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
姜夔〔宋代〕《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余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余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幽寂 yōu jì
(1).幽静、清静。 唐 长孙佐辅 《山居》诗:“看书爱幽寂,结宇青冥间。”《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道:‘此颇幽寂,可以息劳。’”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后》:“上有 曇花庵 ,颇幽寂。” 叶圣陶 《欢迎》:“已经斜了的阳光透不到深邃的厅里,但觉得这个厅幽寂、沉郁。”
(2).指文笔典雅、简洁。 宋 叶适 《〈罗袁州文集〉序》:“余尝爱 达父 文,能道其意,多不为繁;又能道人意,少不为畧。散语幽寂,有兰芷之洁;合语华润,有桃李之艷。” ——《漢語大詞典》
(2).指文笔典雅、简洁。 宋 叶适 《〈罗袁州文集〉序》:“余尝爱 达父 文,能道其意,多不为繁;又能道人意,少不为畧。散语幽寂,有兰芷之洁;合语华润,有桃李之艷。” ——《漢語大詞典》
乱蛩(乱蛩)
林德旸诗愁见花砖月荒秋咽乱蛩 ——《韵府拾遗 冬韵》
吟 yín《國語辭典》
吟 [ yín ]
动- 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一·吟》:「痛为呻吟。」
- 叹息。《战国策·楚策一》:「雀立不转,昼吟宵哭。」
- 咏、诵。如:「吟咏」。《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 啼叫、鸣叫。《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肃而长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二》:「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 口吃、话说不清楚。《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通「唫」。
- 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文君有〈白头吟〉。」
壁 bì《國語辭典》
壁 [ bì ]
名- 墙垣。如:「铜墙铁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家居徒四壁立。」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 器物或生物的组织,有维持保护的功用。如:「炉壁」、「胃壁」、「细胞壁」。
- 险峻陡峭的山石。如:「悬崖峭壁」。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军队驻守的营垒。如:「坚壁清野」、「壁垒分明」。《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汉书·卷一·高帝纪上》:「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
- 边、方面。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那壁姨姨,敢是赵盼儿么?」元·罗贯中《风云会·第四折》:「文官每这壁,武官每那壁,斟玉液,住金杯。」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最末宿,有星两颗。《孙子·火攻》:「发 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宿在箕、壁、翼、轸也。」也称为「东壁」。
- 驻扎、驻屯。《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 像壁一样陡峭的。如:「壁立千仞」。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 使开始发生:发~。
-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 非静止的:~画。
- 可变的:~产。
- 行为:举~。~作。
- 常常:~辄得咎。
庾 yǔ《國語辭典》
庾 [ yǔ ]
名- 没有顶盖、露天的谷仓。《诗经·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汉·毛亨·传:「露积曰庾。」《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发仓庾以振贫民,民得卖爵。」
- 量词。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相当于十六斗。《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能货子犹为高氏后,粟五千庾。」晋·杜预·注:「庾,十六斗。」《论语·雍也》:「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 姓。如北周时有庾信。
信 xìn/shēn《國語辭典》
信 [ xìn ]
名- 誠實不欺。如:「講信修睦」。《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書札、書簡。如:「書信」、「平信」、「掛號信」。
- 消息、音訊。如:「音信」、「凶信」、「口信」。
- 使者、送信件的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 符契、憑證。如:「印信」。《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
- 姓。如宋代有信世昌。
- 聽從、不懷疑。如:「相信」、「深信不疑」、「不可置信」。
- 敬仰、崇奉。如:「信奉」、「信教」。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
- 知曉、知道。宋·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詞:「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聊齋志異·卷七·青蛾》:「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 連宿兩晚。如:「信宿」。《左傳·襄公十八年》:「信于城下而還。」晉·杜預·注:「信,再宿也。」
- 確實、的確、果真。《孟子·公孫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唐·柳宗元〈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 隨意、任憑。如:「信口開河」、「信手拈來」。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信 [ shēn ]
動- 伸直、舒展。《易經·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通「伸」。
- 陳述表白。《穀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通「申」。
清愁 qīng chóu
凄凉的愁闷情绪。 宋 陆游 《枕上作》诗:“犹有少年风味在, 吴 笺著句写清愁。” 清 龚自珍 《湘月·壬申夏》词:“纔见一抹斜阳,半隄香草,顿惹清愁起。” 戴望舒 《烦忧》诗:“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漢語大詞典》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动-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织 ( 織 ) zhī/zhì
织 [ zhī ]
-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布。编~。~女(❶织布、织绸的女子;❷指织女星)。棉~物。
- 引申为构成:罗~罪名。
-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锦。~文(即“织锦”)。~贝(织成贝文的锦)。
- ◎ 古同“帜”,旗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