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寰宇谧,太阶平。

佚名唐代〕《封泰山乐章。豫和

款泰坛,柴泰清。受天命,报天成。
竦皇心,荐乐声。志上达,歌下迎。
亿上帝,临下庭。骑日月,陪列星。
嘉祝信,大糦馨。澹神心,醉皇灵。
相百辟,贡八荒。九歌叙,万舞翔。
肃振振,铿皇皇。帝欣欣,福穰穰。
高在上,道光明。物资始,德难名。
承眷命,牧苍生。寰宇谧,太阶平。
天道无亲,至诚与邻。山川遍礼,宫徵维新。
玉帛非盛,聪明会真。正斯一德,通乎百神。
飨帝飨亲,维孝维圣。缉熙懿德,敷扬成命。
华夷志同,笙镛礼盛。明灵降止,感此诚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寰宇太阶

寰宇 huán yǔ
犹天下。旧指国家全境,今亦指全世界。 汉 焦赣 《易林·升之临》:“权既在手,寰宇可驱。” 唐 骆宾王 《帝京篇》诗:“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访道》:“敢将长剑撑寰宇,欲挽天河洗甲兵。” 赵朴初 《历史博物馆》诗之一:“ 天安门 外庄严海,寰宇名都未有双。” 李瑛 《一月的哀思》:“你不许我们为你谱一支颂歌,对你的传颂却响彻寰宇。”  ——《漢語大詞典》
谧 ( 謐 ) mì
谧 [ mì ]
  1. 安宁,平静:~~(清静无声)。安~。静~。寂~。
太阶(太階)tài jiē
(1).古星名。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各二星,相比而斜上,如阶级然,故名。《文选·扬雄〈长杨赋〉》:“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 李善 注:“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上星为天子,下星为女主;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上星为元士,下星为庶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岁大登,民人息,天下平,是谓太平。” 汉 王粲 《荆州文学记官志》:“官不失守,民听无悖,然后太阶平焉。” 唐 张说 《唐封泰山乐章·豫和》之四:“寰宇謐,太阶平。”
(2).指三公之位。 北齐 王俭 《褚渊碑文》:“公之登太阶而尹天下,君子以为美谈。”
(3).宫殿、庙堂的台阶。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於是乎乃歷夫太阶以造其堂。”  ——《漢語大詞典》
平 píng《國語辭典》

平 [ píng ]

  1. 不高不低、不凸出的。如:「平地」、「平房」、「平沙」。唐·王维〈观猎〉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宋·陆游〈初发夷陵〉诗:「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2. 协调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3. 均等的。如:「平均」、「平等」。
  4. 安宁的。如:「心平气和」、「风平浪静」。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 没有战争的。如:「和平」、「太平」。唐·韩愈〈争臣论〉:「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6. 寻常的。如:「平日」、「平时」、「平常」。
  7. 不分胜负的。如:「平手」。
  8. 缺少变化的。如:「声音低平」。
  1. 公正的、无偏倚的。如:「平分」、「平反」。
  2. 不高不低的。如:「平推」、「平铲」。
  1. 使安定、征服。如:「平乱」、「跨海平魔」。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 媾和、和好。《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
  3. 压抑。如:「怨气难平」。
  4. 犁平、辗平、推平。如:「去将地平一平。」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平声 」条。
  2. 大陆地区北平市的简称。如:「王兄今日赴平公干。」
  3. 姓。如汉代有平当。

平 [ pián ]

  1. 辨别。参见「平章百姓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