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唐代〕《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蜡烛有心惜别替人垂泪天明

蜡烛(蠟燭)là zhú
蜡制的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燃点纱芯以发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周仲智 饮酒醉……举蜡烛火掷 伯仁 。 伯仁 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宋 汤恢 《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茅盾 《陀螺》五:“从早晨就供在客堂内长桌上的一对红而且粗的蜡烛已经明晃晃地点着了。”  ——《漢語大詞典》
有心 yǒu xīn
(1).谓怀有某种意念或想法。《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国语·晋语一》:“君臣上下各饜其私,以纵其回,民各有心而无所据依。以是处国,不亦难乎!”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八:“人之为善,须出於无心。若有心,则非为善矣。”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我有心请他来花坞中,将昝那酒餚共饮几杯。”
(2).有心计。《东观汉记·郑众传》:“﹝ 众 ﹞为人谨敏有心。”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吐蕃 ﹞乃选妇人有心者约曰:‘去为 维州 守卒之妻,十年兵至,汝为内应。’”
(3).有志向。《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夫人笑曰:‘……拔嗜欲之根,愿无为之事,良有志矣。’ 王母 曰:‘所谓有心哉。’”
(4).指有侠义心肠的人。 唐 李绰 《尚书故实》:“余 后周 将 尉迟迥 也,死於此地,遗骸尚存。愿託有心,得毕塟祭。”
(5).有情意,有爱心。 唐 鱼玄机 《赠邻女》诗:“易求无价寳,难得有心郎。”《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和尚搂住这妇人説道:‘你既有心于我,我身死而无怨。’”《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一日, 皮氏 在后园看花,偶然撞见 赵昂 ,彼此有心,都看上了。”
(6).有意;故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菴 是有心寻不是的,来得急促。” 老舍 《四世同堂》七三:“自从他选取了这行营业,他就有心闭上眼睛混。”  ——《漢語大詞典》
还 ( 還 ) huán/hái
还 [ huán ]
  1.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2.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3.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4. 古同“”,环绕。
  5. 姓。
还 [ hái ]
  1. 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
  2. 更加:今天比昨天~冷。
  3. 再,又: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4.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好。
  5. 尚且: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惜别 xī bié
舍不得离别。 南朝 齐 王融 《萧谘议西上夜禁》诗:“徘徊将所爱,惜别在河梁。” 唐 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惜别冬夜短,务欢杯行迟。” 宋 司马光 《和道粹春寒趋馆马上口占》:“雪华犹惜别,物意倍添新。” 巴金 《家》十九:“ 瑞珏 和 淑英 姐妹们想到 琴 第二天就要回家去,都有一种惜别的心情。”  ——《漢語大詞典》
替人 tì rén
接替的人。 唐 王梵志 《用钱索新妇》诗:“替人既到来,条録相分付。”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推让》:“準例,替人五月五日以前到者得职田。” 清 黄景仁 《乌江吊项羽》诗:“好寻鬼母挥餘泪,自有 狮儿 作替人。”  ——《漢語大詞典》
垂泪(垂淚)chuí lèi
流泪。 战国 宋玉 《高唐赋》:“愁思无已,叹息垂泪。” 唐 孟浩然 《登万岁楼》诗:“天寒鴈度堪垂泪,月落猿啼欲断肠。” 茅盾 《昙》:“以后只见她常常独坐在房里叹气垂泪。”  ——《漢語大詞典》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1.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2.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1.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1.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天明 tiān míng
(1).犹天命;天道。《书·大诰》:“用 寧王 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左传·哀公二年》:“ 范氏 、 中行氏 反易天明,斩艾百姓,欲擅 晋国 而灭其君。” 孔颖达 疏:“下事上,臣事君,法则天之明道;臣不事君是反易天之明道。”《墨子·尚同下》:“唯辩而使助治天明也。” 孙诒让 间诂:“ 王 云:天明,天之明道也。”
(2).天之光辉。指日、月、星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 孔颖达 疏:“六亲,父为尊严;众星,北辰为长。六亲和睦以事严父,若众星之共北极,是其象天明也。”《周礼·春官·司常》“王建大常” 汉 郑玄 注:“自王以下治民者,旗画成物之象。王画日月,象天明也。”
(3).谓天生的视觉能力。《韩非子·解老》:“人也者,乘於天明以视,寄於天聪以听,託於天智以思虑。”
(4).谓天赋智慧。 明 方孝孺 《慎思堂铭》:“孰艰孰危?孰困寒馁?孰为昏迷,汩其天明?” 章炳麟 《訄书·原变》:“人迫之使入于幽谷,夭閼天明,令其官骸不得用其智力者,亦萎废而为豦蜼。”
(5).尊称帝王。《宋书·始安王休仁传》:“谨案 刘休仁 苞蓄祸迹,事蔽於天明,窜匿沉姦,情宣於民听。” 唐 韩愈 《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 田侯 摄事,奉我天明。” 宋 王安石 《改撰诗义序札子》:“昧冒天明,臣无任。”
(6).天亮。 唐 杜甫 《石壕吏》诗:“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宋 欧阳修 《鵯鵊词》诗:“红纱蜡烛愁夜短,緑窗鵯鵊催天明。”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二》:“九日天明时,以片餻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一夜天翻来覆去,何曾合得着眼,天还没亮就起来了,呆呆的坐到天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