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胡一气迁,变化有难料。
七闽古要荒,是为越南徼。
秦汉列职方,居民亦稀少。
文风渐褰开,李唐盛称表。
问之何因尔,风气有先兆。
桓桓观察公,切切廑告诏。
至今章掖流,诗书被余照。
伊洛道既南,考亭重继绍。
譬之中天日,万古垂炳耀。
岂但行中原,衣被弥岭峤。
云胡一气迁,变化有难料。
百年诗书地,末俗事攘矫。
岂是殷民顽,此亦关感召。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为扰。
庸人亦何伤,贪小祸非小。
小贪人易知,大贪一何巧。
豺狼不堪问,狐鼠何足道。
哀哀消漳民,仁者宜一吊,
何年彗旄头,燐火犹有爝。
十家九空荒,落日曛野烧。
迩来痛甫定,生意渐原草。
三年两徵兵,行人亦伤悼。
闽地本硗瘠,山海相带绕。
两耕不供餐,俭岁即有莩。
独藉煮海余,易以供岁调。
古人弛丽禁,琐琐不尔较。
但令官无亏,一任民转漕。
近年盐法密,适以长贪暴。
茫茫一溟渤,乃是大穽沼。
下不济民穷,上不资国耗。
饥狼与饿鼠,白昼敢嘷噪。
民膏宁几何,尔腹安得饱。
我思山海藏,本是天地宝。
公家卖盐引,本钱亦铢秒。
只今增倍蓰,安得不为挠。
上恩岂不厚,末弊诚不料。
官曹既犹御,何责汝为盗。
千钧发鼷鼠,桃虫集飞鸟。
我欲陈其言,哀情动深悄。
闽山秀而刚,习气本强矫。
近代姱节人,一一皆可考。
汉史言未公,反覆出篁筱。
反覆岂其性,当年久探讨。
学道皆有用,薰陶乃其妙。
抚御或失宜,反以萌不肖。
矧兹一峤地,峒险接深杳。
郡人生本微,邻寇时掠剽。
亟当保天和,玉石戒俱燎。
民生必有养,而后可施教。
云何无其具,而辄事刑勦。
海滨去天边,高高不堪叫。
使者重观风,苏息宜及早。
秦汉列职方,居民亦稀少。
文风渐褰开,李唐盛称表。
问之何因尔,风气有先兆。
桓桓观察公,切切廑告诏。
至今章掖流,诗书被余照。
伊洛道既南,考亭重继绍。
譬之中天日,万古垂炳耀。
岂但行中原,衣被弥岭峤。
云胡一气迁,变化有难料。
百年诗书地,末俗事攘矫。
岂是殷民顽,此亦关感召。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为扰。
庸人亦何伤,贪小祸非小。
小贪人易知,大贪一何巧。
豺狼不堪问,狐鼠何足道。
哀哀消漳民,仁者宜一吊,
何年彗旄头,燐火犹有爝。
十家九空荒,落日曛野烧。
迩来痛甫定,生意渐原草。
三年两徵兵,行人亦伤悼。
闽地本硗瘠,山海相带绕。
两耕不供餐,俭岁即有莩。
独藉煮海余,易以供岁调。
古人弛丽禁,琐琐不尔较。
但令官无亏,一任民转漕。
近年盐法密,适以长贪暴。
茫茫一溟渤,乃是大穽沼。
下不济民穷,上不资国耗。
饥狼与饿鼠,白昼敢嘷噪。
民膏宁几何,尔腹安得饱。
我思山海藏,本是天地宝。
公家卖盐引,本钱亦铢秒。
只今增倍蓰,安得不为挠。
上恩岂不厚,末弊诚不料。
官曹既犹御,何责汝为盗。
千钧发鼷鼠,桃虫集飞鸟。
我欲陈其言,哀情动深悄。
闽山秀而刚,习气本强矫。
近代姱节人,一一皆可考。
汉史言未公,反覆出篁筱。
反覆岂其性,当年久探讨。
学道皆有用,薰陶乃其妙。
抚御或失宜,反以萌不肖。
矧兹一峤地,峒险接深杳。
郡人生本微,邻寇时掠剽。
亟当保天和,玉石戒俱燎。
民生必有养,而后可施教。
云何无其具,而辄事刑勦。
海滨去天边,高高不堪叫。
使者重观风,苏息宜及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云胡 yún hú
为什么。《诗·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毛 传:“胡,何。” 郑玄 笺:“思而见之,云何而心不説?”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四:“云胡自芜秽,反受众形役!” 明 刘基 《送季德大之文登税务官任》诗:“云胡不饮,使我心惸?” ——《漢語大詞典》
一气(一氣)yī qì
(1).指混沌之气。古代认为是构成天地万物之本原。《庄子·大宗师》:“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论》:“王者受图,咸资世德,犹混成之先大帝,若一气之生两仪。” 明 王廷相 《答何粹夫》二:“天地未判之前只有一气而已,一气之中即有阴阳。” 清 姚鼐 《于子颖扬州使院见禹卿》诗:“阴阳有开闔,一气无迁代。”
(2).指空气。 晋 方庆 《风过箫赋》:“风之过兮,一气之作。”
(3).指呼吸一次。《晋书·许迈传》:“常服气,一气千餘息。”
(4).指奏乐首须以气动之。《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 杜预 注:“须气以动。” 陆德明 释文:“一气, 杜 解以为人气也。 服 云,歌气也。” 孔颖达 疏:“人作诸乐,皆须气以动,则与 服 不异。”
(5).指一个节气。 汉 张衡 《浑仪》:“各分赤道黄道为二十四气,一气相去十五度十六分之七,每一气者,黄道进退一度焉。” 唐 韩愈 《苦寒》诗:“四时各平分,一气不可兼。”
(6).声气相通;一伙。 汉 王充 《论衡·变虚》:“人君有善行﹝善言﹞,善行动於心,善言出於意,同由共本,一气不异。” 唐 崔国辅 《奉和华清宫观行香应制》诗:“云物三光里,君臣一气中。”《红楼梦》第六五回:“ 平姑娘 ,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他倒背着奶奶常作些好事。” 鲁迅 《呐喊·故乡》:“我想,我竟与 闰土 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
(7).一口气;接连不断。《宣和遗事》前集:“有僧人带来行童见师囚了,一气走至 汴河 岸上。”《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汪秀才 即取大巵过手,一气吃了三巡。” 老舍 《骆驼祥子》四:“这个恶梦使他老了许多,好象他忽然的一气增多了好几岁。”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一气接到的这十来封信几乎全是 余永泽 一个人写来的。”
(8).犹一片。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唐 白居易 《春游二林寺》诗:“熙熙风土暖,蔼蔼云嵐积。散作万壑春,凝为一气碧。”
(9).一阵。 毛泽东 《驳“舆论一律”》:“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 老舍 《茶馆》第三幕:“带点香水,好好喷一气,这里臭哄哄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他干一气活,吸一阵水烟。” ——《漢語大詞典》
(2).指空气。 晋 方庆 《风过箫赋》:“风之过兮,一气之作。”
(3).指呼吸一次。《晋书·许迈传》:“常服气,一气千餘息。”
(4).指奏乐首须以气动之。《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 杜预 注:“须气以动。” 陆德明 释文:“一气, 杜 解以为人气也。 服 云,歌气也。” 孔颖达 疏:“人作诸乐,皆须气以动,则与 服 不异。”
(5).指一个节气。 汉 张衡 《浑仪》:“各分赤道黄道为二十四气,一气相去十五度十六分之七,每一气者,黄道进退一度焉。” 唐 韩愈 《苦寒》诗:“四时各平分,一气不可兼。”
(6).声气相通;一伙。 汉 王充 《论衡·变虚》:“人君有善行﹝善言﹞,善行动於心,善言出於意,同由共本,一气不异。” 唐 崔国辅 《奉和华清宫观行香应制》诗:“云物三光里,君臣一气中。”《红楼梦》第六五回:“ 平姑娘 ,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他倒背着奶奶常作些好事。” 鲁迅 《呐喊·故乡》:“我想,我竟与 闰土 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
(7).一口气;接连不断。《宣和遗事》前集:“有僧人带来行童见师囚了,一气走至 汴河 岸上。”《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汪秀才 即取大巵过手,一气吃了三巡。” 老舍 《骆驼祥子》四:“这个恶梦使他老了许多,好象他忽然的一气增多了好几岁。”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一气接到的这十来封信几乎全是 余永泽 一个人写来的。”
(8).犹一片。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唐 白居易 《春游二林寺》诗:“熙熙风土暖,蔼蔼云嵐积。散作万壑春,凝为一气碧。”
(9).一阵。 毛泽东 《驳“舆论一律”》:“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 老舍 《茶馆》第三幕:“带点香水,好好喷一气,这里臭哄哄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他干一气活,吸一阵水烟。” ——《漢語大詞典》
迁 ( 遷 ) qiān
迁 [ qiān ]
-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移。~徙。
- 变动,转变:变~。~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延(拖延)。~怒。事过境~。
- 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
变化(變化)biàn huà
(1).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孔颖达 疏:“变,谓后来改前;以渐移改,谓之变也。化,谓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为化。” 汉 贾谊 《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宋 戴复古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诗之四:“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艾青 《帐篷》诗:“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2).佛教语。谓转换旧形,无而忽有。《坛经·忏悔品》:“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谓转换旧形,无而忽有。《坛经·忏悔品》:“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 不好:~听。~看。
-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 仇怨:排~解纷。
- 诘责,质问:发~。非~。责~。
- 古同“傩”。
料 liào《國語辭典》
料 [ liào ]
名- 可供制造、使用或参考的事物。如:「材料」、「原料」、「香料」、「颜料」、「史料」、「资料」。
- 诗文、讲话的题材。如:「笑料」、「诗料」。
- 禽畜所食用或供给植物养分的物品。如:「肥料」、「草料」、「饲料」。
- 人的材质。如:「他不是块读书的料。」
- 量词。计算中药一定剂量的单位。《红楼梦·第三回》:「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 估量、猜度。如:「预料」、「不出所料」、「料事如神」。宋·辛弃疾〈贺新郎 ·甚笑吾衰矣〉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称量、计算、清点。《国语·周语上》:「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三国吴·韦昭·注:「料,数也。」
- 照顾、处理。如:「照料」、「料理」。《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使 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
- 丢掉、扔下。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别人家的哇哇,料在金水桥河下便了。」《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我何不把这银子料在水里,也砰地响一声?」通「撂」。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