮酒赞前程的,是咱们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辈。”
(3).指功名职位。《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 谢希大 ﹞把前程丢了。”《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再过一年,我就可以得个知府的前程。”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八:“生监以上通呼曰前程……本为路程,借为人身阶衔也。” 田汉 《江村小景》:“你也弄了点什么前程没有?”
(4).特指婚姻。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四折:“听的箇东君今日綺筵开,则俺这美前程世间无赛。”此“前程”指 孙 刘 的婚姻。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我看了些觅前程俏女娘,见了些铁心肠男子辈,便一生里孤眠,我也直甚頽。”
(5).犹盘缠,费用。《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但劣(立)赴任,将绢以充前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