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白象 bái xiàng
(1).白色的象。古代以为瑞物。 汉 张衡 《西京赋》:“白象行孕,垂鼻轔囷。”《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传》“记述随事,岂常也哉” 裴松之 注引《浮屠经》:“始 莫邪 梦白象而孕,及生,从母左胁出,生而有结,堕地能行七步。” 唐 顾况 《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 崑崙 儿,骑白象,时时锁着师子项。” 清 黄遵宪 《元朱碧山银槎歌》:“大瓶舁酒四白象,行幕鸣鼓千明驼。”
(2).古代的一种杂戏。《魏书·乐志》:“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趫、缘撞、跳丸、五案以备百戏。”
(3).复姓。古有 白象先生 。见 汉 应劭 《风俗通·姓氏篇下》。 ——《漢語大詞典》
(2).古代的一种杂戏。《魏书·乐志》:“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趫、缘撞、跳丸、五案以备百戏。”
(3).复姓。古有 白象先生 。见 汉 应劭 《风俗通·姓氏篇下》。 ——《漢語大詞典》
珠明
唐 杜荀鹤 清溪来明府出二子请诗因遗一绝 珠明玉润尽惊人,不称寒门不称贫。
宋 梅尧臣 采芡 吴鸡斗败绛帻碎,海蚌抉出真珠明。
宋 韩维 再和二首 其二 木叶吟风千籁作,菊丛含雨万珠明。 ——《骈字类编》
宋 梅尧臣 采芡 吴鸡斗败绛帻碎,海蚌抉出真珠明。
宋 韩维 再和二首 其二 木叶吟风千籁作,菊丛含雨万珠明。 ——《骈字类编》
协瑞(协瑞)
汉书武帝纪太始二年诏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㠯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袅蹄㠯协瑞焉注应劭曰获白麟有马瑞故改铸黄金如麟趾袅蹄以协嘉祉也新齐书乐志三灵协瑞维 皇代 ——《骈字类编》
尊者 zūn zhě
(1).称辈分或地位高的人。《礼记·丧服小记》:“养尊者必易服,养卑者否。” 郑玄 注:“尊谓父兄,卑谓子弟之属。”《公羊传·闵公元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今 吴 人子弟稍长便不欲人呼其小名,虽尊者亦以行第呼之矣。”
(2).佛教语。梵语“阿梨耶”意译为尊者、圣者。亦泛指具有较高的德行、智慧的僧人。 宋 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尊者,谓腊高德重,为人所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却説西方 双摩訶池 边有几个洞天……凡是洞中各有一个尊者在内,做洞主。”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尊者造论,虽以正法为心,譬故事於树叶,而言必及法,反多拘牵。”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梵语“阿梨耶”意译为尊者、圣者。亦泛指具有较高的德行、智慧的僧人。 宋 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尊者,谓腊高德重,为人所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却説西方 双摩訶池 边有几个洞天……凡是洞中各有一个尊者在内,做洞主。”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尊者造论,虽以正法为心,譬故事於树叶,而言必及法,反多拘牵。” ——《漢語大詞典》
诞 ( 誕 ) dàn
诞 [ dàn ]
- 大:~命。
- 欺诈,虚妄:怪~。~妄。
- 生育,人出生:~生。~辰(生日)。
- 生日:寿~。华~。圣~节。
- 放荡:放~。
人间(人間)rén jiān
亦作“ 人閒 ”。
(1).人类社会。《韩非子·解老》:“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后汉书·卓茂传》:“凡人之生,羣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寧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閒邪?” 宋 苏轼 《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清 郑燮 《寄许生雪江》诗之二:“金紫人间事,縹緗我辈需。”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横空出世,莽 崑崙 ,閲尽人间春色。”
(2).尘世;世俗社会。《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丽质仙娥生月殿。謫向人间,未免凡情乱。”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稽善恶》:“廿三日送灶上天,奏人间一年之善恶。”《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九:“难道在天上也和在人间一样,爱情也是不自由的吗?”
(3).民间。《后汉书·王昌传》:“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南史·齐高帝纪》:“ 明帝 ( 宋明帝 )嫌帝( 萧道成 )非人臣相,而人间流言,帝当为天子, 明帝 愈以为疑。”《新唐书·杜正伦传》:“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吴皇后临〈兰亭〉》:“宪 圣慈烈皇后 尝临《兰亭帖》,佚在人间, 咸宁 郡王 韩世忠 得之,表献。” ——《漢語大詞典》
(1).人类社会。《韩非子·解老》:“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后汉书·卓茂传》:“凡人之生,羣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寧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閒邪?” 宋 苏轼 《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清 郑燮 《寄许生雪江》诗之二:“金紫人间事,縹緗我辈需。”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横空出世,莽 崑崙 ,閲尽人间春色。”
(2).尘世;世俗社会。《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丽质仙娥生月殿。謫向人间,未免凡情乱。”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稽善恶》:“廿三日送灶上天,奏人间一年之善恶。”《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九:“难道在天上也和在人间一样,爱情也是不自由的吗?”
(3).民间。《后汉书·王昌传》:“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南史·齐高帝纪》:“ 明帝 ( 宋明帝 )嫌帝( 萧道成 )非人臣相,而人间流言,帝当为天子, 明帝 愈以为疑。”《新唐书·杜正伦传》:“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吴皇后临〈兰亭〉》:“宪 圣慈烈皇后 尝临《兰亭帖》,佚在人间, 咸宁 郡王 韩世忠 得之,表献。”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