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一方丈,居士老庞蕴。
汝阳真天人,绢帽著红槿。
缠头三百万,不买一微哂。
共夸青山峰,曲尽花不陨。
当时谪仙人,逸韵谢封畛。
诗成天一笑,万象解寒窘。
惊开小桃杏,不待雷发轸。
余波尚涓滴,乞与居易稹。
尔来谁复见,前辈风流尽。
寂寞两诗人,残红对樱笋。
饥肠得一醉,妙语传不泯。
君来恨不与,更复相牵引。
我老心已灰,空烦扇余烬。
天游照六凿,虚空扫充牣。
悬知色竟空,那复嗜乌吻。
萧然一方丈,居士老庞蕴。
散花従满裓,不答天女问。
故人犹故日,怨句写余恨。
疑我此心在,遮防费栏楯。
应虞已毙蛇,折尾时一蠢。
仄闻孟光贤,未学处仲忍。
(开阁放出,事见本传。
)寄招应已足,左右侍云鬓。
何时花月夜,羊酒谢不敏。
此生如幻耳,戏语君勿愠。
应同亡是公,一对子虚听。
缠头三百万,不买一微哂。
共夸青山峰,曲尽花不陨。
当时谪仙人,逸韵谢封畛。
诗成天一笑,万象解寒窘。
惊开小桃杏,不待雷发轸。
余波尚涓滴,乞与居易稹。
尔来谁复见,前辈风流尽。
寂寞两诗人,残红对樱笋。
饥肠得一醉,妙语传不泯。
君来恨不与,更复相牵引。
我老心已灰,空烦扇余烬。
天游照六凿,虚空扫充牣。
悬知色竟空,那复嗜乌吻。
萧然一方丈,居士老庞蕴。
散花従满裓,不答天女问。
故人犹故日,怨句写余恨。
疑我此心在,遮防费栏楯。
应虞已毙蛇,折尾时一蠢。
仄闻孟光贤,未学处仲忍。
(开阁放出,事见本传。
)寄招应已足,左右侍云鬓。
何时花月夜,羊酒谢不敏。
此生如幻耳,戏语君勿愠。
应同亡是公,一对子虚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萧然(蕭然)xiāo rán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边萧然苦兵矣。”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漢語大詞典》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漢語大詞典》
一方 yī fāng
(1).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郑玄 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司马贞 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宋 范成大 《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
(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 郑玄 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 观音 在 南海 , 普贤 在 峨眉 , 文殊 在 五台 。” 清 顾炎武 《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 齐 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 宋 欧阳修 《乞奖用孙沔札子》:“其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边人思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到庙中。” 陈沂 《奔袭刘黑七》:“我这下子活捉了他,不仅为我们这一方的老乡们除了害,我还可以立一个特等功。”
(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礼·考工记·鲍人》:“信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晋书·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 宋 曾巩 《请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札子》:“况於时异事殊,而可以胶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
(5).一种;一类。《慎子·民杂》:“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 高诱 注:“方,类也。”《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
(6).犹言一种方法。《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 高诱 注:“方,道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7).一种配方或药方。《南齐书·虞悰传》:“ 悰 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上就 悰 求诸饮食方, 悰 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 悰 乃献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
(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 唐 李贺 《北中寒》诗:“一方黑照三方紫, 黄河 冰合鱼龙死。”
(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 唐 曹松 《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壶酒,买一方肉。” 元 曾瑞 《留鞋记》第四折:“将绣花鞋一隻、香罗帕一方,揣在小生怀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军事篇二》:“其时都督印信未刊,随取草纸一方,上书都督 焦 临时命令,委任某为标统,某为营官,下盖四正小印。” 臧克家 《罪恶的黑手》诗二:“有的把巧思运入一方石条的花纹,有的持一块木片仔细地端详。”
(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种榆法:於其地畔种者,致雀损穀;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 唐 王建 《上田僕射》诗:“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絃。” 宋 张载 《经学理窟·周礼》:“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
(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 唐 李端 《送从叔赴洪州》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唐 刘禹锡 《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12). 宋 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见《宋史·食货志上二》及《文献通考·田赋四》。
(13).一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至于诸君,是与旧的不同,是二十世纪初叶青年,如在劳动大学一方读书,一方做工,这是新的境遇。”
(14).指事务上相对的两个方面之一。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四讲:“在战争的两方面,一方叫做协商国,一方叫做同盟国。”
(15).一万的隐语。详“ 一干一方 ”。 ——《漢語大詞典》
(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 郑玄 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 观音 在 南海 , 普贤 在 峨眉 , 文殊 在 五台 。” 清 顾炎武 《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 齐 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 宋 欧阳修 《乞奖用孙沔札子》:“其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边人思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到庙中。” 陈沂 《奔袭刘黑七》:“我这下子活捉了他,不仅为我们这一方的老乡们除了害,我还可以立一个特等功。”
(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礼·考工记·鲍人》:“信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晋书·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 宋 曾巩 《请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札子》:“况於时异事殊,而可以胶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
(5).一种;一类。《慎子·民杂》:“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 高诱 注:“方,类也。”《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
(6).犹言一种方法。《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 高诱 注:“方,道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7).一种配方或药方。《南齐书·虞悰传》:“ 悰 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上就 悰 求诸饮食方, 悰 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 悰 乃献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
(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 唐 李贺 《北中寒》诗:“一方黑照三方紫, 黄河 冰合鱼龙死。”
(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 唐 曹松 《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壶酒,买一方肉。” 元 曾瑞 《留鞋记》第四折:“将绣花鞋一隻、香罗帕一方,揣在小生怀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军事篇二》:“其时都督印信未刊,随取草纸一方,上书都督 焦 临时命令,委任某为标统,某为营官,下盖四正小印。” 臧克家 《罪恶的黑手》诗二:“有的把巧思运入一方石条的花纹,有的持一块木片仔细地端详。”
(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种榆法:於其地畔种者,致雀损穀;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 唐 王建 《上田僕射》诗:“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絃。” 宋 张载 《经学理窟·周礼》:“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
(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 唐 李端 《送从叔赴洪州》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唐 刘禹锡 《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12). 宋 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见《宋史·食货志上二》及《文献通考·田赋四》。
(13).一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至于诸君,是与旧的不同,是二十世纪初叶青年,如在劳动大学一方读书,一方做工,这是新的境遇。”
(14).指事务上相对的两个方面之一。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四讲:“在战争的两方面,一方叫做协商国,一方叫做同盟国。”
(15).一万的隐语。详“ 一干一方 ”。 ——《漢語大詞典》
丈 zhàng《國語辭典》
丈 [ zhàng ]
名-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公制一丈等于十公尺。也称为「公丈」。
- 称谓:➊ 对男性长辈的尊称。如:「老丈」。唐·杜甫〈奉赠李八丈判官曛〉诗:「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➋ 对姻亲尊长的称呼。如:「姑丈」、「姨丈」。
- 测量。如:「丈量」。《明史·卷七七·食货志一》:「王府官及诸阉丈地征税,旁午于道。」
居士 jū shì
(1).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 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齐 东海上有居士曰 狂矞 、 华士 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於人也。’”《魏书·儒林传·卢景裕》:“其叔父 同 职居显要,而 景裕 止於园舍,情均郊野,谦恭守道,贞素自得,由是世号居士。”《北史·韦夐传》:“ 夐 对翫琴书,萧然自逸,时人号为居士焉。”
(2).梵语意译。原指古 印度 吠舍种姓工商业中的富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三归”、“五戒”者。《维摩诘经》称, 维摩诘 居家学道,号称 维摩居士 。 慧远 义记:“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南史·虞寄传》:“ 寄 因 宝应 不可諫,虑祸及己,乃为居士服以拒絶之。常居 东山寺 ,伪称脚疾,不復起。” 唐 元稹 《度门寺》诗:“舍利开层塔,香炉占小峯。道场居士置,经藏大师封。”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自我观之,居士、沙门,二者不可废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饮酒食肉的阔人富翁,只要吃一餐素,便可以称为居士,算作信徒。”
(3).称道教中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 政和 以后,道家者流始盛,羽士因援 江 南故事, 林灵素 等多赐号金门羽客、道士、居士者,必锡以涂金银牌,上有天篆,咸使佩之。”
(4).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人的泛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 徐 嘲之曰:‘道长日为客,寧不一作主?’道士笑曰:‘道士与居士等,惟双肩承一喙耳。’”《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説道:‘居士,你但放心,説凶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花月痕》第五回:“老尼便向 痴珠 合掌道:‘居士何来?’”
(5).文人雅士的自称。如 李白 自称 青莲居士 ; 欧阳修 自称 六一居士 ; 苏轼 自称 东坡居士 。 ——《漢語大詞典》
(2).梵语意译。原指古 印度 吠舍种姓工商业中的富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三归”、“五戒”者。《维摩诘经》称, 维摩诘 居家学道,号称 维摩居士 。 慧远 义记:“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南史·虞寄传》:“ 寄 因 宝应 不可諫,虑祸及己,乃为居士服以拒絶之。常居 东山寺 ,伪称脚疾,不復起。” 唐 元稹 《度门寺》诗:“舍利开层塔,香炉占小峯。道场居士置,经藏大师封。”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自我观之,居士、沙门,二者不可废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饮酒食肉的阔人富翁,只要吃一餐素,便可以称为居士,算作信徒。”
(3).称道教中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 政和 以后,道家者流始盛,羽士因援 江 南故事, 林灵素 等多赐号金门羽客、道士、居士者,必锡以涂金银牌,上有天篆,咸使佩之。”
(4).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人的泛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 徐 嘲之曰:‘道长日为客,寧不一作主?’道士笑曰:‘道士与居士等,惟双肩承一喙耳。’”《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説道:‘居士,你但放心,説凶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花月痕》第五回:“老尼便向 痴珠 合掌道:‘居士何来?’”
(5).文人雅士的自称。如 李白 自称 青莲居士 ; 欧阳修 自称 六一居士 ; 苏轼 自称 东坡居士 。 ——《漢語大詞典》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庞 ( 龐 ) páng
庞 [ páng ]
- 大:~大。~然大物。
- 杂乱:~杂。
- 脸:面~(脸盘)。~眉皓首(眉发花白,年老的样子)。
- 姓。
蕴 ( 藴 蘊 ) yùn
蕴 [ yùn ]
- ◎ 积聚,蓄藏,包含:~蓄。~藏。~结(郁结)。~~(多指暑气郁积)。~含。~涵(a.包含,蕴含;b.判断中前后两个命题间存在的条件关系,表现形式是“如果……则……”)。~藉(jiè)(a.宽和有涵容,如“然少~~,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亦作“温藉”、“酝藉”;b.含蓄有余,含而不露,如“风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