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艰难甚矣,人物眇然如此,骚意满潇湘。
方岳〔宋代〕《水调歌头(寿吴尚书)》
明日又重午,搀借玉蒲香。劝君且尽杯酒,听我试平章。时事艰难甚矣,人物眇然如此,骚意满潇湘。醉问屈原子,烟水正微茫。
溯层峦,浮叠嶂,碧云乡。眼中犹有公在,吾意亦差强。胸次甲兵百万,笔底天人三策,堪补舜衣裳。要及黑头耳,霖雨趁梅黄。
溯层峦,浮叠嶂,碧云乡。眼中犹有公在,吾意亦差强。胸次甲兵百万,笔底天人三策,堪补舜衣裳。要及黑头耳,霖雨趁梅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时事(時事)shí shì
(1).指合于时节而应做的事。多指农时农事而言。《周礼·地官·遂师》:“﹝遂师﹞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 郑玄 注:“四时耕耨,歛艾芟地之宜,晚早不同,而有天期地泽风雨之急。”《管子·权修》:“末产不禁,则民缓於时事而轻地利。”《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工师之事也。”《吕氏春秋·上农》:“时事不共,是谓大凶。”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漢語大詞典》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漢語大詞典》
艰难(艱難)jiān nán
(1).困苦;困难。《诗·王风·中谷有蓷》:“嘅其嘆矣,遇人之艰难矣。” 郑玄 笺:“所以嘅然而嘆者,自伤遇君子之穷厄。” 宋 苏轼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躬履艰难而节乃见。”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哥哥,似这等艰难,何以度日!”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在 中国 的天地间,不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
(2).危险。《魏书·彭城王勰传》:“ 勰 恨之,对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 彦和 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3).指创业。《北史·周宗室传论》:“ 有周 受命之始, 宇文护 实预艰难。” 元 周霆震 《登城》诗:“ 世祖 艰难德泽深,风悲城郭怕登临。”
(4).犹劳苦。 宋 叶适 《福建运使赵公墓志铭》:“故 江淮 、 荆湖 两司,皆论公当迁,以劝艰难勤力之臣。”
(5).慎重。
(6).指文词隐晦而不平易。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危难;祸乱。《书·顾命》:“用敬保元子 釗 ,弘济于艰难。”《陈书·徐陵传》:“戡定艰难,便是匡 周 之霸,岂徒 豳王 徙 雍 ,朞月为都, 姚帝 迁 河 ,周年成邑。”《隋书·虞世基传》:“戡定艰难,平壹区宇。”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天殤。” ——《漢語大詞典》
(2).危险。《魏书·彭城王勰传》:“ 勰 恨之,对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 彦和 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3).指创业。《北史·周宗室传论》:“ 有周 受命之始, 宇文护 实预艰难。” 元 周霆震 《登城》诗:“ 世祖 艰难德泽深,风悲城郭怕登临。”
(4).犹劳苦。 宋 叶适 《福建运使赵公墓志铭》:“故 江淮 、 荆湖 两司,皆论公当迁,以劝艰难勤力之臣。”
(5).慎重。
(6).指文词隐晦而不平易。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危难;祸乱。《书·顾命》:“用敬保元子 釗 ,弘济于艰难。”《陈书·徐陵传》:“戡定艰难,便是匡 周 之霸,岂徒 豳王 徙 雍 ,朞月为都, 姚帝 迁 河 ,周年成邑。”《隋书·虞世基传》:“戡定艰难,平壹区宇。”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天殤。” ——《漢語大詞典》
甚 shèn/shén《國語辭典》
甚 [ shèn ]
副- 很、非常。如:「甚多」、「甚好」、「甚佳」。
- 過分、過度。如:「欺人太甚」。
甚 [ shé ]
- (二)之又音。
甚 [ shén ]
- 參見「甚麼 」條。
矣 yǐ《國語辭典》
矣 [ yǐ ]
助- 表示已然的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表示肯定的语气。如:「由来久矣」。《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表示将然的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 表示疑问的语气。《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通「乎」。
- 表示命令的语气。《左传·宣公四年》:「乃速行矣,无及于难。」《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 表示语句的结束。《战国策·赵策三》:「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通「耳」。
-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垂垂老矣」。《论语·述而》:「甚矣,吾衰矣。」
人物 rén wù
(1).人与物。《庄子·庚桑楚》:“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攖,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 成玄英 疏:“夫至人虚心顺世,与物同波。”《隋书·律历志上》:“自夫有天地焉,有人物焉。” 明 张纶 《林泉随笔》:“言天地人物之理,固不随一人而存没也。”
(2).指人与财物、财富。《后汉书·段颎传》:“今 先零 杂种,累以反覆,攻没县邑,剽略人物,发冢露尸,祸及生死,上天震怒,假手行诛。”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 宋 兴百三十年,四方无虞,人物岁滋。”
(3).特指人与其他动物。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若物类无此爱质,则人物之生不育,而万类灭絶久矣。故生生之道,爱类之理,乃一切人物之祖也。”
(4).指人。《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 李善 注:“《汉书》 晁错 对策曰:‘计安天下,莫不本於人情也。’”《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道:‘长官语音,不像 江 南人物。’ 王臣 道:‘实不相瞒,在下原是京师人氏。’” 沙汀 《航线》:“从房仓里和统仓里挤出各色各样随意装束着的人物,好象发生了火警。”
(5).他人。《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伦 免官归田里,不交通人物,躬与奴共发棘田种麦。”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口不及人之非,不説人之私……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南史·傅縡传》:“负才使气,陵侮人物,朝士多衔之。”
(6).指才能杰出或声望卓著、有地位的人。《后汉书·许劭传》:“ 劭 与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舅氏多人物,无慙困翮垂。” 赵彦材 注:“舅氏之家多有人材,必应如上所言騫腾富贵之事也。” 宋 范成大 《送通守林彦强寺丞还朝》诗:“地灵境秀有人物, 新安 府丞今第一。”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一章:“其人未出现以前与既出现以后,而社会之面目为之一变,若是者庶可谓之人物也已。” 沈从文 《萧萧》:“祖父是当地一个人物。”
(7).指人的品格、才干。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贞元 中, 杨氏 、 穆氏 兄弟人物气概不相上下。” 唐 白居易 《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或以人物著,或以閽阀称。”
(8).指人的外貌。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 卢 虽人物甚陋,观其文章有首尾,斯人也,以是卜之,他日必为大用乎?”《水浒传》第五七回:“众人看 徐寧 时,果然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十分腰细膀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却见是一个中年婆娘,人物也倒生得乾浄。”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 肃宗 谓 李揆 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絶。” 田汉 《获虎之夜》:“ 陈 家起先嫌我们猎户出身,后来看得你人物还不错,才应允了。”
(9).指人的志趣情性。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高秀实 茂华 ,人物高远,有出尘之资。”
(10).特指在某方面有代表性的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短短的一天时间,她简直把他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物。”
(11).指辨别评述人的流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其在君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 玄 ( 桥玄 )字 公祖 ,严明有才略,长於人物。”
(12).指以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 宋 苏轼 《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诗:“丹青久衰工不蓺,人物尤难到今世。”
(13).文学作品和艺术品中的人物形象。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西洋画》:“西洋所製玻瓈等器,多奇巧,曾见其所画人物,视之初不辨头目手足,以镜照之,即眉目宛然姣好。”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作官须明公罪私罪》:“门前有一大池,冬日涸水,取鱼于池底,起得四五寸土偶万计,人马戈甲,雕鏤精絶,儼然如生……然水中之土何以能结成人物,岂亦化工为之耶?”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面》:“只想把这个阶段的土改工作的过程写出来……人物不要太概念化就行了。” ——《漢語大詞典》
(2).指人与财物、财富。《后汉书·段颎传》:“今 先零 杂种,累以反覆,攻没县邑,剽略人物,发冢露尸,祸及生死,上天震怒,假手行诛。”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 宋 兴百三十年,四方无虞,人物岁滋。”
(3).特指人与其他动物。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若物类无此爱质,则人物之生不育,而万类灭絶久矣。故生生之道,爱类之理,乃一切人物之祖也。”
(4).指人。《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 李善 注:“《汉书》 晁错 对策曰:‘计安天下,莫不本於人情也。’”《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道:‘长官语音,不像 江 南人物。’ 王臣 道:‘实不相瞒,在下原是京师人氏。’” 沙汀 《航线》:“从房仓里和统仓里挤出各色各样随意装束着的人物,好象发生了火警。”
(5).他人。《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伦 免官归田里,不交通人物,躬与奴共发棘田种麦。”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口不及人之非,不説人之私……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南史·傅縡传》:“负才使气,陵侮人物,朝士多衔之。”
(6).指才能杰出或声望卓著、有地位的人。《后汉书·许劭传》:“ 劭 与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舅氏多人物,无慙困翮垂。” 赵彦材 注:“舅氏之家多有人材,必应如上所言騫腾富贵之事也。” 宋 范成大 《送通守林彦强寺丞还朝》诗:“地灵境秀有人物, 新安 府丞今第一。”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一章:“其人未出现以前与既出现以后,而社会之面目为之一变,若是者庶可谓之人物也已。” 沈从文 《萧萧》:“祖父是当地一个人物。”
(7).指人的品格、才干。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贞元 中, 杨氏 、 穆氏 兄弟人物气概不相上下。” 唐 白居易 《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或以人物著,或以閽阀称。”
(8).指人的外貌。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 卢 虽人物甚陋,观其文章有首尾,斯人也,以是卜之,他日必为大用乎?”《水浒传》第五七回:“众人看 徐寧 时,果然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十分腰细膀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却见是一个中年婆娘,人物也倒生得乾浄。”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 肃宗 谓 李揆 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絶。” 田汉 《获虎之夜》:“ 陈 家起先嫌我们猎户出身,后来看得你人物还不错,才应允了。”
(9).指人的志趣情性。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高秀实 茂华 ,人物高远,有出尘之资。”
(10).特指在某方面有代表性的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短短的一天时间,她简直把他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物。”
(11).指辨别评述人的流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其在君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 玄 ( 桥玄 )字 公祖 ,严明有才略,长於人物。”
(12).指以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 宋 苏轼 《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诗:“丹青久衰工不蓺,人物尤难到今世。”
(13).文学作品和艺术品中的人物形象。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西洋画》:“西洋所製玻瓈等器,多奇巧,曾见其所画人物,视之初不辨头目手足,以镜照之,即眉目宛然姣好。”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作官须明公罪私罪》:“门前有一大池,冬日涸水,取鱼于池底,起得四五寸土偶万计,人马戈甲,雕鏤精絶,儼然如生……然水中之土何以能结成人物,岂亦化工为之耶?”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面》:“只想把这个阶段的土改工作的过程写出来……人物不要太概念化就行了。” ——《漢語大詞典》
眇然 miǎo rán
(1).高远貌;遥远貌。《汉书·王褒传》:“何必偃卬詘信若 彭祖 ,呴嘘呼吸如 侨 松 ,眇然絶俗离世哉!” 颜师古 注:“眇然,高远之意也。”《后汉书·冯衍传下》:“疆理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郭璞〈游仙〉》:“眇然万里游,矫掌望烟客。” 宋 王安石 《次青阳》诗:“十载 九华 边,归期尚眇然。” 清 陈恭尹 《南岳道中从石浪庵上至高台寺》诗:“中峯方眇然,将登且当歇。”
(2).弱小貌;微小貌。 宋 叶适 《故昭庆军承宣使知大宗正事崇国赵公谥宣简议》:“公遭时多故,特眇然童子,周旋四方,而感励问学,居穷守独之操,甚於寒乡窶士。” 明 何景明 《樊少南字说》:“蠛蠓之子翔於蚊睫, 离娄 视之眇然无有也。何也?所托者小也。” ——《漢語大詞典》
(2).弱小貌;微小貌。 宋 叶适 《故昭庆军承宣使知大宗正事崇国赵公谥宣简议》:“公遭时多故,特眇然童子,周旋四方,而感励问学,居穷守独之操,甚於寒乡窶士。” 明 何景明 《樊少南字说》:“蠛蠓之子翔於蚊睫, 离娄 视之眇然无有也。何也?所托者小也。” ——《漢語大詞典》
如此 rú cǐ
这样。《礼记·乐记》:“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驍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漢語大詞典》
骚 ( 騷 ) sāo/sǎo
骚 [ sāo ]
- 动乱,扰乱,不安定:~乱。~扰。~动。
- 忧愁:“离~者,犹离忧也。”
- 指中国屈原的《离骚》,后泛指诗文:~体。~人。~客。风~(❶指《诗经》和《离骚》,代指古代诗歌或文化;❷指妇女举止轻佻)。
- 举止轻佻,作风下流:~货。
- 同“臊”(sāo ㄙㄠ)。
- 古通“扫”,尽其所有,扫数出动:“大王宜~淮南之兵。”
意满(意滿)yì mǎn
心意满足,满意。 宋 叶适 《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铭》:“高曾在堂,闔门骨肉百餘,君尚未壮,所以事上接下,已能无一不意满。” 明 李东阳 《〈桃溪杂稿〉序》:“先生蚤负絶识,虽古人诗鲜或意满,而自视亦甚严。” ——《漢語大詞典》
潇湘(瀟湘)xiāo xiāng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漢語大詞典》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