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意徘徊无奈泪,衣巾。
潮上水清浑。棹影轻于水底云。去意徘徊无奈泪,衣巾。犹有当时粉黛痕。
海近古城昏。暮角寒沙雁队分。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露冷依前独掩门。
海近古城昏。暮角寒沙雁队分。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露冷依前独掩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意 yì《國語辭典》
意 [ yì ]
名- 意思。《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唐·杜牧〈答庄充书〉:「是意能 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 见解、看法。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私念、成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情趣。如:「春意」、「醉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之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愿望。如:「称心如意」。《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 内心、胸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 姓。如明代有意秀。
- 怀疑。《韩非子·存韩》:「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 猜测、推测。如:「出其不意」。《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管子·小问》:「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
- 考虑。《诗经·小雅·正月》:「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 或。《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庄子·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通「抑」。
徘徊 pái huái
(1).往返回旋;来回走动。《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 杨倞 注:“徘徊,回旋飞翔之貌。”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父﹞即佯为贩鬻者,徘徊道上。”《儒林外史》第四七回:“ 方六老爷 行了一回礼,拘束狠了,宽去了纱帽圆领,换了方巾便服,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
(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 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 颜师古 注:“徘徊犹仿偟,不进之意也。” 晋 向秀 《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
(3).流连;留恋。《汉书·杜钦传》:“ 仲山父 异姓之臣,无亲於 宣 ,就封於 齐 ,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 沧浪 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胜境,輒徘徊终日。” 郁达夫 《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
(4).安行貌;徐行貌。 汉 班固 《西都赋》:“大路鸣鑾,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李善 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 张铣 注:“徘徊,安行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閒。” 殷夫 《独立窗头》:“新月徘徊于丝云之间,远地的工地机声隆隆。”
(5).犹回环。《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宋 王禹偁 《仙娥峰》诗:“窈窕奇峰叠古苔,望 秦岭 外势徘徊。”
(6).见“ 徘徊花 ”。 ——《漢語大詞典》
(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 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 颜师古 注:“徘徊犹仿偟,不进之意也。” 晋 向秀 《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
(3).流连;留恋。《汉书·杜钦传》:“ 仲山父 异姓之臣,无亲於 宣 ,就封於 齐 ,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 沧浪 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胜境,輒徘徊终日。” 郁达夫 《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
(4).安行貌;徐行貌。 汉 班固 《西都赋》:“大路鸣鑾,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李善 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 张铣 注:“徘徊,安行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閒。” 殷夫 《独立窗头》:“新月徘徊于丝云之间,远地的工地机声隆隆。”
(5).犹回环。《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宋 王禹偁 《仙娥峰》诗:“窈窕奇峰叠古苔,望 秦岭 外势徘徊。”
(6).见“ 徘徊花 ”。 ——《漢語大詞典》
无奈(無奈)wú nài
亦作“ 无柰 ”。
(1).谓无可奈何。《战国策·秦策二》:“ 楚 惧而不进, 韩 必孤,无柰 秦 何矣!” 南朝 陈 徐陵 《洛阳道》诗之一:“ 潘郎 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属对》:“识之。然无奈其好吟诗。”《西游记》第五八回:“弟子无奈,只得投奔 南海 ,见 观音 诉苦。” 杨朔 《十年》:“万般无奈, 周大爷 又拉着家口上了矿山。”
(2).犹无比。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丙子仲冬紫阁寺联句》:“松竹高无奈,烟嵐翠不胜。” 宋 苏辙 《次韵毛君九日》:“手拈霜菊香无奈,面拂江风酒自开。”
(3).犹可惜。用于句首,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实现预期的愿望或意图。 宋 张元干 《念奴娇》词:“笑捻黄花,重题黄叶,无奈归期促。”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六》:“ 文懿 力为之言。 阳明 曰:‘无奈报功本已上矣。’”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本来要是真能成了亲,也好了;无奈 银凤 娘老子死也不同意。” ——《漢語大詞典》
(1).谓无可奈何。《战国策·秦策二》:“ 楚 惧而不进, 韩 必孤,无柰 秦 何矣!” 南朝 陈 徐陵 《洛阳道》诗之一:“ 潘郎 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属对》:“识之。然无奈其好吟诗。”《西游记》第五八回:“弟子无奈,只得投奔 南海 ,见 观音 诉苦。” 杨朔 《十年》:“万般无奈, 周大爷 又拉着家口上了矿山。”
(2).犹无比。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丙子仲冬紫阁寺联句》:“松竹高无奈,烟嵐翠不胜。” 宋 苏辙 《次韵毛君九日》:“手拈霜菊香无奈,面拂江风酒自开。”
(3).犹可惜。用于句首,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实现预期的愿望或意图。 宋 张元干 《念奴娇》词:“笑捻黄花,重题黄叶,无奈归期促。”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六》:“ 文懿 力为之言。 阳明 曰:‘无奈报功本已上矣。’”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本来要是真能成了亲,也好了;无奈 银凤 娘老子死也不同意。” ——《漢語大詞典》
泪 ( 淚 ) lèi《國語辭典》
- 「泪 」的异体字。
衣巾 yī jīn
(1).衣服和佩巾。语本《诗·郑风·出其东门》:“縞衣綦巾。” 余冠英 注:“‘巾’,佩巾也。” 唐 白居易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弟兄俱簪笏,新妇儼衣巾。”
(2).衣服和头巾。 南朝 宋 鲍照 《代蒿里行》:“虚容遗剑佩,实貌戢衣巾。” 唐 白居易 《酬牛相公兼呈梦得》诗:“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小生衣巾,扮 吴应箕 上。”
(3).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宋史·宋祁传》:“自为誌铭及《治戒》以授其子:‘三日敛,三月葬,慎无为流俗阴阳拘忌也。棺用杂木,漆其四会,三涂即止,使数十年足以腊吾骸、朽衣巾而已。毋以金铜杂物置冢中。’”参见“ 衣衾 ”。
(4).指青领衣和方巾。 明 清 时的秀才服式。《儒林外史》第十七回:“直到四五日后, 匡超人 送过宗师,才回家来,穿着衣巾,拜见父母。”
(5).借指秀才的资格和待遇。 清 李渔 《怜香伴·随车》:“当初只因娘子没正经,惹出那场大祸,革去了我的衣巾,如今纔挣得一件青袍上身,又不要去招灾惹祸。”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损阴骘除名》:“此卷係抄袭 陈勾山 旧作,窗稿中有其文可查。荐而不售,衣巾尚在;荐而或售,据新例必除名。” ——《漢語大詞典》
(2).衣服和头巾。 南朝 宋 鲍照 《代蒿里行》:“虚容遗剑佩,实貌戢衣巾。” 唐 白居易 《酬牛相公兼呈梦得》诗:“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小生衣巾,扮 吴应箕 上。”
(3).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宋史·宋祁传》:“自为誌铭及《治戒》以授其子:‘三日敛,三月葬,慎无为流俗阴阳拘忌也。棺用杂木,漆其四会,三涂即止,使数十年足以腊吾骸、朽衣巾而已。毋以金铜杂物置冢中。’”参见“ 衣衾 ”。
(4).指青领衣和方巾。 明 清 时的秀才服式。《儒林外史》第十七回:“直到四五日后, 匡超人 送过宗师,才回家来,穿着衣巾,拜见父母。”
(5).借指秀才的资格和待遇。 清 李渔 《怜香伴·随车》:“当初只因娘子没正经,惹出那场大祸,革去了我的衣巾,如今纔挣得一件青袍上身,又不要去招灾惹祸。”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损阴骘除名》:“此卷係抄袭 陈勾山 旧作,窗稿中有其文可查。荐而不售,衣巾尚在;荐而或售,据新例必除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